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靈
管理會計萌芽于19 世紀末20 世紀初的西方國家。由于生產專業化、社會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使得企業強烈地意識到,要想在競爭中得以生存和發展,必須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生產效率,以降低成本、費用,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因此,以管理控制和決策為中心的管理會計得到了發展,逐步形成了包括規劃、決策、控制、評價等在內的管理會計體系。
管理會計又稱對內報告會計,核心思路就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考慮財務問題、一切為經營服務,核心理念是價值的創造與維護,任務是解釋過去、控制現在、籌劃未來。其以現代管理科學為基礎,將企業戰略、業務、財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綜合運用會計、數學、統計、管理科學等一系列工具方法,根據內部管理需要收集、加工和報告相關管理會計活動信息,用于企業經營管理的規劃、預測、決策、績效評估和控制。企業參考管理會計報告總結的信息進行目標多樣化決策,以實現有限資源的優化配置、協助好各層次在橫向和縱向上的多目標之間的協調配合、塑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助推企業管理目標的實現。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是從不同的方面反映財務信息,前者側重于事前預算和事中監督,后者側重于事后核算和反饋。相對來說,管理會計既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明確的會計期間,其涉及的范圍和處理方式更多是根據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的需要來定制,應用起來更加靈活多樣,由于很多工作都是跨部門聯合運行,實施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
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著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如何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二是如何協調內部資源的有效利用。中小企業如果建立有效的管理會計系統,就能夠將科學的管理會計的理論和方法運用于企業的管理中,促使企業加快解決這兩個問題的力度和進度,從而增強企業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首先,通過戰略管理各種科學工具的應用,可以提高企業戰略的全局和前瞻性,提高各職能部門戰略的一致性。其次,通過全面預算和績效管理的工具,有利于加強計劃、執行和控制的信息溝通、激勵和評估,有效分配資源,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更有利于促成公司目標的達成。然后,通過各種投融資決策工具的運用,可以提高各項決策的科學性。通過先進的成本管理和營運資金的管理工具,能夠提高企業資產的運營效率和效益。最后,通過科學的內控和風險管理工具,還能夠增加企業合規性管理,進而提高企業防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許多中小企業的經營者缺乏企業管理的經歷,管理方法落后,根本不知道管理會計為何物,認為管理是企業領導者的職責,財務部門只應該做好賬、管好錢、避好稅,也不會提供非財務部門學習管理會計知識的機會,更不會專門設立管理會計這一職位或者職責,也談不上如何應用管理會計。
我國大部分的中小型企業在發展早期都認為企業財產是私人財產,內部權責界定不清晰,沒有自己的內部控制制度、缺乏規范化系統化的規章制度。內部控制環境直接影響了業務流程的規范化程度,進而影響數據的真實性、相關性、可靠性。管理會計在一定程度上會依賴內部控制環境,因此內部控制環境的好壞影響著管理會計的工作效果。
大部分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僅局限于傳統財務會計的事后核算和反饋,財務部為了滿足外部報告使用者的需求投入大量的資源去制作月度或者季度收益報告,但是這些報告是與企業創造價值的真實過程脫離的,并不能反映該期間企業經濟價值提高或降低的實際情況,甚至還能在企業長期經濟利益受到損害的情況下顯示利潤增長。
由于企業管理層沒有認識到傳統財務管理報告的局限性,沒有根據管理的需要搭建管理會計體系采集整理與決策相關的數據,而采用可能扭曲業務實質的財務數據進行決策,導致很多決策方向性的失誤。例如企業為了對外報告的需求采用簡化的成本計算方法(例如根據直接人工分配成本),無法反映不同產品對資源的需求,造成了系統偏差,扭曲了單個產品的成本,當這些扭曲的信息成為產品成本數據的唯一來源時,企業的產品定價、產品組合以及對競爭者的反應等重要決策就會面臨被誤導的危險。
新一代的財務管理者是企業的價值創造者,要懂業務、會管理、能決策。而我國的財會從業人員高達2000 多萬,但是企業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財務中,90%從事的是傳統的財務會計的工作,他們80%以上的時間用于記錄與核算,充當著“賬房先生”的角色,難以為公司的價值創造提供決策支持。
管理會計的運用需要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而企業的文化氛圍與企業的制度息息相關。建議中小企業根據公司管理會計的應用目標完善相應的制度建設,建立基于“戰略、風險、估值、管控、績效”一體化的管理會計制度,明確管理會計的權責和應用范圍,使得企業的發展和管理會計的運用相輔相成,為管理會計的應用提供制度保證。條件允許的話最好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分開,最基礎的財務處理、報表編制和財務分析由財務會計完成;讓更多的財務人員滲透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充分參與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管理會計與財務部門獨立運行,主要服務于高層決策支持。
完善的內部控制是開展管理活動的前提。中小企業應建立明晰的組織架構和職能部門分工,明確關鍵領域的權責分工和報告途徑,根據業務流程建立規范系統的規章制度,為管理會計的實施建立良好的內控環境。
管理會計屬于信息科學,其有效應用需要各類經營信息的支持。中小企業管理者應充分認識傳統財務會計系統的缺陷,考慮搭建多層次、多維度管理會計報告體系(例如報表體系、財務診斷和預警體系、支持體系、財務預測體系等)和建設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具體而言,中小企業應根據行業的特點、企業的痛點、領導的重點確定公司管理會計應用信息需求,根據管理的需要(例如根據項目、部門或者業務線)劃分核算的最小顆粒度,確定收集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相關大數據的途徑、確定標準化和唯一口徑的數據要求、搭建相應的數據模型以及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模式,從而促使公司計劃、執行、控制、績效評價、決策等管理會計活動能夠更加高效順暢地運行和開展,實現對管理會計應用的有效支撐,充分實現會計和業務的有機融合。對于具備較好的財務和業務信息系統應用基礎的中小企業,可以考慮建設適用于本企業、集成在企業整體信息系統中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包括成本管理、預算管理、績效管理、投資管理、管理會計等功能模塊),讓財務和業務信息系統緊密、靈活的結合,從而全面、及時、準確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和報告管理會計活動信息。
管理會計的實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會計工作人員的素質。而管理會計師應該具備在會計和財務報告、預算編制、決策支持、風險和業績管理、內部控制和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識和經驗。
首先,組織管理會計人員學習財政部發布的管理會計基本指引、應用指引、案例等管理會計相關政策和文件。其次,為了激發相關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企業內部可以通過設置公平有效的獎懲機制(例如設立管理會計的專項基金),獎勵勇于創新、能夠結合公司實際改善公司管理會計方法體系的行為。然后,制定員工輪崗制度,讓管理會計工作人員走入業務一線,熟悉企業業務流程和發展方向,加強跨部門的溝通。培養財務人員的全局視野,能夠讓財務人員站在新的高度俯視公司業務運行的全貌。最后,進行跨部門管理會計人員的培養,不但鼓勵財務人員要了解業務,還要對設計、研發、采購等非財務部門的管理者進行管理會計知識的普及,形成管理會計的共識。
中小企業的財務工作人員要順應時代的需要,加強管理會計的學習和應用,培養管理的思維和財務設計能力,實現向管理會計的轉型,為公司各項經營決策提供有效支持。例如根據公司的整體戰略目標,組織經營計劃和預算、業績考核的閉環設計、確定實現公司戰略目標的關鍵指標,然后融合于關鍵業務活動,確定監控和分析關鍵業務活動的內部管理報告的格式和內容,向內部經營管理層提供及時有用的決策信息。從而在公司戰略規劃、預算管理、資金管理、內部控制、納稅管理等方面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實現從財務決策支持(例如:制定關鍵的會計政策)升級到業務決策支持和管理決策支持。
中小企業爭取努力把企業內管理會計專題(成本管理、預算管理、績效管理、信息化等等)視為一個個的項目管理,項目團隊來自包括財務部在內的擁有相關專業技能的不同部門,每個項目成員都應該掌握管理會計知識和技術。從而讓管理會計在企業實踐層面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