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華艷
(云南省臨滄衛生學校,云南 臨滄 677000)
隨著中職學生入讀門檻的降低、生源人數的增加、互聯網及電子產品的普及等諸多因素,中職學生管理難度和問題越來越突出。伴隨著各級各類學校校園欺凌事故的頻發,隨機抽取了我校100名學生進行心理調查,旨在分析研究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活動規律,并針對性進行心理干預指導,幫助中職學生健康茁壯成長。
1.1 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臨滄衛生學校106名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00份。研究對象平均年齡(17±2)歲;中職學生40名(40%),大專生40名(40%),高中起點(高中畢業后就讀我校)20名(20%)。
1.2 研究工具
采用Derogatis編制的90項癥狀清單(SCL-90),該清單每一個項目均采用5級評分制,對受測者自覺無該項癥狀記1分,有輕微影響記2分,有一定影響記3分,有相當程度影響記4分,影響嚴重記5分。共包括10個因子,每一因子反應受測者某一方面的心理情況。量表主要統計指標為總分和因子分,主要考察研究對象最近一周的心理衛生情況。按中國常模SCL-90總分超過160,提示有陽性癥狀;大于200說明有嚴重心理問題,大于250說明心理問題比較嚴重。因子分2~2.9分有輕度癥狀,3~3.8有中度癥狀,3.9以上為重度癥狀.【1】
采用藍墨云問卷調查法,測評前由專業人員把總評分法和要求向受測者交代清楚,然后讓受測者獨立依次完成測評題。
2.1 100名受測者SCL-90測評結果見表1、表2。
表1顯示,總分≥160的被試有53例,占樣本總數的53%,說明53%的人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其中37%的人心理健康處于輕度不健康,15%的人處于中度心理不健康,1%的人處于嚴重心理問題。
表1 總分統計表
表2 因子分統計表
2.2 表2顯示,100名受測者中他們很多人的單向因子分較高,因子分大于等于2就說明這些受測者存在陽性癥狀。導致這些因子分較高的原因可能是個性、負性生活事件、環境因素、網絡成癮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
3.1 個性是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這些學生的平均年齡在(17±2)歲,剛好是青少年階段,這一年齡階段是人生的第二叛逆期較容易出現心理和行為偏差,會遇到許多壓力、矛盾和危機。【2】加之互聯網及電子產品的普及,導致青少年的網絡成癮和心理問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
3.2 考試挫敗感是造成心理問題的原因之二。應試教育正在悄無聲息的摧毀一代孩子的身心發展。我校大部分學生是中考或高考失敗后就讀我校,在經歷了人生一次重要抉擇的失利后,他們就會產生自暴自棄的挫折感,出現情緒低沉,是導致這些因子分較高的一個原因。
3.3 環境是造成心理問題的原因之三。學生選擇中職學校之后,社會就戴著一副有色眼鏡賦予了他們失敗角色的稱號,學生就把自己定格在失敗的行列中。就業壓力毀滅了部分同學的進取心,認為自己不可能進入好單位,所以把學習目標停留在拿畢業證標準上。家庭經濟條件限制了一部分上進生進一步發展的空間。離異家庭或單親家庭也是造成部分孩子心理問題的關鍵。除此之外,家庭教育方式也在不同程度的影響著孩子身心的發展。
3.4 留守兒童是造成心理問題的原因之四。現在我國很多貧困地區父母外出務工,留孩子和老人一起長大,這一類的留守兒童不論是在心理上還是學習上很多都是存在問題的。即便等父母賺夠了錢想要來彌補孩子缺失的一切,但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4.1 做孩子成長的正確導航。依據青少年階段是心理危機期這一特點,家長和老師要正確為孩子保駕護航。家長不要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附屬品或是完成夢想的工具。他們有自己的人格和理想,要做孩子的知己,傾聽他們的心聲,成為他們成長的協助者而不是主宰者。兌現您對孩子的諾言而不是失信者。老師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或朋友,步入他們的生活,走進他們的心聲,讓學生把老師的榜樣化作前進的動力,而不是恐嚇之后的乖巧,更不是老師作為晉升職稱或獎勵薪酬的工具。
4.2 不論是國家的發展還是社會進步的需求,請不要對孩子一考定終生或一票否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優點,每個人有每個人存在的價值,請給他們多一點時間,給他們發現自己閃光的機會,為他們搭建一個展示特長的舞臺。請家長和老師不要只注重孩子考試的結果,多聆聽他們的心聲和需求,幫助他們身心健全的發展。
4.3 請社會各界不要用首因效應的眼光去評價一個人的好壞,對弱勢群體請多一份關愛和幫助。請家長和老師不要用卷面成績去定格一個孩子的未來,對于考試失利的孩子更需要心理安慰和人生引導。對于經濟困難和家庭特殊的孩子請社會和政府多一些關愛。
4.4 對于留守兒童孩子的家長,請不要收獲了錢財卻失去了孩子的健康,落下了成績卻想要金錢來補救,這是得不償失。對于這樣的家庭需要呼吁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