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潔芳
納稅籌劃作為一項重要的財務工作,對于增強高科技企業利潤資本化的能力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科技企業兼有資本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的特點,資本密集型決定著企業物化資本投資規模高于社會平均水平,知識密集型決定著企業的工資性成本高于社會平均水平。高科技企業普遍為一般納稅人,所以通過分解“銷項稅”和“進項稅”的構成,便能尋找到降低月度銷項稅的額度和增大月度進項稅的額度,進而在稅法框架下完成納稅籌劃工作。但需要強調的是,隨著“金三系統”的使用高科技企業或許應重點思考增大進項稅的抵扣力度。基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高科技企業在產品研發、產品生產、產品銷售等經營活動不可避免的會實施采購活動,隨著采購活動的展開,企業資金也陸續投入到采購中來并以會計憑證的形式最終呈現到財務賬簿中。根據上文所給出的分析框架,首先需著力于增大進項稅的額度。隨著社會網絡化分工形態的建立,高科技企業在產品生產環節一般會采取業務外包的方式來對待,那么在增大進項稅額度的工作中便需要對外包方的會計行為進行有效監督。高科技企業在產品研發中所需的中間產品部分依賴于外購,如半導體材料,外購活動一般由高科技企業中的采購部門實施,所以增大進項稅的額度還依賴于規范采購部門的會計行為。
銷項稅由高科技企業產品銷售額與增值稅稅率的乘積構成,如:產品銷售額*17%,在分析框架中應著力于消減月度銷項稅的額度。結合高科技企業的主營業務特征,根據資本循環總公式G-W…P…W`-G`可分析得出,高科技企業的資本在較長時間內大量累積在研發環節(…P…),隨著研發成果實現了商業化應用目標,便會在短時間內獲得技術壟斷利潤(W`-G`)。在財務視角去審視削減銷項稅額度的策略,其必須以不影響企業在一定時間內獲得壟斷利潤為條件,而又能夠有效降低月度銷項稅的額度。那么,這就需要對“應收賬款”進行符合稅法規定的會計技術處理。
從以上著力點的分析中可以感知到,需在高科技企業全員、全部門范圍內推動納稅籌劃工作。
高科技企業作為以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其所建立起的組織架構具有二元特征,即針對研發、生產、銷售領域的組織架構一般按照項目制來設計,而企業財務部門則主要以職能化架構的形態而存在。這就使得財務部門與研發、生產、銷售等部門間形成了職能壁壘,其不僅使納稅籌劃工作成為了財務部門的專屬職能,也使得財務部門在納稅籌劃工作中時刻陷入到被動的境地。上文已經指出,財務部門所執行的納稅籌劃工作對提升企業利潤資本化的能力將產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不少高科技企業的管理層已經意識到納稅籌劃工作的重要性,也因此不斷提高財務部門的職能地位。但各部門在日常工作中存在著行為慣性,以及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所形成的利益格局,使得財務部門的會計監管效力仍然低下。
部分高科技企業擁有相對健全的財務人才隊伍,但部分財務業務仍外包給第三方專業機構處理,包括華為在內的分公司財務工作便是這樣。部分高科技企業則主要依靠會計師事務所為其提供財務管理服務,這類企業主要為中小高科技企業。上述現狀表明,高科技企業的財務人才隊伍建設相對滯后,無法滿足企業在發展中的納稅籌劃要求。因此,跟蹤我國稅法制度變遷,在納稅籌劃領域精準發力,應成為高科技企業財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方向。
當前需要打破財務部門與其它業務部門之間的職能壁壘,在不改變高科技企業現有組織架構的前提下,則需要通過人員往來實現職能壁壘的破除。筆者建議,財務人員主要參與到產品研發和銷售項目團隊之中,為項目運行提供預算管理、成本控制等財務輔助,并在監管項目成員的會計行為中為納稅籌劃提供良好的條件。財務人員參與到產品研發團隊,主要監管成員所實施的采購行為;若是參與到產品的銷售團隊,則主要監管成員與渠道商的合約簽訂和執行。
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的目的在于降低財務人員實施項目監管的交易成本,如采購人員在實施采購行為時與會計憑證相分離,先由財務人員對供應商的資質進行審核,即需要確認供應商為一般納稅人。然后,財務部門與供應商建立資金往來關系,并收取供應商所提交的增值稅電子發票。采購人員則完成物資驗收、運輸、儲配等工作。另外,企業財務信息化平臺還應與ERP 系統形成對接,進而對生產、銷售實施全方位監管。
隨著高科技企業工作中職能壁壘的打破,以及企業財務信息化平臺的建立,還需在業務部門的工作中植入納稅籌劃要求。筆者建議,由企業管理層牽頭、由財務部門具體執行,首先為業部門的負責人開展納稅籌劃知識培訓,使企業的中層干部能夠理性認識納稅籌劃對企業利潤資本化的重要性。再者,各業務部門根據自己的職能內容制訂納稅籌劃計劃書,并由部門全體成員簽字備案。最后,將業務部門的納稅籌劃績效(主要是為財務部門納稅籌劃所創造的條件)納入到季度和年度考核中來。從而,在全員、全部門范圍內推動納稅籌劃工作的開展。
高科技企業應根據當前在納稅籌劃中所面臨的財務人才短板為切入點,精準打造財務人才隊伍。結合上文所提到的納稅籌劃組織創新,需要讓全體財務人員熟悉企業的主營業務內容,并能獲得產品研發、產品生產、產品銷售各領域的基礎知識和行業規范。對于財務總監和財務骨干而言,則需要提升納稅籌劃的應用能力。對此,可以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策略,即邀請專業人士為其開設講座和研討會,以及前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機構觀摩學習。
分解“銷項稅”和“進項稅”的構成,便能尋找到降低月度銷項稅的額度和增大月度進項稅的額度,進而在稅法框架下完成納稅籌劃工作,從中也形成了納稅籌劃工作的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