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青
1.會計目標的概念
會計目標是在一定的會計環境中通過努力所達到的成果。既要考慮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問題,又要考慮內外部了解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需要。會計目標是建立和完善會計理論的基礎、出發點,也是會計實踐活動的起點、終點。合理使用會計目標,不僅可以高效聯系、整合會計信息和會計環境,還可以連接會計理論和會計實踐。
2.會計目標研究的意義
會計究竟該為誰提供什么樣的會計信息是會計目標的核心問題。一方面為誰提供,當然是有需要才提供,那么都是什么人需要會計信息呢,肯定是有利益關系的相關者。而有利益關系的相關者有內部的也有外部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什么樣的信息,會計作為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其目標自然是要提供與經濟活動相關的財務信息。一個單位的財務信息也有很多,有企業價值波動的信息、有庫存材料增減變動的信息、有員工增減變動的信息……會計不可能全部反映,那么只能反映對其有用的信息。
財務會計的范圍要高于管理會計,而財務會計目標的實現又要通過財務會計報告反映。財務會計目標不等于會計目標,更不是財務報告目標。財務會計目標是為財務信息使用者提供對其決策有用的信息,是會計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會計目標是保證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符合既定的方案。會計信息質量與財務會計目標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會計目標直接導致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另一方面會計目標的實現需要相應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財務報告目標是會計目標的具體化,包括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一般而言,有限責任公司的財務會計目標是向委托人報告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的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財務會計目標主要是向利益相關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
剛成立的企業,由于規模小、資金供應不足,客戶少,所有人完全有能力自己經營,因而其所有權與經營權沒有分離。在企業發展的成熟價段,由于規模的擴大,其所有者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經營了,需要委托給專門的經營者去經營、管理,此時經營者所承擔的是向所有者報告其對資源有效經營管理的責任。受托責任觀就是指資源的經營管理者向資源所有者交付能說明其對資源有效管理的報告的責任。受托責任觀是以合法合理的方式向資產所有者報告其對受托資產的管理經營情況,會計目標側重于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隨著人們社會責任意識的增強以及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發展,受托責任的內涵延伸到經濟、社會和生態責任。
內部控制是經濟單位和各個組織在經濟活動中建立的一種相互制約的業務組織形式和職責分工制度。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目標是保證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實現發展的戰略。內部控制是對所有者委托的責任實施的內部控制,是受托責任的內部控制,如果沒有了受托責任,內部控制也就失去了內容。
在兩權分離的情形下,所有者與經營者在信息的傳遞或接受上,存在著不對稱,會計目標只從委托代理關系出發界定,只考慮委托關系是不全面的,沒有考慮到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忽視了利益相關者也是會計的服務對象。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資本市場逐漸走向成熟,財務會計目標產生了決策有用觀。決策有用觀就是要提供有助于利益相關者做出相關決策的會計信息,側重于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同時相關性也要依靠可靠性得以實現。首先是要提供相關的會計信息,對利益相關者而言,希望獲得高質量的財務信息,以利于其做出經濟決策,那么就要求會計信息真實完整可靠。如果提供的會計信息不可靠,將會使決策者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決策有用觀更強調會計信息對決策的有用,不僅要有利于決策者對現在的經濟事項做出決策,更要對未來經濟事項的利得、損益做出科學判斷。
值得注意的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是多方面的,不一樣的信息使用者其需求是不同的,而且在不同階段的信息需求也是不一樣的。不能僅從受委托關系來考慮決策有用,那樣難免武斷。決策有用應當綜合考慮對利益相關者的有用的財務信息。
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情況下,所有者(也就是委托人)要求受托人(也就是經營者)提供其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會計信息。這樣,會計信息就成了所有者對經營者進行約束、控制的重要工具。那什么樣的會計信息才能反映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呢,是不是越準確越好呢。其實不然,只有提供與其決策相關的盡可能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才能有助于會計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
決策有用觀與受托責任觀使用的經濟環境不同,受托責任觀更適合受托關系明確,受托雙方都比較關注資本保值增值的經濟環境,此時往往是資本市場的初級階段。決策有用觀是產權分離的產物,是資本市場成熟價段產生和發展的。
決策有用觀和受托責任觀都強調了各自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受托責任觀強調的信息使用者是資本的所有者;而決策有用觀因其資本市場的發達,所強調的信息使用者范圍更廣,包括所有的利益相關者。
會計環境是指會計所處的各種客觀條件,會計環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有什么樣的會計環境,就會有與之相對應的會計目標,會計目標也在隨著會計環境的發展而變化著。會計環境對會計目標的影響因素有:
我國實行的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國家、集體所有是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形式,這就使得政府、集體成為會計信息報告的主要對象。國家實施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宏觀調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各經濟單位的發展,所以國家施行的經濟體制就成為了會計環境因素中的重要一環,是會計目標定位不得不考慮的。
1.股東作為企業的所者者,更加注重的是資本的保值增值,為了實現其利益最大化,必然要求獲取的會計信息真實可靠。
2.債權人關注是是償債能力,對經營管理并不關心。因為債權人的收益來自于本金和利息,與經營狀況沒有直接聯系,所以債權人對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是真實完整。
3.政府機構在宏觀經濟層面對會計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取得稅收收入是政府獲取真實可靠會計信處的主要原因,政府也要維持其各個部門的運轉。
4.普通投資者是除大股東外無法實施重大影響的投資者。因為他們無法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產生影響,所以只關注其資本的保值升值狀況,較少干涉企業的經營管理,這就導致了普通投資者時刻關注會計信息是否對未來投資有幫助。
在資本市場欠發達的情況下,委托關系是直接溝通建立的,此時如果受托者履行責任不到位或者帶來資本虧損的,所有者將會更換受托人來管理資產。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占居了資源分配的主要地位,資源配置的發展更加趨向穩定性,從而資本的所有者和經營者的關系更多借助于發達的資本市場,其委托、受托關系也在發生著變化,資本市場投資者的投資對象日益增多,為了做出更加正確的經濟決策,會計信息就處于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高度集權的政治管理體制下,會計因被用于經濟管理,國家規定的會計任務就是會計目標。從某種層度上來說會計目標標志著一個國家會計理論的發展水平。
由于受國家宏觀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的會計目標定位側重于決策有用觀;不同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又是多樣的,股東要求提供會計信息能反映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而債權人及政府機構側希望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夠為他們的決策帶來幫助;隨著受委托關系的變化,資本市場投資對象的增多,對會計信息的要求肯定是要提供反映受托責任的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政治法律環境良好的狀態,更利于經濟社會計的發展,會計目標的定位也會更科學,更高端。
會計所提供的會計信息需要面對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有著不同的需求,同時還要考慮受托責任觀相對于決策有用觀定義過于狹隘的問題。因而會計工作要更好的服務于利益相關者,實現真正的“決策有用”,避免決策中的短期行為。
我國的資本市場還不夠發達,資本還不能完全自由的流通,在這樣的狀態下經營者與所有者之間還是委托與受托關系,故而我國的會計目標側重于受托責任觀。由于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和一些相關技術的不斷完善,未來的發展將是決策有用觀為主,受托責任觀為輔的融合發展。
綜上所述,會計目標的定位應該多維度、多角度考慮,不僅要考慮利益相關者的目標,還要對經濟形勢、財務環境做出客觀分析。本文主要通過對現行較為主流的兩種觀點,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的分析,并結合影響的會計環境因素,綜合考慮對會計目標的定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