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妹
【摘要】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農村寄宿生生活在一個特殊的環境中,相較于走讀生而言,他們在如何解決生活、學習、交往等問題上缺乏良性指導,如果外界不良環境稍加影響,就會導致他們產生心理問題,最終產生人格缺陷。我們必須要重視培養農村寄宿生健全人格,運用可靠的方式,營造良好的環境,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問題,如此才能促使寄宿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農村寄宿生 健全人格 培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005-01
目前,“一鄉一學”是農村辦學的主導,寄宿制學校應運而生。農村寄宿制學生處于一個特殊的環境內,他們的父母多外出務工,父母在工作之余沒有精力照顧孩子,導致親子關系較為疏遠;他們主要生活在學校,同伴對他們的行為產生了巨大影響,趨眾傾向是他們主要的心理特征。這些特殊因素,對培養農村寄宿制學生健全人格,提出了艱巨挑戰,需要教師轉變思想觀念,運用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營造和諧的校園環境,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一、重視家庭教育,實現家校共建
參與寄宿制生活,意味著遠離父母,寄宿制學生普遍缺乏父母完整的愛,欠缺家庭溫暖,導致寄宿生容易產生人格缺陷。比如,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很容易滋生“讀書無用論”,他們覺得他們的命運也跟父母一樣,遲早要外出打工[1]。這種思想觀念上的偏差,最終影響了寄宿生人格素質。對于未成年的寄宿生而言,父母關愛是幫助他們塑造健全人格的關鍵影響因素,因此,必須要重視家校共建,讓寄宿制學生感受到父母關愛。當然,父母外出打工是難以避免的,如何在現有環境下,促使寄宿生感受到父母關愛,是學校教育的重點。學校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利用網絡方式,比如微信群、QQ群等,讓家長認識到培養孩子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使家長意識到父母在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作用,讓家長掌握教育孩子、關心孩子的方法,從而不斷提升家長素質;為家長制定教育計劃,要求家長每天至少花費5分鐘時間與寄宿生進行視頻通話,通話內容可以涉及成績、生活、交往、體育運動、興趣愛好等方方面面,如此不但可以讓家長更加了解孩子,還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愛,促使孩子健康成長,養成健全人格;要求家長經常與教師交流,讓教師全方位掌握孩子實際情況,支持教師工作,增進相互理解。
二、做好心理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在農村學校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得到人們的重視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是化解農村寄宿制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手段,可以起到引領、感化、糾正的作用。學校需要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
除了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立心理咨詢室等手段以外,還需要針對農村寄宿學生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比如,學校可以建立寄宿制“學生——教師”一對一幫扶活動,一旦寄宿制學生遇到了各種問題,都能找到幫助途徑,得到教師的關心和幫助,這對于培養寄宿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還比如,學校可以建立系統的工作指導,從寄宿生的成績、思想、生活、交往等各個方面,制定細化指導措施,借助科學的心理健康手段,指導寄宿生解決各種問題,促使寄宿生身心健康發展。學校需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彌補寄宿生心靈、情感上的缺失,促使寄宿生養成健全人格。
三、營造良好環境,創設和諧校園
學校是寄宿生的第二個家,他們每天24小時都住在學校里,校園文化的布置對他們來說有特別的教育意義,創設寬松、溫馨的宿舍環境和食堂環境,更為重要[2]。對于農村寄宿制學生而言,如果他們能生活在一個和諧的校園環境中,那么他們自然而然會受到校園環境的熏陶,感受到學校生活的價值,主動解決情感缺失,塑造健全人格。
首先,學校需要加強宣傳教育,對農村寄宿制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強化他們的思想觀念,讓他們掌握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學習問題、生活問題的方法,發揮校園環境的獨特教育功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其次,學校需要創新工作手段。比如,可以在校園內設立愛心幫扶信箱,讓孩子把自己內心的愿望,以書面的形式呈現給教師,如此可以讓教師更加深入了解孩子,為后續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指導和支撐。最后,需要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把改善農村寄宿制學生生活環境列入學校議程,加大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食堂建設、宿舍建設和圖書館建設,讓寄宿生生活在一個愉悅的校園環境內,如此可以自然幫助寄宿生塑造健全人格。
總之,幫助農村寄宿生塑造健全人格,不僅是學校教育問題,也是關乎到我國社會穩定乃至今后國家發展的重要問題。作為一線教師,我們需要認識到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高度重視寄宿生人格問題,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塑造良好的校園環境,促使寄宿生身心健康發展,為社會和國家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林婕.洞察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塑造健全人格[J].才智, 2008(21):101.
[2]曹光信.用愛點燃學生前行的路——農村寄宿制小學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淺談[J].課程教育研究,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