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澈
摘要:在美術課堂上老師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樹立藝術來源于生活的美學觀念,讓學生利用身邊觸手可及的廢舊材料來進行美術創作,這樣不但有利于廢舊材料的二次回收,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而且也提升了美術課堂的趣味性。
關鍵詞:廢舊材料;美術課堂;趣味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234-01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美術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出現了滯后性,比如現在的教學內容過度強調對于美術技法的教學,同時在美術材料的選擇上也比較單一,作為美術老師一定要意識到這個問題,應該結合時代發展的特點,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學要素的能力,尤其是現在提倡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因此美術老師可以從環保的角度入手,指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來進行美術創作,通過在藝術上進行二次加工來形成優美的美術作品,這種方法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而且還提升了學生對于藝術創造的能力和想象力,讓美術課堂充滿了趣味性。
一、利用廢舊材料提升學生的創造力
當今時代人們越來越重視綠色環保,因此美術創作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在美術課堂上老師要給學生宣傳環保的理念,將廢舊的材料通過藝術加工實現二次利用,豐富美術課堂的形式和教學內容。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家中一些不用的紙盒、塑料以及其他廢舊材料進行再創造,形式可以是拼貼、抽取或者組合等多種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設計和制作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美術創造更加具有趣味性。比如在進行材料形態重構這個教學內容時,有些同學利用家里廢棄的紅色和黃色的紐扣和細線做成了一個個色彩斑斕的氣球,用綠色的紐扣做成了參天大樹的樹葉,這種美術作品為紐扣這樣的材料賦予了新的生命,同時保留了紐扣的基本特征,通過這樣的美術創作可以看出,廢舊材料本身不管種類和新舊程度如何,都能夠在美術課上利用起來,關鍵就是看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這個廢舊材料選擇的過程中,學生也自然明白了環保的價值和意義,從這個角度上看,美術教學不再是單純的教給學生美術的技法,而是涵蓋了創造力、環保意識和動手能力的綜合性教育學科,因此美術課堂也不再單調,而是有了自身的學科特色,充滿了趣味性。
二、利用廢舊材料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現代化進程不斷加速的今天,工業生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廢舊材料,而這些廢舊材料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這也為廢舊材料在美術課堂上的運用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學生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留意一些廢舊材料來進行美術創意制作,設計出新的美術作品。比如在美術課材料的再創造中,美術老師可以讓學生對材料進行重新的組織和創造,形成新的形式。學生通過發揮自身的創新意識,能夠讓自己設計的美術作品更加的具有個性化。有的同學用廢舊紙盒剪出一個圓形,在上面畫上個性化的圖案,標上表盤的刻度,然后用長釘子作為分針,短釘子作為時針創作了一個鐘表的藝術作品,體現了屬于學生的個性化審美。
在學生進行美術創作的時候不是一個沉默的狀態,而是可以和其他的同學充分的進行溝通和商量,發揮集體的智慧和想象力,這樣能夠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在群體的力量下得到快速的提升,美術課堂的氣氛也會十分活躍。愉悅的氛圍也會讓學生更好的發揮自身的觀察力,找到廢舊物品在美術創作中的價值,這也是一種個性化美術創造的教育方式。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符合自身年齡特點的特有視角去觀察和利用廢舊材料,老師可以以觀察者的視角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
三、利用廢舊材料提升美術課堂的趣味性
興趣是學生組好的老師,在美術課堂上通過廢舊材料的使用提升美術課堂的趣味性,這樣學生才能更有興趣想要學好美術,尤其是當他們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一些廢舊的材料重新變成各種極具想象力的美術作品點綴教室空間的時候,那種自豪感也會油然而生,更加提升了他們學習美術的動力。在廢舊材料的選擇上老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能夠分析出不同廢舊材料的形態和結構特征,然后根據廢舊材料的不同肌理和視覺語言進行分析和整理,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反過來也會更想利用廢舊材料進行各種各樣的美術創作,這種創作不但體現在了對廢舊材料的選擇和使用上,還體現在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上。通過這種形式也可以加強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讓美術課堂變得更加的輕松、愉悅,富有趣味性,在這種美術教學的氛圍下,學生的藝術素養也能夠得到很好的培養。
四、結語
藝術源于生活,正是由于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素材給了藝術家們創作的靈感,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也是如此。通過讓學生對廢舊材料加以利用,可以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創作更多極具個性特點的美術作品,促進美術課堂趣味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