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邦元
摘 要: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正在不斷推向深入,社會經濟體系快速發展,會計工作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十分顯著。高質量的財務會計信息,對我國社會經濟體系的發展和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秩序十分重要。為規避和預防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需要進一步規范會計行為,這是現代化社會經濟管理的重點。本文主要闡述會計信息失真表現,并分析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和相應的防范對策,以此來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會計信息 ?失真原因 ?對策 ?分析
會計信息是企業管理和戰略決策的重要依據,也是我國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宏觀調控的有效信息支撐,但是當前我國會計信息真實現象的不斷發生,破壞了社會市場經濟制度,其危害十分嚴重。想要進一步規避和預防企業會計信息失真這一問題,需要從根源抓起,及時找到問題的癥結,以便對會計信息失真現象進行解決。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
會計信息真實和造假形式多種多樣,企業會計確認和會計計量以及會計報表的編制等,都存在不規范不合理問題。會計信息失真對社會市場經濟制度與企業規范化管理造成威脅,同時還會嚴重損害社會與公眾利益,會計信息失真這一現象需要對其高度重視。以下幾點簡要闡述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
首先就是業務型會計信息失真。其主要表現特點為企業會計管理部門虛構或是隱瞞實際交易事項等,這方面的主要表現為企業會計人員做假賬。實際表現在會計憑證填制缺乏原始憑證作為支撐,企業會計人員僅憑自己了解捏造會計事實,擅自更改會計信息數據,設置賬外賬,會計成本賬目十分混亂,隱瞞企業實際收入和相應利潤等。這類情況就屬于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現,同時也是會計工作人員公然違反相關會計準則的行為。
其次就是規則型會計信息失真。其主要特點就是因為會計準則的缺陷導致會計不能真實反映企業財務情況和整體經營成果,這類會計信息失真現象主要與會計準則的優劣有關。例如:我國上市企業關聯方交易過程中的操縱行為即是如此,上市企業利用關聯方交易會產生大量的賬面利潤,這樣的方式本質并不違反會計原則,但是卻違背了會計原則的實質,鉆法律與相關會計準則的漏洞。
最后就是行為型會計信息失真。其主要特點就是自身并沒有虛構或是隱瞞會計交易實現,但是利用會計所賦予其專業判斷權對交易事項做出自己的表達,誤導會計信息使用人員。在賦予企業會計工作人員更多專業判斷權的同時,就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二、會計信息失真產生的原因
(一)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完善
其一,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行為職責與分工不清晰;其二,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模式不合理,沒有構建不相容崗位分離和授權批準控制等;其三,會計系統控制的不完善,企業會計科目與會計賬目表設置不科學,憑證的取得與審核不規范等;其四,對企業資產控制不完善,包括購入資產申請書和相關購入計劃以及資產入庫等手續不健全,對資產和相關物品采購沒有及時進行公開招標,甚至出現購入資產沒有及時入庫等現象發生,使得企業資產損失十分嚴重。其五,很多企業重大財務收支僅由一人或是一個部門對其負責與處理。所以,企業積極構建完善且健全的內控制度十分重要,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會計人員自身素質較低
會計工作是企業整體管理的重要部分,會計工作人員掌握著企業財經權利,但由于會計人員在各種不健康思想的引導下,其價值觀念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導致自身思想也受到一定的侵害,這類問題主要表現在會計資料的虛假和會計信息失真中。這些問題的發生主要就是因為會計人員自身沒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違背公正廉潔的原則。
會計人員業務素質較低。雖然近幾年大部分企業都比較重視會計人員的文憑,但是當前還有很多會計工作人員學歷較低,平時工作沒有定期進行培訓學習,在遇到較為復雜的會計事項時,不能及時完善或準確處理,還有一部分會計工作人員甚至對原始憑證辨別不清。
三、會計信息失真的防范對策
(一)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措施,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
從宏觀角度分析,預防企業會計信息失真需要深化經濟體系的改革;從微觀角度分析,預防企業會計信息失真需要進一步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體系在企業經濟運行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進一步深化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制度,能夠有效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有的企業激勵措施呆板和一成不變,是導致企業和部門利用失真會計信息來謀取個人利益與小團體利益的主要根源所在。要構建合理的激勵體系,使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責、權、利相互融合,貢獻與部門和個人績效掛鉤,以便減少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發生。
(二)強化理論研究,健全會計法規建設工作
面對日漸復雜的社會經濟市場,企業需要積極總結并借鑒國內外成功的會計理論和相關會計實踐,在企業會計標準國際化的基礎上,重視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處理方式,同時為相關法規建設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建議,以便完善和健全會計法規的建設工作。
在總結現行企業會計準則實施情況的基礎上,要根據社會市場經濟和證券市場發展需要,建立與國際慣例相互協調以及可以體現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相關會計準則,進一步提升企業會計信息質量與信息的透明度。另外,還需要進一步提升企業會計核算體系的靈敏度,以便及時反映企業日漸復雜的經濟業務。特別是在會計準則制定過程中,及時處理好企業相關會計準則的統一性與靈活性兩者之間的關系,避免企業通過合法且不合理的手段構建財務報告。
(三)健全會計監管體系
針對于企業內部體系來講,需要健全企業整體治理結構,進一步發揮監事會與獨立董事會對企業經營與各項財務活動的監督權力,以便保障企業能夠如實編制相關會計信息。針對于企業會計監管來講,需要強化我國政府部門的外部監管,有了政府財政與審計以及證券監管等部門對企業會計檢查與審計,尤其要加強對準則和相關制度執行情況的監察,以此來約束企業會計職業行為,另外加強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對于借助職業判斷弄虛作假和多次違反財經紀律的會計工作人員,需要及時給予糾正和懲罰,情節較為嚴重的需要給予其經濟制裁直至追究相關刑事責任。其次,需要盡快完善以行業自律監管為重點的社會監督體系,保證《中國注冊會計師法》的真正落實,另外強化對社會中介機構的監管力度,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的社會監督作用。注冊會計師也要樹立較強的風險意識、責任意識以及職業道德意識,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四)提升會計人員整體業務水平與綜合素質
會計職業判斷的技術性特點,需要其有著較高的專業知識和基本功。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會計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首先會計工作人員需要轉變以往觀念,積極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和實際業務水平,加強新準則與新制度的學習,以便高效提升自身素質;其次會計管理部門需要定期對會計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教育,延長會計繼續教育時間,例如培訓新準則與各項法律知識,提升會計人員的判斷能力。
進一步加快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真實、公允是企業會計工作人員職業判斷準則,相關會計準則賦予會計人員的靈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會計工作人員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特別是在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的時候,會計職業道德的作用主要在于促進企業與企業會計工作人員能夠自覺抵御多種利益誘惑,不受到權勢與偏見的影響,保障自己判斷所產生的會計信息可以客觀、公允的反映會計主體財務情況與實際經營成果。從長遠角度來說,還需要構建以社會輿論和誠信檔案制度為基礎的社會評價機制,這種模式有著一定的威懾力,能夠促成會計工作人員崇尚自律。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種,并且較為復雜,想要對其進行治理,需要運用多種措施共同進行。在過程中需要以會計法規和相關會計制度為重點,對企業會計人員進行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工作,以此來提升會計工作人員的整體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進而規范企業經濟制度,進一步加強懲治腐敗,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完善性??偠灾?,企業預防會計信息失真是系統性較強的工程,需要多方進行協調,以便為我國經濟體系的快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萬文慧.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其治理措施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 2017.
[2]宋龍飛,李慶平.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原因與對策——以皖江物流為例[J]. 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
[3]張祥玲.論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問題 以及相關對策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
[4]李師.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會計信息失真評價模型設計方法[J].納稅,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