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_方鳳燕
圖片提供_視覺中國

獨立個體|網友
尊老愛幼乍一聽確實是一個美德,確實很好。但是,轉念一想,如今很多老人拿尊老愛幼來說事,反而是為老不尊,厚顏無恥。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尊老愛幼”給我們傳達了一個傳統道德體系里面的觀念——只有經驗老的和年紀大的人才需要被尊重,年紀小的年紀輕的都不需要被尊重。這明顯是不對的,當代道德體系要求人人都需要被尊重,而不是尊重比你老的或者貴的人。
李安|導演
與父母的關系,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制造一個階級觀念。你一定要小的服從大的,但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你都要尊重他,他的性取向、他的愛好,他的任何東西你都要尊重和接受,這是和平相處的一個基準。我覺得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當然跟中國人講,幾百年也講不過去,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存在,一種惆悵的感覺。可是在我的思想里面,我已經不教小孩“孝順”這個東西,只要他感受到我的愛,愛我就夠了。
翻滾著飛速前行的社會,被撕裂的又何止是文化?
愛讀書的路人甲|網友
所謂“國學”,是伴隨著“西學”的概念衍生出來的。隨著清末西學東漸,越來越多的西方數學、醫學、化學、物理學,甚至包括宗教等知識涌入中國,但當時國人對學科的劃分并沒有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那么明確,比如天文學、彈道學、光學、力學、電學等,我們現在可以通稱為物理學。國人給所有西方傳入的學科起了一個通稱,叫作西學,與西學對應的,一切東方哲學、歷史、藝術囊括在一起,就成了所謂的“國學”。
所以“國學”其實是在一個特定歷史時期下才有的東西。脫離了清末民初的歷史環境,就沒有了西方思潮對中國傳統思想的沖擊。離開了時代背景,國學也就無從談起,就好像現在無視手機,而堅持把BP 機當作通訊器材一樣可笑。誠然,BP 機曾經是引領了世界十余年的通訊終端,但是越過了這個歷史階段,BP 機就只是收藏品,而不是通訊器材了。時至今日,學術層面上已經很難再把西學和國學對立起來,因為我們的學科劃分,已經不再用巨大的“東”和“西”作為粒度的依據了。
霍霍有聲|網友
對于節儉,我們從小的認知,肯定是在衣食住行方面,本質上是省錢嘛。而我要說的是,“錢”是這個世界上相對便宜的東西,既然要節儉,我們不能只在金錢上去節儉。你花一天時間逛淘寶,為此省了幾十或上百元,你真的節儉了嗎?你坐完公交倒地鐵多花幾個小時,也不愿貴上幾十塊打車直達目的地,你真的節儉了嗎?短期看,似乎是的。但長期看,你浪費了更多。那么我們要節儉的,除了錢或者花錢買到的物品,更應該是什么呢?是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這些才是更昂貴的東西。
鹿鳴先生|網友
一切道德教育都是在說閑話,一切道德都是枷鎖。
問:為什么要尊老愛幼?答:這是我們祖國的傳統美德。答:因為我們是少先隊員。如果不是發自悌憐惻隱之心,如果不是出于人道援助而做出的行動,如果是簡單因為道德教條或者因為社會隱性的道德虛榮心而做出的行動,那么根本算不上是一個品質良善、擁有美德的人。換言之,所有的道德行為是出于教養而非你所熟記的傳統美德。
(以上內容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