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 鄭燕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過程中,阿替普酶溶栓應用后對患者的預后效果。方法 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該院方便選取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00例,并通過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進行分組,分別為對照組(n=50)和觀察組(n=50)。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觀察組予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不良癥狀發生率以及NIHSS評分。 結果 通過上述對照組和觀察組的各項指標分析,在不良癥狀發生率方面,觀察組的治療效率為90%,對照組的治療效率為70%,觀察組的不良癥狀發生率較低;對不良反應的皮疹、水腫、心率失常等方面的探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基于NIHSS評分指標,在不同時間內,觀察組的(9.24±5.24)分、(7.24±4.24)分、(5.24±3.13)分、(3.46±1.35)分評分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t=3.164 7,P=0.002 1、t=4.105 5,P=0.000 1、t=4.031 3,P=0.000 1、t=3.632 8,P=0.000 4)。兩組在臨床上的比較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過程中,加強對阿替普酶溶栓治療方式的應用,能發揮良好的治療效果,不僅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也適合臨床的積極推廣。
[關鍵詞]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患者預后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43.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2(a)-008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ognostic effect of alteplase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6 to October 2017, 100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group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which were control group (n=50)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50). Among them,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ltepl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adverse symptom incidence rate and NIHSS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bove indexe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symptoms,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0%,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sympto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 adverse reactions of rash, edema, arrhythmia, etc.,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2%; based on the NIHSS score, at different tim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9.24±5.24)points, (7.24±4.24)points, (5.24±3.13)points, and (3.46±1.35)poi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3.164 7, P=0.002 1, t=4.105 5, P=0.000 1, t=4.031 3, P= 0.000 1, t=3.632 8, P=0.000 4).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altepl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can exert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which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ut als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active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lteplase thrombolysis; Prognosis of patients
急性缺血腦卒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在對其治療中主要開通阻塞血管,縮短梗死面積,循環重建缺血區等,確保可逆性損傷狀態的神經細胞得到恢復[1]。該疾病在臨床上的發病率較高,很容易帶來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所以,在臨床上需要促進功能障礙的改善[2]。阿替普酶屬于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發揮的溶栓效果非常好,是當前治療中的常用藥物[3]。在該文中,將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方便選取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阿替普酶溶栓效果,具體的報道過程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
觀察組:男性30例,女性20例,最小年齡36歲,最小年齡76歲,中位年齡為(56.42±3.23)歲。最短病程為1 h,最長發病時間為6 h,平均為(3.23±1.23)小時。
對照組:男性33例,女性17例,最小年齡35歲,最小年齡75歲,中位年齡為(56.41±3.22)歲。最短病程為2 h,最長發病時間為7 h,平均為(3.22±1.22)h。
納入標準: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者和家屬均知情,并同意簽署知情書。
排除標準:腎臟、心肺等器官合并重大疾病患者、臨床資料不夠齊全患者、對該次研究藥物過敏的患者、哺乳期、妊娠期患者。
經過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比較分析,發現在年齡、病程和性別等方面,具有的臨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十分明顯。
1.2 ?方法
對照組:為患者提供常規治療,主要是對自由基有效清除,加強對血小板的抑制以及降低顱內壓,促進整體的對癥治療[4]。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為患者提供0.9 mg/kg的阿替普酶(國藥準字:S20110052),該藥物的最大劑量為90 mg[5]。當首次使用的時候,將10%的劑量均勻混合在注射器中,給予靜脈滴注,其速度更為緩慢,持續時間在1 min以上。其余的90%使用輸液泵來給予靜脈泵注,持續時間在1 h以上。在完成溶栓24~36 h,給予頭顱CT復查[6]。
1.3 ?效果評定標準
在治療效率分析中,采取NDS評分來評定。其中的治愈為取NDS評分在46%以上以及90%以下。一般是NDS評分在18%~46%之間。無效則是NDS評分在18%以下。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對比分析,是基于神經功能缺損評定,對患者溶栓后2、24 h、14 d以及3個月的情況評分,如果分值越高,則代表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更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分析,主要觀察患者的皮疹、水腫和心率失常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在該次研究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分析中,采用了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數據。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間內的NIHSS評分對比用(x±s)的形式表示,進行t檢驗,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分析用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組間患者的治療效率
通過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比較分析,發現觀察組的治療效率為90%,對照組的治療效率為70%,觀察組的治療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組間患者在不同時間內的NIHSS評分
經過兩組患者2、24 h、14 d以及3個月階段的NIHSS評分比較分析,發現觀察組的各項指標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組間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
經過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比較分析,對不良反應的皮疹、水腫、心率失常等方面的探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觀察組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疾病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對該疾病治療中,最為有效的方法是加強對并發癥的預防,給予腦神經保護,改善患者的血流灌注、血管再通循環性[7]。其中的溶栓治療是血管再通治療中的主要應用方法,能達到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的重組,為臨床上的常用藥物[8]。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溶栓治療在時間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很多患者因為錯過溶栓時間無法參與到治療中[9]。如果是病癥較輕的患者,臨床上一般不提供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的重組,該藥物在半衰期治療時間較短,大約為3~6 min,能獲取再通血管效果,但是,要給予持續給藥,藥物來源受到的限制明顯,費用高。傳統模式下,選擇的尿激酶為溶栓藥物治療,作為靜脈溶栓藥物,缺乏特異性纖維溶解作用,很容易給該患者帶來嚴重的并發癥[10]。尤其是顱內出血情況等,無法保證整體的治療效果。所以,該藥物在臨床上的應用限制明顯。因此,在這些問題中,需要加強對藥物的充分應用,加強對藥物的科學應用,保證在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也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確保治療效果的充分發揮與實現[11]。
阿替普酶當前在臨床上經過批準的溶栓藥物,作為糖蛋白,是通過血管內皮細胞生成,當與血栓表面的纖維蛋白合成后,具有一定選擇性,能促進血栓溶解作用的發揮和實現。阿替普酶也會激活血栓部位的纖溶酶原,將其應用到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會延長實際的治療時間,促使預后的積極改善,也能避免神經功能損害,以免因為缺血導致腦組織壞死,也能確保動脈血管再通,減少患者死亡率。在該文研究中,觀察組的治療效率為90%,對照組的治療效率為70%,觀察組的不良癥狀發生率較低;對不良反應的皮疹、水腫、心率失常等方面的探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基于NIHSS評分指標,在不同時間內,觀察組的(9.24±5.24)分、(7.24±4.24)分、(5.24±3.13)分、(3.46±1.35)分評分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通過兩組患者不良癥狀反應率、治療效率和在不同時間內的NIHSS評分比較分析,觀察組的各項指標優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在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相關學者[12]在《急性腦梗死早期征象與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療效相關性分析》中,研究31例患者發現,阿替普酶溶栓應用后對患者的預后效果好。其中,該研究中,觀察組的治療效率為83.33%,對照組的治療效率為66.46%,觀察組的不良癥狀發生率較低;對不良反應的皮疹、水腫、心率失常等方面的探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6%,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8%;基于NIHSS評分指標,在不同時間內,觀察組的(8.24±1.25)分、(5.13±2.21)分、(4.12±1.13)分、(2.13±0.01)分評分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通過兩組患者不良癥狀反應率、治療效率和在不同時間內的NIHSS評分比較分析,觀察組的各項指標優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在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阿替普酶溶栓,獲取的臨床價值更高。因為阿替普酶溶栓具有的親和力較強,發揮的溶栓作用明顯,能避免纖維蛋白溶解,發揮的全身纖溶作用也不夠顯著,對整個機體凝血系統不會帶來很大影響,會降低出血發生率,獲取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更高。
綜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療,能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有效緩解,保證治療效果的充分發揮,也能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其應用價值更高,適合臨床上的大范圍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玉梅,韓煒,孫凌.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家庭陪護技能培訓研究[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5(2):217-218.
[2] ?邵艷,張兆萍,王慧, 等.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和運動功能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5):1686-1688.
[3] ?吳旦,黃知音,成霞.老年髖部骨折合并帕金森病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6):739-741.
[4] ?張秀杰,尹安春,周丹, 等.移動醫療在帕金森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6(12):1712-1716.
[5] ?何滌凡.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效果探討[J].中國處方藥,2016,14(4):66-67.
[6] ?張載潛,黃定良,張會香, 等.阿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時靜脈溶栓和動脈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較[J].北方藥學,2015(7):108-109.
[7] ?李廣仁,韓靖,臧漢青, 等.不同劑量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療效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38(31):24-26.
[8] ?李廣仁,韓靖,臧漢青, 等.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在輕中度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保定市腦血管病醫院,2015,8(34):102-103.
[9] ?呂瑩.阿替普酶規范劑量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J].北方藥學,2016(2):95-96.
[10] ?黎潔潔,趙性泉,王伊龍, 等.有家族史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特征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24):2957-2960.
[11] ?梁瀟,楊莘,常紅, 等.設立急診護理組長提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搶救效率的效果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8, 18(7):519-522.
[12] ?康云鵬,劉文嫻,郭雯, 等.合并缺血性腦卒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內不良事件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8,20(7):707-710.
(收稿日期:201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