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要】 目的:分析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促進剖宮產產婦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選擇本院產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剖宮產的228例產婦,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1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西醫結合護理,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乳汁分泌充足率為74.5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1.58%(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護理可促進剖宮產產婦乳汁分泌,值得在臨床上借鑒。
【關鍵詞】 剖宮產;中西醫結合護理;母乳喂養;乳汁分泌
對于剛出生的嬰兒而言,最佳喂養方式為母乳喂養,乳汁含有多種營養物質,以滿足生長所需,且該喂養方式還可促進產后子宮恢復,增強母子感情[1-2]。但部分產婦在產后乳汁分泌始動時間較長,乳汁分泌量不足,尤其是選擇剖宮產的產婦,由術中麻醉藥物、術后疼痛所致。需采取正確的護理方式促進乳汁分泌,如中西醫結合護理。為進一步探析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促進剖宮產產婦乳汁分泌的效果,本文將產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剖宮產的228例產婦,納入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產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剖宮產的228例產婦,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14例。對照組,年齡為23~42歲,平均年齡為(31.92±7.88)歲;其中有15例為胎膜早破,9例為前置胎盤,12例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16例為臀位;觀察組,年齡為22~41歲,平均年齡為(31.64±7.56)歲,其中14例為胎膜早破,8例為前置胎盤,13例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17例為臀位,這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在產后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中西醫結合護理,具體如下。
1.2.1健康教育在術后要告知產婦母乳喂養的益處,使她們重視母乳喂養;向其講述乳汁分泌知識,如形成過程、影響因素等。乳汁產生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催乳素。催乳素的產生、分泌受情緒影響,因而要囑產婦保持心情愉快;并囑其家屬加強對產婦的關心,避免不良情緒的發生。
1.2.2乳房護理在手術室,剖宮產新生兒處理完臍帶后,即可與母親進行局部皮膚接觸;產婦回到病房后,鼓勵其盡早吸吮,并協助開奶(30min后)。對乳房進行按摩,操作者將手清洗干凈,患者以平臥位為宜,將乳頭、乳暈使用溫水清洗,水溫以50℃~60℃為宜,而后進行熱敷5min,使用45℃~50℃熱毛巾。按摩順序由根部至乳頭,力度以產婦耐受為宜,以10min為宜;或使用低頻脈沖綜合治療儀按摩乳房,頻次、力度同上述。對于乳頭大可借助吸奶器進行喂養,乳房凹陷者可采用乳房貼。
1.2.3飲食護理術后6h后開始進食,以流質食物為主,可給予蘿卜湯、橘皮湯協助排氣,排氣后給予半流質飲食;為增強腸蠕動,補充機體營養物質,可在正常排便后給予普食;可給予酒釀圓子、鯽魚湯等促進乳汁分泌。飲食以清淡、營養、不刺激為主。
1.2.4穴位按摩為促進乳汁分泌,可對少澤、乳根及膻中穴進行按摩、推拿;部分患者氣血虛弱,可在上述基礎上對胃俞、足三里及脾 俞進行按摩。按摩力度要適中,每穴位按摩時間以1min為宜[3]。
1.2.5疼痛護理在哺乳過程中,如姿勢錯誤會導致乳房脹痛,甚至出現乳頭皸裂的現象,產婦會因此不愿進行母乳喂養。為預防此現象,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指導,告知其正常喂養姿勢;對于乳房已經出現異常者可給予針對性護理,為緩解乳房脹痛,可告知其在喂奶后將乳房排空,每日至少哺乳8次。對于乳頭皸裂者,為促進乳頭愈合,可在哺乳后將少量乳汁擠出,并在乳頭上涂抹;可采用生大餅或卷心菜葉對乳房進行冷敷,以改善乳腺管不通暢的現象。
1.3觀察指標
1)泌乳始動時間、泌乳量;泌乳量判斷標準[4]:母乳量充足:產婦雙側乳房飽滿,24h內至少哺乳8次以上,每次均能滿足嬰兒所需;母乳量中:產婦自覺脹滿,不能完全滿足嬰兒部分所需,母乳間隔階段需添加適量配方奶粉;母乳量不足:產婦自覺乳房脹滿感不明顯,有少許乳汁分泌,但需在擠壓乳房情況下,嬰兒所需不能被滿足。2)新生兒喂養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以%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泌乳始動時間對比
觀察組泌乳開始時間為(39.76±16.52)h明顯短于對照組(48.01±13.28)h,相對比,P<0.05。
2.2兩組泌乳量對比
由表1知,觀察組乳汁分泌充足率為74.57%明顯高于對照組31.58%,相對比,P<0.05。
3討論
本次研究中給予剖宮產產婦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在患者入院后給予健康教育,告知其母乳喂養重要性,并疏導不良情緒,使其保持心情愉悅加強集體調節功能;并告知其正確哺乳方式,以防出現乳房腫痛、乳頭皸裂等現象;在術后做好飲食指導,逐漸從流質食物、半流質過渡到普食,飲食以清淡、營養為主,需值得注意的是普食適當給予水果、蔬菜,以防便秘;在嬰兒出生后協助其盡早吸吮、開奶,并經乳房按摩、穴位按摩方式,疏通乳管,中醫認為按摩乳房乳根、穴位,可對肝氣進行調節,有行氣活血的功效,最終使乳汁盡早排出;在哺乳過程中,若出現乳房腫痛、乳頭皸裂等現象做好護理[5-6]。由本次研究結果可知,中西醫結合護理可促進剖宮產產婦乳汁分泌,值得在臨床上借鑒。
參考文獻
[1] 俞紅蘭.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促進剖宮產產婦乳汁分泌的效果[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18):132-133.
[2] 楊勤華,羅麗平,胡慧玲.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術后乳汁分泌的影響研究[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06):102-104.
[3] 王敏,王雪華.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乳汁分泌的影響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33):171-173.
[4] 呂文苓.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乳汁分泌的影響研究進展[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4):137-138.
[5] 王燕紅.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促進剖宮產產婦乳汁分泌的效果[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03(02):72-74.
[6] 李金銀.實施綜合護理干預促進剖宮產產婦乳汁分泌的臨床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4,(S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