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雪瑩
摘要:鋼琴學習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科的進步,人們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完善,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一對一”鋼琴教學模式,由此誕生了鋼琴集體課這種新式教學方法。本文從兒童鋼琴集體課的優勢、開設課程的難點、開設課程的教師所具備的素質等方面進行初步的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優勢;難點;素質;上課順序
中圖分類號:J62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童編號:1005-5312(2019)12-0068-01
一、兒童鋼琴集體課的優勢
隨著人們教育理念的提升,琴童數量不斷增加,從而導致傳統的“一對一”教學法無法滿足學琴兒童的需要。這時,鋼琴集體課新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鋼琴集體課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指的是一位教師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對多位學生進行指導學習,尤其適用于初級階段的鋼琴學習。集體課的出現,是常規音樂形式的一個突破,是“一對一”單一模式向“一對多”多元化方向發展的重要舉措。兒童鋼琴集體課的優勢如下:
1.鋼琴集體課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傳統的“一對一”教學模式是一名教師單獨給一個孩子上課。對于年幼膽小的孩子來說,這種方法很容易會讓他們,尤其是在陌生環境下,產生孤獨感,恐懼感,從而對鋼琴學習產生厭惡感。但集體課是幾個孩子一起上課,由于有同伴的存在,不會讓孩子產生孤單的感覺,孩子們在上課時感受更多的是快樂,由此激發出他們認真上課的潛意識,注意力更加集中,學琴效率也大大提升。
2.鋼琴集體課促進孩子之間良性競爭。“一對一”傳統模式是把孩子單獨放在一個封閉的空間里學琴,很容易造成“兩耳不問窗外事”的局面。而集體課是讓孩子從封閉的自我學習空間走向開放的集體大環境中。上課時孩子有更多的互相學習機會,通過互相觀摩比較激發他們的“斗志”,從而產生新的動力,促進孩子之間良性競爭,使落后的孩子主動學習并融入到大部隊中。
3.鋼琴集體課豐富課堂內容。“一對一”傳統模式是上課時老師示范,學生進行模仿,是比較枯燥單向的“填鴨式”方法。集體課則打破了這一方式,由單向輸入式模式轉位雙向互動的模式,上課形式、演奏方式多種多樣,有齊奏、輪奏、接龍等方式。在常規的教學方式中孩子習慣了獨奏,養成了耳朵里只有自己聲音的習慣。一旦要求他們與其他人合奏則會有些力不從心。集體課的這些方法更好彌補了這一缺憾,增加了他們的節奏感和協作的能力。
4.鋼琴集體課增加孩子的信心。大多數家長希望孩子學會一門才藝并在合適的場合下進行展示。對于一些膽小的孩子,他們比較害怕去展示自己的才能。但如果是在集體課的學習后,他們會習慣了集體環境下表現自己進而客服膽怯心理,增強自信心。
5.鋼琴集體課促進孩子身心思想發展。自古以來,人就是群居動物,是生活在集體中的。集體課正好讓同齡的孩子一起成長學習,促進了他們的感情,培養協調合作能力,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對音樂的感知力和表現力,陶冶他們的情操。
二、開設兒童鋼琴集體課的難點
鋼琴集體課有很多優勢,可以培養競爭力,協調合作能力。對于一些老師、鋼琴機構來說,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增大藝術普及面,這時“一對一”這種個別課所沒有的教學優勢。但是大家對這種新型教學模式認知不太夠,有些老師家長還是會反對的,其主要原因是擔心集體課的質量。有的老師會上成“集體的個別課”,還有的又回歸到個別課的模式。所以,開設鋼琴集體課有以下難點:
1.招生人數,排課難以保證。集體課上課的人數是個別課的好幾倍,很難在短時間內招到相應的人數。另外,報名的孩子之間年齡不同,時間要求不同,對于如何很好地滿足每人的需求進行排課是一個挑戰。
2.統一進度難以保證。鋼琴集體課適用于學琴的初級階段。但是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家長的配合程度不同,集體課在開設中肯定會有跟不上進度和已學內容無法滿足的兩種極端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決,這種差距會愈加明顯,家長不滿的意見也會愈多,最后可能再次回歸到個別課。
3.教學質量難以把握。教學質量是衡量教師水平的一項標準。作為教師,希望看到的是自己所教的每個學生都能成才。作為鋼琴教師,希望看到自己的學生在經過一段刻苦練習后能拿到比賽的獎項名次。但是,每人的能力不同,“一對一”的個別課中老師會單獨輔導孩子薄弱的技術,可以不受時間,沒有限制的反復教授。但集體課無法達到這個要求,時間有限,人數較多,這就需要一個科學的方法、標準化的要求使學生在統一的時間內達到統一的標準。這對于老師的教學能力和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鋼琴集體課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為保證每個孩子在統一時間內達到統一標準,這對鋼琴老師有很大的要求,我認為應當具備以下幾點:
1.教師要有愛心、耐心、責任感,同時還要有親和力和氣場。教師在集體課中面對的是多名孩子,親和力可以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氣場則可以保證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威嚴感,能更好的相互配合。
2.教師在采用教材時要有所變通。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所以必須因材施教。
3.教師在上課時要主動、積極地帶領孩子唱譜、擊拍及控制節奏和示范演奏。唱譜可以幫助孩子增強識譜能力,培養他們的內心音高。擊拍可以幫助孩子穩定節奏,在齊奏時可以控制大家的速度。示范演奏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曲子的最初印象。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練琴習慣,對以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4.教師要鼓勵孩子“亂彈琴”。孩子的想象力是沒有邊界的,他們通過自己的“彈奏”表達出來,在老師看來有些像“亂彈”。但是不要否認他們的音樂,要鼓勵他們大膽的表達自己所想的。
5.教師要適當的設計一些教學環節。在新課前適當地鋪墊一些教學環節,可以降低孩子對新知識的恐懼感。這也是體現教師有無經驗的標準之一。
6.教師要保證集體課課堂的新鮮感。保持新鮮感是孩子不斷學習的動力,可以采用不同形式和道具,保持孩子的興趣,提高練琴的積極性。
四、集體課的上課順序
1.上課前。在正式上課前老師需要主動地向家長和學生詢問一周來孩子的表現及練習情況。這樣做可以幫助老師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孩子的進度,方便接下來的學習。
2.回課。回課的形式可以多樣化,避免單一枯燥的模式。例如,先讓每位孩子選出自己本周內最喜歡的曲子進行演奏;或是讓每位家長選出最有挑戰性,有難度的曲子來。先把難點解決好后,孩子會很輕松的演奏其他的回課作業;或是老師選出一條有代表性的作業,讓每位孩子輪流演奏并互相“點評”下優缺點。這樣做有利于孩子和家長了解本組中其他成員的情況,有針對性的改進自己的不足。
3.布置新作業。新作業的布置需要難易程度和數量適中,既能涵蓋本周學習的重點還能照顧到孩子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去練習。老師在布置曲子時要說明本曲練習的重難點及需要注意的細節(如節奏,指法,樂句等)。在講述時要反復示范,細細講述,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讓孩子練習下,如有問題可以當場解決。
4.結束上課。在下課前老師需要帶著孩子一起復習下知識要點并進行總結。對于回課及新課中表現好的孩子要及時提出表揚并獎勵些小印章,小貼畫等。對于表現有不足的孩子要多去鼓勵開導。
鋼琴集體課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鋼琴課,內容豐富,這種新型教學模式,是在傳統“一對一”教學模式上發展起來的。塔不僅為現代音樂教學注入了新的動力,更在教學形式與內容,教學手段與方法變革與發展中起到了推動作用。正確認識鋼琴集體課的必要性,通過改進設施,優化環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吸取國外成功經驗,勇于探索,不斷創新,兒童鋼琴集體課一定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