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亞 陳建軍 丁克崗
作為農業大國,我國農業企業的發展壯大將會調整我國產業結構和提高國際競爭力。區別于其他行業的企業,農業企業的基礎性、自然依賴性、經營效益不確定性、產品同質性等使得農業企業在生產和經營中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尤其是其中的基層農業小微企業。
(一)自然災害風險。農業企業主要從事農、林、牧、副、漁等生產經營活動,自然災害風險是農業企業始終面臨且無法躲避的首要風險,干旱洪澇、病蟲害、異常天氣等自然災害對無論是養殖還是種植的農業企業都會產生最直接影響。如風雹、洪澇、高溫等極端性氣候將直接影響水稻、蔬菜、玉米等農產品種子的產量和質量;如發生飼養牲畜的病疫情會對養殖企業造成大的經濟損失等。
(二)國家宏觀政策風險。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肯定會對農業小微企業產生很大的影響和沖擊。目前,國家對關乎國計民生的農業給予了很多財政、稅收方面的好政策,譬如一直給予農業企業增值稅和所得稅稅收方面的減免優惠及財政農業專項資金補貼,如若這些國家宏觀政策調整了必然會對農業小微企業有不利的影響。
(三)市場競爭風險。農業企業的加工對象一般都是直接種植、采摘、養殖的初級農產品,其在工序中不改變農產品的本質,即使在初級農產品上做了進一步的加工,農產品的主要功能相差不大,產品具有同質性,這導致農業企業之間競爭相當激烈,而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要求卻越來越高。
(一)農業企業管理模式的影響。江蘇省農業小微企業多為個體經營模式的私營企業,其往往是采用家族式管理,家族制管理模式是私營企業起步的加速器。這種家族成員之間的信任、尊重在企業運營初期有效的縮減了經營成本,而且也簡化了農業企業內部管理流程,提高了企業管理效率。但當企業規模擴大后,家族制管理模式又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桎梏。家族成員之間出現利害關系或意見不能統一時,很多問題得不到法律的保護;家族式管理模式關注家族成員所獲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
(二)農業企業管理者對內部控制有所認知但尚不到位。為了考察江蘇省農業小微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認知情況,課題組調研了省內23 家農業小微企業,問卷主要設計了內部控制適用范圍、內部控制目標和內部控制參與者等一系列問題。在對內部控制適用范圍的認知上,所有農業企業都認為內部控制是適用于企業的,但其中8 家企業的被訪問者認為只僅僅適用于企業,占到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我國內部會計控制規范明確指出,內部控制是適用于企事業及國家機關的控制制度,可見很多農業小微企業人員對內部控制適用范圍的認知還存在偏差。
農業小微企業的管理者是否對企業內部控制目標正確的認知會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執行和評價。調查結果如下顯示:所有農業小微企業把提高經濟效益作為內部控制的目標之一,這是與COSO 框架指出的內部控制的目標保持一致的;但是只有不到一半的企業將法律法規的執行作為內部控制的目標,也就是說一半多的農業小微企業普遍忽視對法律法規的執行,沒有將合法性作為內部控制的目標。此外有12 家企業(52%)認為防止舞弊和欺詐是內部控制的目標之一,有16 家企業(70% ) 認為保證財務信息可靠是內部控制目標之一,18家企業(78% ) 將保護資產安全作為內部控制的目標之一。然而認為內部控制目標應同時包含保護資產安全、保證財務信息可靠、確保法律法規執行、防止舞弊和欺詐、提高經濟效益這五項的只有7 家企業,僅占總數的30%,以上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絕大多數農業小微企業對內部控制目標的認識尚且不夠全面。對現有的內部控制規范是否適合本企業的調查結果更不樂觀。調查顯示,80%的企業認為內部控制規范更適用于特大型、大型企業,只有20%的企業認為也適用于中小型企業。許多農業小微企業認為本企業具有業務單一、規模較小、集權多于分權、機構和人員較少等特點,決定了對內部控制的需求不像大型企業一樣包羅萬象。也有近四成的企業擔心內控流程較為冗雜、控制點多、實用性差、成本較高而失去了適用性。
(三)對內部控制規范有所了解但不全面。在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財會[2008]7號)的基礎上,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陸續制定了《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 號—組織架構》等18 項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但調查結果表明,農業小微企業對內部控制規范的認知情況并不理想。對內部控制規范十分了解的只有2 家,僅占調查對象的10%;表示基本了解的有12 家,占52%;有些了解的有8 家,占34%;不了解的,不知內部控制規范為何物的仍然有1 家占4%。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內部控制規范被所有農業小微企業全面了解還需要一段時間。
(四)農業小微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企業內控制度建立的好否將直接影響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和內部控制的最終效果。首先,農業小微企業內控制度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在設計控制程序時沒有從自身的特點和所處的實際情況出發,最終實際執行內控制度從成本效益考慮也不愿執行。其次,農業小微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廣度和深度不夠,既沒有覆蓋到企業中所有部門和人員,又沒有滲透到企業各個業務領域和業務操作系統。在被調查的農業小微企業中,有18%的企業沒有建立內部控制制度,這些沒有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多為規模很小的企業,被訪問者也都認為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的;有66%的企業是將內部控制融合在企業規章制度中,這種做法可能是農業小微企業的一種現實選擇。
(五)農業小微企業內控制度行為主體素質較低。近年來,農業小微企業財會人員職業道德、政治思想教育、業務培訓不到位,財務人員思想素質差,業務上一知半解,甚至連一般的會計業務都處理不好,更談不上對內控制度的執行運用。一些農業小微企業領導對會計制度、稅收政策也一知半解,卻拍腦袋做出若干的決策,勢必將會給該企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六)農業小微企業內部審計職能弱化。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內審機構職能的發揮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領導層的主觀意愿。據調查,相當數量的農業小微企業沒有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即使少數具有內審職能部門的企業,其職能也非常弱化,無法正確評價財務會計信息及各級管理部門的績效。
(七)農業小微企業信息化水平較低。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流的高效交換越來越便利,可以降低農業企業內外間的溝通和交易成本。農業小微企業實施信息化建設可切實提高農業企業的工作效率。目前江蘇省農業小微企業信息化進程較為緩慢,主要是因為江蘇省農業小微企業對于信息化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專門技術人才也較為缺乏。據調研發現,部分農業小微企業還未能建設該企業的網站,有些企業即使已經建設了網站,但還是初級形式,缺乏實質性的內容和服務,導致農業小微企業信息化程度不高。
(一)農業小微企業管理模式的改進。隨著市場競爭的激化,企業規模也不斷發展壯大,家族管理模式已跟不上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只有變革目前企業管理模式的現狀,才能提升私營農業小微企業的競爭能力。因此,農業小微企業應構建一套符合自身發展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首先,為企業聘請到有能力且適合本企業發展需要的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的設立是企業從原來家族管理模式過渡到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的本質體現。企業職業經理人可以突破企業管理水平局限性的束縛,幫助企業完成內部管理機制的創新和發展。其次,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結構的規范化,用制度替代感情和口頭約束。從企業長遠發展要求來分析,江蘇省農業小微企業應搭建符合本企業現狀的管理制度和內部組織,并形成規章制度進行規范管理。第三,企業在現有條件下,應提高農業小微企業私營業主的管理水平,更新管理理念,加強對相關法規和科學管理知識的學習。只有這樣,江蘇省農業小微企業形成一套實用、有效的內控制度才能得以保障。
(二)農業小微企業管理者自覺接受制度制約。事實上,一套周密的內部控制制度的順利實施,不讓其控制體系疲沓乏力而流于形式,企業管理者的高度重視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許多農業小微企業領導不重視內控制度,他們習慣于一人說了算,而不習慣受到限制,尤其是資金方面的限制,而內控制度不僅控制一般的員工也要控制企業領導,這就為內控制度的執行設置了障礙。農業小微企業的領導必須自覺接受內控制度的制約,使內控制度在企業內部時時刻刻發揮作用。
(三)優化農業小微企業內部控制環境。良好的控制環境是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的先決條件。農業小微企業管理階層的理念十分重要,而在這些農業私營企業中,企業管理者對內控的認知水平往往更直接地影響著內部控制建立和執行的有效性,因此正確誘導和激發管理者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的潛在動因是至關重要。
(四)建立適用農業小微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目前,農業小微企業內部控制的狀況整體并不樂觀,這與缺乏適用農業小微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密不可分。從當前江蘇省農業小微企業內部控制的調研情況來看,嚴格賬、錢、物分管原則,實行不相容職務相分離,是內控制度設計的重點所在。任何一項經濟業務都要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手續辦理,多人經手,共同負責,防止貨幣資金、財產物資及有關賬簿的管理混亂現象,確保資產的安全。特別是農業小微企業的貨幣資金業務,做到日清月結,每月與銀行核對相符。同時,對實物財產物資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隨時反映賬面數與實存數,保證賬實相符。這樣才能防止貪污盜竊行為的發生,保障農業小微企業財產的安全。此外,農業小微企業要重視采購和付款、銷售與收款、成本與費用等方面的控制制度。同時,企業還應建立對執行人員的考核評價機制,做得好的給予適當獎勵,反之則給予相應的處罰。
(五)加強農業小微企業員工業務素養。企業內部控制最終會由財務人員把控和參與,其工作質量直接由財會工作人員的業務素養決定,跟企業員工的知識結構、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識密不可分。內部控制工作取得良好進展依賴能夠發揮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業務工作人員。農業小微企業應當定期對員工進行內部控制知識的教育,使每個員工都能明確自身責任,將自己的行為緊密地控制在內部控制制度框架下。要使企業人員認識到,內控制度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大家集體執行的流程和制度。
(六)農業小微企業加強內部審計控制。農業小微企業領導者直接選聘內部審計機構的人員,內審機構直接對農業企業最高領導層負責,內審機構應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內審機構依據內部審計制度對企業方方面面的財務活動和管理活動進行評價,包括企業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情況、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相關管理人員的績效、內控環節的協調實施情況等。
(七)加強信息化建設、順暢信息與溝通渠道。農業小微企業首先要暢通信息收集渠道,然后建立對信息系統開發與維護、訪問與變更、數據輸入與輸出、文件儲存與保管、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制度,最后保證信息系統安全穩定運行。農業小微企業可以通過查閱財務會計資料、內部調研報告、運用辦公網絡等多種方法來取得內部信息;也可以通過農業行業協會組織、社會中介機構、自行市場調查、相關政府監管部門等渠道來獲取外部信息。
對處于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時期的中國來說,我國農業小微企業目前存在著管理和技術水平低,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據相關專家分析稱,這些問題是農業小微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必然出現的。加強企業內部管理,規避面臨的各種風險是江蘇省農業小微企業近年來應當關注的主題。江蘇省農業小微企業內部控制問題是復雜多樣的,應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不同問題,采取靈活機動的方式方法,設計適當的內部控制體系,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使得江蘇省農業小微企業能健康快速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