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雯
環保企業對于我國可持續發展事業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國家為了更好地吸引社會資本流向環保產業、改進環境污染問題,出臺了一系列稅收鼓勵政策。與環保企業相關的重點稅收優惠政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按照當前的稅法規定,凡是從事生態環保、節能節水或環保服務類商業項目的企業,都可以享受減征或免征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該政策中還對符合這一范圍的企業進行了劃分,屬于環境保護和節能節水項目的企業具體包括公共污水處理、公共垃圾處理、節能減排技術研究、沼氣綜合利用、海水淡化等。這一類項目在取得第一筆營業收入納稅年度起,在1 到3 年內免征企業所得稅,4 到6 年所得稅以減半形式征收。
依據企業所得稅稅法條例的規定,企業在開展與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生產制造等方面購置的專用設備儀器投資價值,可以按規定實行稅額抵免,在通常情況下,企業可以享受到抵免投資額10%的優惠。當然,如果企業應納稅額不足抵免的,則可以在5 個納稅年度中完成抵免。
資源綜合利用政策是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減少污染物排放,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有效途徑。該政策中對享受增值稅優惠的產品進行了劃分,包括污水處理、以廢舊原料生產的副產品、退役軍用發射藥為原料生產的涂料硝化棉粉以及翻新輪胎。對于環保企業來說,依據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進行合理合法的稅務籌劃。
現階段,一些環保企業在自身的經營管理方面存在著“重業務、輕管理”的問題,對納稅籌劃工作沒有清晰的認識,納稅籌劃和財務管理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開展納稅籌劃積極性不高。同時,企業缺乏對納稅籌劃的長足考慮,也沒有與環保企業的經營業務深度融合。此外,納稅籌劃涉及到稅收。財務、會計、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識,不僅需要知識技能更全面的人才,還需要籌劃出系統化和科學性的方案,否則會影響到后期的實施效果。例如:企業中的采購部門只有在清楚區分價內稅與價外稅以后,才能明確簽訂采購合同過程中所涉及的價外稅合同和價內稅合同之間的區別。
“營改增”政策實施后,環保企業的納稅籌劃環境更加復雜,需要企業重視納稅籌劃,并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充分體現出來。但很多環保企業在處理稅務過程中,對于納稅籌劃流程相關的目標設置、方法選擇、籌劃技巧以及實踐操作等方面缺乏理論經驗的支持,也沒有形成更加合理的納稅籌劃方案,也無法有效地降低企業的稅務負擔。
對于環保企業來說,稅務籌劃工作也同樣存在著諸多風險。一方面,如果企業選擇的納稅籌劃方案因操作過程不當或與實際情況不匹配,造成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之間的巨大差異,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企業稅務籌劃過度,超過了法律邊界,還會給企業帶來法律風險。當前,環保企業的稅務處理工作存在著設計不合理的問題,后期也沒有根據企業經營發展實際情況進行改進和調整,再加上企業缺乏風險控制機制,對運營風險、財務風險和政策風險跟進不及時,從而導致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風險重重。
由于環保企業是當前國家大力扶持的行業,現行的稅收優惠政策可以給環保企業帶來一定的稅務籌劃空間。例如國家針對環保企業出臺了減征免征、減計收入、加速折舊、投資稅額減免等政策,環保企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優惠政策來降低稅負;同時,一些以環保技術研發為主的環保企業還可以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認定,利用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5%的優惠來進一步減少納稅額。此外,高新技術優惠政策中還包括企業的技術轉讓所得能夠享受免征、減征所得稅;開發新技術、新產品以及新工藝所涉及的研究開發費用,可以享受所得稅額加計扣除政策。通過對我國現行稅收優惠政策的靈活運用,可以進一步擴大環保企業的節稅空間。
環保企業進行納稅籌劃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籌劃,銷項稅額籌劃方面,遞延節稅是企業常用的納稅方法,即掌控好納稅義務發生時間,以實現遞延納稅的目的。由于環保企業的銷售行為分為混業行為和兼營行為,混業行為就是納稅人兼有不同稅率或者征收率的銷售貨物、勞務或者應稅服務的行為。兼營行為就是納稅人從事不同業務取得的收入,屬于兼營行為。在稅務處理上,對混合銷售按“經營業主”的原則進行劃分,只征收一種稅,如果是繳納增值稅,就視同混合銷售為增值稅繳納。在合同中已經明確的銷售貨物和應稅勞務金額,在財務上按各自適應的稅率以分別核算的方式處理,在合同上未分別注明銷售貨物和應稅勞務的金額,則從高適用稅率。此外,企業也要提前對銷售方式進行籌劃,采取委托收款以外的方式進行結算,在銷售過程中也盡量采用支票或銀行匯兌結算等。環保企業在對進項稅額進行籌劃時,應該從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方面入手,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行合作時,盡可能選擇一些經營規模大、內部核算體系健全的企業,以保證交易所產生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能夠抵扣進項稅額,最終降低企業的稅負。
建立健全規范的財務管理體系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稅務處理能力,因此,環保企業要重視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首先,依據環保企業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的納稅籌劃方案。在選擇納稅主體時,按照企業的經營模式來分別計算企業稅收成本,進而確定企業的納稅主體的性質;其次,納稅籌劃意識應當貫穿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因此,環保企業要注重事前納稅籌劃,即在企業投資決策前就要做好后續的稅務成本預算工作,以協助企業管理層做出科學的投資決策;最后,企業要充分運用固定資產折舊、存貨計價等方法,全面考慮通貨膨脹、匯率、稅制改革、資金時間價值等多方面的內外部因素,以確保納稅籌劃方案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營改增”政策實施后,對環保企業的財務管理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因而,企業要深入分析相關政策的新規定,結合自身實際的經營狀況,在充分享受優惠政策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的納稅籌劃,同時,企業還要選擇合適的籌劃方案、規范稅務處理流程,有效緩解企業稅負壓力,促進企業經濟收入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