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巍峰 (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310018)
文運同國運相關,國家和民族的強盛,需要精神文明的獨立和思想文化的引領。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是社會安定和諧、國家振興富強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1民族之魂和國家精神的內涵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是我們傳承發展、自強不息的價值源泉,是我們攻堅克難、開拓進取的不竭動力。文化自信是關乎民族未來和國家發展的大事,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支撐。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發展,提升文化軟實力,需要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引,牢記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心聚力、真抓實干,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向前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2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獨立的堅定基礎,是社會發展永葆朝氣的重要保障。文化自信源自于我們對自身深厚文化底蘊的高度認可。在幾千年的人類社會發展史中,中華文化一直閃爍著耀眼光芒,是流淌在民族記憶中的精神血脈,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我們對其蘊含的價值魅力高度贊揚,對這種充滿活力的文化發展充滿信心。在歷史實踐中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包括了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種豐富的精神內涵讓我們更有理由、更有底氣堅定文化自信。這種不斷傳承發展的精神價值是我們克服一切艱難困苦的不竭動力。我國特殊的歷史文化和實踐道路揭示了我國文化的發展規律,歷史和經驗告訴我們:要推動文化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定文化自信。我們只有不斷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文化創作活力,推動優秀文化不斷發展,才能鑄就新時代文化事業新輝煌。
新時代我國的文化話語主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它根植于我們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完善。文化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這是我們最鮮明的底色。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社會思潮紛繁復雜的當下,我國居于主導地位的思想依然是馬克思主義,我們要旗幟鮮明的亮出我們的觀點,堅守我們的立場。馬克思主義是經過歷史檢驗的真理,蘊含著人類思想的精華,是時代和人民的選擇。它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更是指導我們建設發展各項偉大事業的靈魂。馬克思主義蘊含的豐富思想內涵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繁榮發展的堅定支柱。我們只有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發展文化事業,才能加強對各種社會思潮的辨析引導,才能引領社會風尚,培育社會文明,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眾所周知,我國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文明古國,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養料,也是提升我們文化競爭力的基礎。優秀傳統文化是全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推動文化發展的思想寶庫,是涵養民族精神、培育民族自信的沃土,我們要善于從中發掘寶貴財富。優秀傳統文化也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原生性資源。堅定文化自信,發展文化產業,首先應該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文化教育活動,可以激發廣大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及自豪感。優秀的傳統文化所包含的道德情操、思想觀念和文化價值影響著一代代人,是我們應對各種影響挑戰的穩固根基,值得我們不斷繼承發揚。同時,優秀傳統文化要與現代文化相結合,推動傳統文化創新化、時代化。文化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沒有創造力和鮮活感的文化只能被時代拋棄。只有不斷守正創新、在從民族優秀文化中汲取養分的同時,在社會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才能在新時代煥發更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影響力。
文化產業是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要不斷發展的新興產業,也是宣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我國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頒布實施了諸多法規政策,不斷推動文化產業升級,使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已經在國民經濟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必須認識到,我國現在的文化產業發展不平衡、文化產品競爭力不夠的短板較為明顯。發展文化產業的關鍵在于文化創新,要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我們的文化產業也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深化改革,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同時,也要打造高效的傳播機制。有效利用各種媒介可以加快信息的傳播速度,提升影響力和關注度。在新時代,加強我國文化話語的傳播工作是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影響力的必要手段。我們要不斷創新傳播手段,多渠道、多層次地推進對外宣傳工作,實現文化思想和內容的有效傳播。同時,對文化資源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開發利用,不斷拓展文化交流渠道,打造文化交流平臺,增強整體競爭力。
價值觀體現出民族風貌,展現出國家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能有效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體現了我們獨立自強的精神風貌。在偉大實踐中孕育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支柱,是社會和諧的生動體現,是國家安定的有力保障。核心價值觀的發展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體現了民族精神的共識,對推動凝聚人民的思想產生重要作用。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更是有助于維護社會安定,更好的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踐行核心價值觀,推動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建設,能有效推動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提升人民道德情操,形成安定和諧的社會新風尚。
文化是在交流中進步,在碰撞中升華,是展示一個國家形象和內涵的載體。文化“走出去”戰略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支撐,也是增強國家文化影響力的必要保障。堅定文化自信,加快文化創新,可以促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塑造出更多優質文化產品。進一步展現中國價值,提高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維護國家良好形象。中國文化在海外的傳播也可以吸引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能有效促進優秀中國文化的發展。中國文化影響力的增強不僅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更能體現我國人民良好的精神風貌,展示了新時代中國發展變化的新形象,也給世界提供了真實客觀了解中國的渠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的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文化事業更是取得了長足進步。在文化交流愈來愈頻繁、文化碰撞越來越激烈的今天,我們更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以文化為載體,深化文化交流,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
文化軟實力能有效展示了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和精神風貌。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基于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認同是文化軟實力提升的基礎。任何一個大國的發展都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提高文化軟實力,不僅是我國文化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關乎我們國家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外在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建設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文化產業的短板還很明顯,文化上的主導權也較為薄弱。我們在輿論引導、新聞宣傳以及話語傳播上的影響力還有待加強。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能使人民群眾能夠更加自覺的認同本國文化軟實力,在面對紛繁復雜的思想潮流中保持清醒。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離不開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文化事業的創新創造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為了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不斷發展,我們只有加強思想引領,踐行社會價值,推進文化創新,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才能進一步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新輝煌。
注釋:
1.習近平,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連組會上的講話,2019.3.4.
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