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艷杰
內部控制的質量與單位發展水平有著直接的關系,對于教育類行政事業單位的意義重大。首先,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實施,能夠對單位的資產進行全面的徹查,保證國有資產的購置、使用以及處置與財務賬簿上的出入賬記錄相一致,避免“私設小金庫”、“白條抵庫”等違規行為的發生。其次,內部控制的切實執行,能夠對單位的職工以及各部門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避免濫用職權的現象產生,保證單位發展與國家標準相一致,從源頭扼殺腐敗。再有,教育類行政事業單位主要目的是達到社會效益最大化,而內部控制的高質量開展能夠有效監督單位的行為,促使公共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一)內控環境不完善。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是相關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但很多教育類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環境建設并不完善。首先,很多單位的領導層沒有意識到內部控制工作開展的重要性,相關的宣傳教育相對較少,加上單位職工相關意識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單位的穩定運行。再有,部分單位的組織結構、體系建設相對落后,存在“一把手”現象,并且職責分配不明確,不相容職位無法有效分離,比如執行和監督崗位由同一人擔任,使得內部控制工作缺乏合理的組織環境。同時,一些單位員工素質難以滿足其發展需求,比如部分財務人員,只會簡單的日常數據處理,專業水平跟不上復雜多變的業務發展需求。
(二)內控機制不健全。健全的內控機制能夠為教育類行政事業單位相關工作開展保駕護航,目前部分單位的內控機制建設并不完備。一方面,單位內部制約機制缺失,由于教育單位存在編制限制、人員緊張的問題,難以將崗位職責進行合理劃分,各部門間相互制約的作用發揮受限,內控工作容易陷入混亂。另一方面,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單位的紀檢監察主要集中在案件辦理以及事后監督上,內部審計也著重于事后審計,審計發揮的作用相對滯后,導致內控失調。
(三)財務管理作用發揮不足。財務管理作為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很多單位的的財務管理流于表面形式,對單位實際業務意義不大。首先,由于教育類行政事業單位的特殊性,其經濟壓力較小,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有待提升,財務人員的精力也主要集中在支出方面,單位的財務管理在預算管控、資產管理以及資金分配等方面存在缺失現象。再有,由于部分單位的經濟職責不清晰,非財務部門對財務管理的參與度不高,財務決策缺乏客觀性和科學性,限制內控作用的發揮。
(四)缺乏有效的監管。有效的監管工作是內部控制切實執行的保障,但是,目前很多單位該方面工作還不到位。首先,內控主要面向普通員工,對于管理層的管控力度不足,人治大于法治現象嚴重,內部控制缺乏公平性,容易滋生以權謀私等違規行為。再有,部分單位沒有實現對內控工作的全面監控,主要集中在事后監督,事前預測和事中控制力度不足,工作上容易出現空白地帶,其中存在的問題無法及時識別,對人員的約束效果不佳,私挪公款、貪污現象時有發生。同時,部分單位沒有配備相應的獎懲機制,對于違規行為欠缺懲戒,對于有功表現缺乏表彰,容易打擊員工積極性。
(一)完善內控環境。教育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的高效開展必須在一定的環境中,所以單位必須積極構建其良好的內控環境。首先,單位的領導層應該注重內控工作的開展,積極學習相關知識,并將內控理念融入日常決策中,加強有關內容的宣傳,比如定期召開主題講座、知識競賽等活動,帶領員工養成內控意識。再有,單位應該結合自身實際和環境變化及時優化內部組織結構,明確各部門及職工的職責,將不相容職位進行分離,確保其職能的有效發揮,比如將出納和審計崗位進行分離,避免以權謀私等違規行為的發生,為內控實施營造良好的組織環境。同時,單位應該注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對現有員工進行再教育,豐富其知識架構,提升其工作能力,并且在進行人才招聘時一定要全面考慮其專業知識、道德水平、學習能力以及相關經驗等各方面的素質,及時開展入職培訓,確保其有效投身具體工作,保證內控質量,從而推動教育類行政事業單位的長效發展。
(二)健全內控機制。教育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推行離不開完備的內控機制,所以相關單位必須加以重視。一方面,加速完善單位內部制約機制,結合自身實際吸納專業人才,保證單位專人專崗,并且明確各部門內控任務,確保其各司其職,相互制約,協調推動內控的順利實施,保證其有序開展。另一方面,單位在制定內控機制時,應該重點把控關鍵環節,將工作重心體現出來,但是也不可忽視其他工作,必須根據單位狀況,合理安排工作,保證事前、事中、事后的管控效率,確保其內控的協調實施,推動單位的穩定運營。
(三)強化財務管理。高質量的財務管理是教育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作用有效發揮的關鍵影響因素,所以單位應該加強財務管理。首先,單位可以結合自身工作的范圍、性質和特點,合理規劃財務管理流程,對預算、資產、資金使用等進行全面掌控,規范會計工作,確保財務管理的深入開展,促使每一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再有,單位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將任務進行細化明確,保證在進行財務決策時能夠提出合理的意見,避免領導人意識主導現象的出現,確保財務決策更加科學合理,促使財務管理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從而推動單位內部控制水平的提高。
(四)加強監管力度。內控工作的高效開展離不開有效的監督管理,所以教育類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加強監管力度。首先,單位應該設置專門的審計部門,派遣專門的人員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確保其獨立性和權威性,做到“一視同仁”,實時對內控工作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避免權力的濫用,保證內控質量。再有,單位開展監管工作必須實現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過程管控;在事前制定內控制度時,應該確保其在既定的法規允許范圍內;在事中監管環節,應該實時跟蹤內控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解決對策;在事后監管中,單位應該對內控效果做出合理評估,找出不足,為后期工作開展提供依據。同時,單位應該配備相應的獎懲機制,有錯必嚴罰,有功必獎勵,從而激發職工積極性,保證其效率,確保內控水平。
總之,教育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高效開展,與其發展質量息息相關,在實際工作中單位應該完善內控環境、健全內控機制、強化財務管理、加強監管力度,從而實現單位的長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