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楊立 ●李俊峰 ●本報記者 高穎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也許沒有想到,當她費盡心思,終于以“總統”身份首次“過境”紐約并為此洋洋得意之時,首先迎接她的卻是下榻酒店前兩派人士的大打出手,以及在美華人和相關社團如影隨形的抗議。臺當局把此次出訪行程搞得“噱頭十足”,不斷向隨行媒體爆料各種“禮遇和突破”,而島內網民卻譏笑稱,蔡英文所謂的這些禮遇不過是美方給予“棋子和凱子”的“安慰獎”罷了,更何況在蔡英文明年選舉前景不妙的情勢下,“想想看,斷頭飯是不是要更豐盛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已就蔡英文“過境”美國的問題向美方提出了嚴正交涉:“我們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不允許蔡英文‘過境,停止美臺官方往來,也不要為‘臺獨分裂勢力宣揚‘臺獨主張提供任何平臺,慎重妥善處理涉臺問題,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系和臺海的和平穩定。”
抗議者將組織三場示威
據“中央社”報道,蔡英文11日在“總統府”秘書長陳菊、“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等人陪同下,啟程展開“自由民主永續之旅”,赴海地、圣基茨和尼維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及圣盧西亞4個加勒比“邦交國”訪問,其間“過境”美國紐約和丹佛,22日返臺,總計12天行程。
綠媒在蔡英文行前一直吹噓,“將獲史上最高禮遇”,但從她抵達紐約第一天的種種際遇顯示,禮遇不過爾爾,反對聲浪卻遠超預期。
據“東森新聞云”報道,蔡英文于美東時間11日下午3點抵達紐約,只有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與臺駐美代表高碩泰兩人出現在機場。有分析認為,這兩人是臺灣地區領導人“過境”美國時“最低限度”的接機人,如果級別低于他們,那臺美關系就出現大麻煩了。
11日,蔡英文的車隊從機場開抵下榻旅館時,門口的支持者和抗議者一度發生肢體推擠沖突。據香港中評社報道,蔡英文下榻的酒店外從下午2點左右就開始有群眾聚集,包括“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等支持者,在現場高喊“支持蔡英文”,街道另一側則有團體手持五星紅旗大喊“反對臺獨”和“蔡英文下臺”。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2日報道,約有40多名支持者大喊“支持蔡英文、支持臺灣人擁有主權”,反對聲音則主要由美東華人華僑等團體組織,人數逾千人。雙方火氣愈來愈大,原本隔著街道的兩派人馬開始走到對方陣營,之后大打出手,造成多人受傷還有人送醫,警方隨后趕到帶走滋事者。
據東森新聞報道,11日下午的抗議還只是第一次。根據美方掌握的信息,抗議團體還將于12日下午5點至10點以及13日早上8點至12點這兩個時間段聚集舉行示威,抗議蔡英文“過境”并且停留紐約。
規格未超越前任
蔡英文11日晚間出席臺灣17個“友邦”駐聯合國常任代表的歡迎酒會。她在酒會上致辭稱,臺灣2300萬人民“有權利參與國際事務”,“不應受任何政治前提干擾”。臺方人士指出,即便“進聯合國還有距離”,但蔡英文首次公開在紐約辦事處的行程,也是“突破”重點,“而且臺灣的聯合國工作小組,就在這里”。對此,臺當局人士沾沾自喜稱,本次行程的安排規劃由臺“國安”團隊共商,而美國方面也認為該方案是“不錯的點子”。
據聯合新聞網報道,蔡英文12日的行程包括出席由美臺商業協會與臺灣外貿協會聯合舉辦的臺美企業高峰會。隨后,蔡英文將在哥倫比亞大學與多位哥倫比亞大學學者、相關領域研究生進行閉門對談。晚間,蔡英文則會與僑界人士晚宴,在此之前會向“美方政界人士”致意,并發表談話。13日上午則安排與臺灣留美學生在中央公園見面并一起健走,隨后訪團一行人將搭機前往海地。
有島內媒體分析指出,蔡英文此次來回在美國停留多達4個晚上,并成為首位在紐約駐館有公開活動的臺灣“總統”,在“禮遇”上確實有所突破。不過,臺灣“中時電子報”12日以“過境紐約規格,未超越前幾任總統”為標題,列出蔡英文之前各位臺灣“總統”過境美國的待遇,比如2001年陳水扁首度“過境”紐約時,被外媒描述是“創臺灣外交史上新例”,還與紐約市長朱利安尼會面。2003年陳水扁二度“過境”紐約,還領取了國際人權聯盟年度人權獎并發表演說。2013年馬英九的紐約“過境”之行,不僅有與美國商界人士會面等傳統安排,而且還有前往紐約大學、紐約“中華公所”等活動,更在公開參觀“9·11”
遺址時獲得紐約當局“近乎清場式”的禮遇。“而蔡在紐約行程以僑宴為主,并未超越前幾任總統”。
“拼外交”還是“拼選戰”
島內外媒體刊文指出,此番“過境”蔡英文居心叵測,美方則是包藏禍心,兩者一拍即合,是氣味相投之下的“共同演戲”。
澳門《新華澳報》12日分析指出,在蔡英文12天11夜的出訪行程、訪問4個國家的情況下,卻有4天在美國,所謂“妹仔大過主人婆”,重點是在美國,4個“邦交國”幾乎只能算是一個借口。此行可稱為“準訪問美國”,其背景和性質,都與李登輝1995年訪美頗為相似。李登輝當年的訪美,及此后發生的臺海危機,使得李登輝在1996年3月首次全島直選“總統”中,“以一敵眾”。
蔡英文也希望在這次“準訪美”的“加持”下,獲得同樣的效果,擊退國民黨候選人及柯文哲的“圍攻”,成功連任。不過,她想要的“導彈演習送一程”的效應,卻未必能達到。
香港《星島日報》社論指出,去年年底“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蔡英文民望低垂,不料僅過半年就咸魚翻身,客觀上與獲得美國“暗助”有關。雖然美國接待還不至于突破一個中國底線,但民進黨勢必將之操作成“準訪問美國”,出口轉內銷,提升蔡氏聲望,為其連任造勢!
蔡英文出訪“拼外交”還是“拼選戰”?中評社12日稱,此訪正值國民黨初選期間,主掌選戰議題的“總統府”副秘書長劉建忻,以及3位民進黨助選干將——“立委”趙天麟、管碧玲、羅致政等都隨行,可見這趟出訪,已經定位是“選戰出訪”。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臺灣問題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民進黨每一次都會渲染“大突破”,這次可能活動范圍確實寬泛一些,全程可以采訪,但也“不算稀奇”。他說,蔡英文在島內最近動作不斷,批“紅色滲透”,修中共代理人法,表現出的都是對明年選舉心里沒有底。看蔡英文執政這幾年,島內經濟起色不大,兩岸關系一塌糊涂,她能做的也只能是抱美國大腿了。
中方將制裁對臺售武的美企
《聯合報》社評指出,恰逢臺灣選前,讓蔡英文這趟出訪增添許多政治味。可以預期,民進黨在明年的選戰中,仍將以“主權”及兩岸外交議題作為“主戰場”,而這次“過境”美國的成果,則將成為蔡英文的“彈藥”,為大選增添柴火。許多人擔心,如果蔡英文自以為是“玩家”,其實自甘為“反中”馬前卒,以迎合美國總統特朗普“叫牌”的籌碼需要以及美國鷹派反華戰術差遣,那么臺灣終將難逃“棄子”的下場。
臺灣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理事長沈有忠指出,雖然美國公開說不會介入臺灣選舉,但是看到蔡英文頻頻打“美國牌”,美國也愿意提供對蔡有加分的作為,無論是惠臺政策、軍售案、高規格過境禮遇等等,讓蔡英文可以用臺美關系的升溫來助選。但無論臺灣喜歡不喜歡,特朗普就是生意人,核心利益是“美國至上”,對于美國釋放“友臺”宣示,需要在美中沖突格局中思考和觀察,臺灣不要一廂情愿地認為,美國真的會在價值上或是在兩岸之間,“真心誠意對臺灣好”。
至于綠營所謂“特朗普在蔡英文赴美前,給了她一個20多億美元軍售大紅包”的涂脂抹粉說法,更遭到島內有識之士的駁斥與唾棄。一位島內資深媒體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已經去世的臺灣著名作家李敖說過的一句話,對今天的蔡當局依然適用:“臺灣人給美國人當看門狗,還得自己花錢買狗糧,還凈賣給臺灣一些破銅爛鐵!”
12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就中方將制裁參與對臺軍售的美國企業答記者問稱,美方向臺灣出售武器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損害中國主權和國家安全。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中方將對參與此次售臺武器的美國企業實施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