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信子
#校園里的“無答之問” # 來自 ?鯰魚沒有魚肚白 ?的圈子
何謂問題,顧名思義就是“要求回答或解釋的題目”。但是,從小學到中學,不知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無比奇妙的現象:不是所有問問題的人都需要你給出答案。有些時候,他們根本就是在明知故問,因為他們心里早有答案。他們之所以提問題,其實是有很多想要表達的東西,比如不滿,比如無奈:老師口中的拖堂一分鐘為什么差不多有一個世紀那么長?班主任“走路不帶聲”的功夫是怎樣練成的?這些看似“未解之謎”,需要答案嗎?不需要!還有哪些“無答之問”被你發現了?歡迎大家來說說。
@若遇淺香:為什么老師在春游或者集體活動時都是一副親民狀,而回到課堂上,就立馬變“嚴肅臉”?
@清裊子衿:語文考試的時候,同樣一首詩,詩人一定要表達些什么,比如思鄉、懷才不遇。特別是做踏青賞春這么令人愉悅的事,古往今來,一些騷人墨客為什么總還會有“淡淡的惆悵”?
@薄小怡:每次上學遲到進校門的時候,為什么保安大叔總是一臉笑瞇瞇地看著我說“慢慢來,沒關系”?
@一璐飄香:為什么每次自習課安靜乖巧在學習的時候,老師永遠不來,一和后桌說話,就總能遭遇后門來自班主任的“眼神殺”?
@沫兒:為什么我每次上課時總是困得眼睛都睜不開,可下課鈴一響立馬精神抖擻?
@七柚:為什么平日里生龍活虎的體育老師經常莫名其妙生病,最后只得由語文、數學老師來上課?
@天思淚:每次月考結束,語文老師總說“你們的成績啊,實在是太差了”。為什么我們總是老師教過的最差的一屆學生?(小編:等你們畢業之后,就會成為老師口中傳奇的上一屆。)
兒童節,已經長大的我們可以玩些什么?
爸媽說,兒童節是屬于12歲以下的孩子的,但是現在的我們卻依然樂此不疲地過著兒童節。總覺得在無趣的題海和考試之外,應該找點樂子讓自己輕松一下。歡迎登錄銳角網,搜索“兒童節”,和大家分享你過兒童節的妙招。小編將選出5個最具童心的玩法,獎勵精美小禮物一份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