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開顏 (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 550025)
《西虹市首富》是由開心麻花團隊出品的國產喜劇。該片講述主人公王多魚長期混跡于業余足球隊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卻陰差陽錯繼承了祖上二爺巨額遺產所引發的一系列耐人尋味的故事。為繼承百億遺產,王多魚需要在一個月之內有條件地花光十個億,為實現此目標,王多魚歷經波折,在這一過程中收獲友誼、感悟愛情、同時也實現了個人的蛻變。
在影片人物的命名上出現大量諧音的運用,用諧音代替本字,構成修辭格,增強表達效果。諧音造詞是漢語重要的造詞方式之一,諧音詞語具有簡潔高效、搶眼易記和生動形象等特點。例如主人公王多魚諧音“多余”,與影片中主人公繼承遺產前的生活狀態形成呼應:一個無所事事的“多余”的人。作為職業球員卻長期混跡于丙級球隊,作為門將技術卻十分糟糕,作為運動員卻已年近40等特征都充分體現了“多余”一詞。
諧音用于刻畫影片人物的性格:例如主人公的摯友莊強諧音“裝強”。片中的莊強與王多魚一同混跡于丙級球隊,不思進取,兄弟二人都被球隊教練視為眼中釘。莊強在生活中處處“裝強”卻無真才實學:一方面替王多魚出頭向教練打抱不平而一同遭解雇,另一方面為顯示自己見過世面、波瀾不驚,在初見金先生時戲謔王多魚不懂規矩,卻在見到十億現金時嚇得癱軟在地,只得被人用椅子推走。這一切都呼應了“裝強”這一諧音詞。
諧音呼應情節的發展:片中女主人公夏竹在金先生處被莊強直呼諧音“瞎豬”不僅呼應了影片開頭夏竹不明真相為碰瓷者“伸張正義”;還呼應影片中期夏竹對男友看似清高實則拜金的本性一無所知。
電影中的現實主義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它不僅在于題材的現實性,而且在于電影創作的藝術手段及表現形式如何實現了現實主義屬性。近年來,以《我不是藥神》為代表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深受國內觀眾的好評。《我不是藥神》不僅以扣人心弦的劇情吸引觀眾,更是抓住了社會的痛點與社會焦慮的情緒共鳴從而博得了現象級的成功。這正是典型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即:它要求創作主體必須追蹤現實的流動,把握時代的總體精神狀況,及時地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矛盾或社會心理中普遍關注的問題(在過去常常被表述為“人民大眾的愿望、要求與呼聲”)。而與《我不是藥神》同于2018年7月上映的《西虹市首富》則使用了超越現實主義的敘事方式。在劇本設定上,《西虹市首富》出現了十億、三百億這樣在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可能出現的天文數字供主人公揮霍作為推動影片劇情走向的基調。作為一部喜劇電影,通過這樣的方式演繹藝術真實。將劇情建立在觀眾可以感知到的現實之中,但卻又以藝術和天馬行空的想象,超脫于現實的真實。觀眾能夠感知主人公王多魚揮霍三百億的這一過程,因為其揮金的手段都是可感知的,如:高薪雇傭保安、天價包下酒店、投資夕陽產業、全城放煙花等…這一切在現實中都是可以做到的,只是按照現世的邏輯并不會發生。而《西虹市首富》通過讓生活中可以發生但不會發生的一些荒誕之事成為現實并讓觀眾看到其后果來安排影片的敘事邏輯,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現實,并通過這樣的敘事手法進行藝術表現,達到其喜劇效果,博人捧腹。
《西虹市首富》以連續蒙太奇手法為主。連續蒙太奇是只有一條單一的情節線索,按照事件的邏輯順序,有節奏、有條理地敘述故事情節,優勢在于連貫、自然流暢。但是劣勢也是很明顯的,沒有事件和場面的變換,平鋪直敘就會使得情節顯得拖沓冗長,枯燥無味。然而《西虹市首富》的導演通過給主人公王多魚為獲得三百億遺產而進行的花光十億元挑戰加上了一個期限——一個月,使得劇情獲得了緊湊感,并通過這樣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平鋪直敘的枯燥感,使得全篇節奏明快。同時,也正因為“一個月”這一時間限制,才為影片增加了更多的矛盾和沖突點,進一步給影片“提速”。如影片后期王多魚投資的夕陽產業和滑稽的發明統統獲得成功的反轉劇情以及莊強等人投資的意外成功,使得王多魚的挑戰進程急轉直下,面臨失敗的困境。類似的手法在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執導的《荒野獵人》中也有所應用:影片中的皮草獵人們的身后永遠都存在著逼近的追獵者——雷族人,這一不安因素貫穿全片,令人無法忽略,使得影片在敘事過程中也保持了高度的緊張感,觀眾在觀影時不易感到疲憊。
價值觀是電影創作的基本前提,決定了電影文化和思想能夠達到的高度。價值觀類型是指人對社會生活不同領域的價值在認識上存在差異,因而在態度、偏好和行為上表現出可比較的人格傾向。德國心理學家斯普蘭格(E.Spranger,1882--1963)在《人生之型式》一文中,把人們對于社會生活六個領域的某一方面感興趣,看作是擁有不同價值觀的表現。并據此將人的價值觀分為理論之型、經濟之型、藝術之型、社會之型、政治之型、宗教之型六種。奧爾波特指出,每個人或多或少地具有這六種價值傾向,并不表示真有這六種價值類型的人存在。反觀我國喜劇電影的創作也不再是早期的“無厘頭”式滑稽,而是由創作者通過喜劇電影的形式,以夸張的手法、天馬行空的想象、劇情的嵌套來傳遞價值觀,反映藝術創作背后的現實。《西虹市首富》作為商業喜劇,并不涉及政治與宗教,因此僅根據前四種類型對其進行價值觀傳遞的分析。
對于一名足球運動員而言,真理就是公平、公正、拼搏向上的體育競技精神。片中主人公王多魚作為一名門將,雖然僅僅混跡于業余丙級聯賽,生活困窘。但在面對金先生提出的二十萬元踢一場假球的交易時卻選擇了斷然拒絕。一踏踏紅色鈔票與其困窘昏暗的住處和黯淡前途形成了鮮明對比,但在這樣強烈的對比之下,主人公依舊守住了自己作為一名運動員的原則和底線,體現了對運動員真理的追求和價值取向。影片后期也插入了主人公好友莊強為500元踢假球的劇情,與王多魚拒絕二十萬再次形成對比,側面烘托平凡人王多魚追求競技精神的偉大。同時,莊強也在最后時刻向王多魚坦白假球一事并以身體受傷為代價阻止了對方球員的射門,重拾競技精神,完成了自我救贖。
《西虹市首富》的基調是王多魚繼承的巨額遺產,而電影在金錢欲望的背后常常會襯之以人性的多元底色。影片前期,王多魚為自家球隊包下豪華酒店。初進酒店之時,因衣著扮相俗氣而遭遇酒店服務人員冷眼。酒店經理相繼以費用高昂及會員制度為由展現出十足的輕蔑姿態,而在王多魚闊綽出手后卻一改傲慢的態度甚至還激動得以店小二的語氣“恭迎”數分鐘前尚且不齒的王多魚一行,諂媚的丑態一覽無遺。又如影片塑造的另一角色柳建南為例,一位西虹市的“十大杰出青年”,他忙碌于傳達正確價值觀的演講,卻因為王多魚包下兩場講座得到大筆現金而一改清高姿態,甚至主動提出希望成為王多魚的綠植園丁。二人唯利是圖的嘴臉和金錢至上的行為準則在電影中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咂舌的同時也發人深思。電影中生活的反常化、現實的異化、荒誕的非中立性等,處處體現出一種荒誕美學。而電影亦通過如此手法對拜金主義進行了批判,警醒人們社會的積弊之處。
影片最后設置了一道考驗:偽造夏竹被綁架,試探王多魚是否會以挑戰失敗為代價拯救夏竹。王多魚在得知消息后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不愿放棄遺產,另一方面又試圖拯救心上人于水火。但正如影片中金先生所說:“金錢是冰冷的,愛人的手是溫暖的。”最終,王多魚選擇了以挑戰失敗為代價“拯救”夏竹,順利通過考驗,繼承遺產。影片通過這一情節設置傳遞了愛情高于金錢的人文精神,為影片畫上圓滿的句號。全片雖極力演繹金錢如何改變普通人的命運,但這并非是傳達一種金錢“萬能論”,而是傳遞一種金錢“工具論”;金錢可以買來絢麗的煙火,卻買不來真摯的感情,金錢不是萬能的,是屈從于人性的光輝之下的。
不僅如此,影片末尾金先生坦白自己的性向,告訴王多魚應稱他為“二奶”,這一情節也體現了影片對性少數者的人文關懷。
影片后期,王多魚因莊強等人投資的爛尾樓項目意外盈利而面臨無法完成挑戰的困境。在經歷掙扎和崩潰后,王多魚頓悟了,個人的驕奢淫逸永遠無法創造價值,同樣,也無法完成挑戰。于是他推出了“脂肪險”,將西虹人壽這個以盈利為目的商業保險公司改為“西虹人瘦”這一本質為慈善的保險公司。而名為監督王多魚實則考驗王多魚本性是否善良的金先生也默許了這一行為,并未判王多魚違反挑戰規則。就此,西虹市便刮起了健康生活的新風尚,整個西虹市的面貌煥然一新。
放眼現實,追名逐利和功利主義的風氣似乎已司空見慣。社會焦慮成為被消費的對象,社會正在泛娛樂化、狂歡化,網絡環境更是戾氣熏天。“為富不仁”是缺乏社會責任感的體現,而“為富不仁”卻恰恰是當今社會的常態。電影《西虹市首富》通過“脂肪險”情節設計,描繪了一個綠色、低碳、健康的城市生活情境,通過一項慈善項目呼喚健康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而發起者正是影片中的“富者”——繼承了巨額遺產的全市首富王多魚。影片結尾,王多魚成功完成了挑戰獲得三百億遺產繼承權,他宣布將全部捐贈慈善機構,也為影片的現實意義披上了正能量的外衣。同時,審視王多魚這個角色的變化過程:先是由一位渾渾噩噩的普通人成為了物質上的“富人”;最終從“暴發戶”升華為一位精神富足的人。
《西虹市首富》通過對王多魚這一角色的塑造為觀眾形象生動地說明:物質財富終將揮霍殆盡,而精神財富卻是可貴而長存的。雖然影片末尾出現的諸如“夏竹以后你不給我生一百個孩子你都對不起我。”等臺詞存在一定物化女性和男子沙文主義的嫌疑并為人所詬病,但是可以看出導演在傳遞正能量價值觀、批判社會積弊方面是誠意滿滿的。雖然在手法和內容的表現上存在喜劇特有的夸張成分,但喜劇仍不失為傳遞正能量和正面價值觀的一種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
總而言之,如何使國產喜劇電影突破更多瓶頸,為熒幕前的觀眾帶來更為精彩、更有意義的電影仍需長足的思考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