彭宇冰 駱 瑋 (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210037)
香港電影始終有著優秀的傳統。香港在1997年回歸祖國之前,電影就已經傳入香港。香港其實也已經是海外華人社會的電影制作基地,人們也稱它為“東方好萊塢”。
王家衛的電影不僅擴寬了香港電影的美學邊界,也為內地電影的創作提供很好的嶄新的范例。王家衛獨樹一幟的電影風格,蒙太奇只是為它增添深度。
狄德羅說“人們談論得最多的東西,往往注定是人們知道的最少的東西,美的性質就是其中之一。”從古到今,人們從未終止過對“美”的鉆研,很多人從美的各個方面去定義“美是什么?”,也賦予很多不同的定義。美學能豐富我們的內心旨趣,使人“豐富”起來,我們有時看到的世界并不是我們所想看到的世界,而美學能夠使你去尋找和發現生活中富有趣味的事物和時刻,去潛移默化地改變你的內心,去提升你的“精神境界”,去成就你的“審美人生”。
然而,當我們在談論美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論什么?而美學又是什么?東方美學呢?
而我們在說這些的時候,都是很不明確的,但其實也都是自己的一種主觀感受,是對一件具體的美的事物的遐想。
東方民族宗教事業源遠流長,宗教思想內容也極其豐富;東方宗教對藝術的影響也是很深刻的,最賤的說法就是,東方藝術的瑰寶很多展現的都是富有宗教性的藝術結晶。倫理道德是一個民族在歷史過程中形成的一個準則,規范;同樣,倫理也是一個民族內部團結凝聚的紐帶;從哲學的角度上看,倫理與道德是共性與個性,個別與一般,普遍與特殊的對立又統一的關系;而東方民族在倫理道德規范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把倫理上的善和惡與我們平日里的美和丑等同對待。
毋庸置疑,美學這門學問誕生于歐洲,并且后來隨著西學東漸進入中國。沒有像西方一樣出現對“美是什么?”的探討,一些東方學者就試圖使之成為一個體系,所以,久而久之,在他們的努力下,這些東方國度的傳統哲學傳統美學被緩緩整頓成像“意境”、“宗禪”、“風骨”等對東方具備廣泛意義的概念,在這個基礎上,人們將它進一步科學化,建立起“東方美學”。
東方美學,同傳統文化一樣,在這個社會不斷在發展,科技不斷在進步的新時代,東方美學可能也有著無能為力的消極狀態。當然,關于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的作用,我們都是要采取“批判繼承”的原則,發揚其中可以在這個新時代中吸收的部分,摒棄那些不值得推崇的部分,這樣對我們反思東方美學在當代社會的發展作用有個一定的啟示積極意義。《美學散步》中說過“散步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行動,散步有一個弱點是沒有計劃,沒有規劃。”一個線性思維的人想必討厭它,輕視它。我們散步在當代的東方美學體系中,審美的價值其實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理論性問題。可是,似乎只有馬克思等人出來談審美時,審美才會感覺如此重要。
現如今中國電影發展很好,中國電影在發展的同時也贏得了觀眾的信任,電影這個人類的第七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傳播的媒介,在傳播的同時也展現了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綜合國力。
中國電影應該建立自己的民族的電影美學體系。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歷史中不斷錘煉我們的電影體系,加強審美認識,逐漸確立如今已經成型的審美方式和價值取向,用東方美學來詮釋中國電影,倡導用傳統美學的理念來認識本土電影獨具一格的內涵。
王家衛電影,在討論王家衛電影之前,我們來對王家衛做一個認知,他畢業于香港理工學院,而后參與無線電視臺幕后編導工作。有人說他不只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編劇或者導演,而是一個“電影作者”,也是一位商人,他成立了澤東電影公司。而作者是一部電影風格的締造者,也是影片個性的詮釋者。作者單純以自己個人的藝術修養,藝術世界觀使作品風格有了統一。他有一種很曖昧的品味,很會經營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是自己電影的編劇也是導演,他帶著自己的音樂魔法與電影符號構建著自己的映畫世界。正如彼得·沃侖所說的,“作者代表著一種結構。”
一直以來,香港演藝圈一直流傳一段佳話:要論本土誰人為戲癡狂,一個是江志強,另一個就是王家衛。王家衛在工作時的狀態是隨意的,他覺得不夠好的時候,就會反反復復來好幾遍。王家衛這樣的工作方式,讓觀眾們細細體味到了王家衛電影中那令人著迷的不確定性。他的電影你從來不用看得多透徹,喜歡就是喜歡,不需要理由。《阿飛正傳》中有一段張國榮“懶洋洋”的跳舞片段,張國榮的跟著一首慵懶的曲子開始舞動,配合畫面中張國榮身穿短袖短褲,讓人不禁想到熱帶的椰林,整個畫面跟隨者節拍,把咱們帶入那個柔情而誘人的拉丁風情中,無法自拔。在《重慶森林》中,王菲蓬松短發,隨著那首加州夢擺動著身子,也會把人帶入那個恍惚炫目的夢中。王家衛十分擅長運用獨到的眼光來解釋日常,他把我們平時生活中遭遇到的平凡之事,雞毛瑣事,用藝術化的鏡頭語言以及王家衛所理解的藝術加以詮釋。這兩段舞蹈的場景:《重慶森林》王菲跳舞片段描繪了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女生的暗戀通過自己的行為藝術來體現。而另一個張國榮標志性跳舞片段,畫面,動態,環境,神態都有一種事是人非的色彩,也映襯了當時的背景。
王家衛的電影成功的原因是他的影片主題方面很有特色,還有他的電影語言方面的創新,以及有對傳統電影的沖擊,他獨特的表達方式讓影片有著強烈的風格特點。王家衛的電影里面,主角往往有很大一段獨白,展示的是一種個體自我認識的對話,有一種不會隨波逐流的孤獨創作,也是最經典的文藝片。
東方美學從近代開始其實都是西方美學的陰影下的東方美學,所以,東方美學在一定程度上很難保持自己的純粹性,很難掌握自己的東方特征,當然,這也是無法回避的現實,但在王家衛電影中有時也會散發著奪目的光彩。《重慶森林》和《墮落天使》這兩部影片有兩組人物和兩段線索串聯構成,而王家衛將這兩組看似沒有任何聯系的人物和故事情節分別詮釋兩部影片。但其實我們會發現,那是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的不同故事,又或者是同一個故事的不同詮釋節奏。王家衛的電影標題也展現了他的語言概括能力。
王家衛的電影作品中始終流露著曖昧的東方民族濃厚的意蘊。他帶著體現東方倫理的獨特風格氣質走入電影世界,很好地將西方的思潮與東方美學結合,讓電影的商業性與藝術性得到一個很好均衡發展。使中國電影在這個市場中有更加優異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