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清
摘 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各行各業都進行著改革創新,我國增值稅改革也不例外,大大小小的進行了三次改革,每一次重大的改革都對我國企業長遠的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新的增值稅改革在征稅時間和征稅內容都有所改變,為以后企業的發展的可持續性奠定了基礎,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對我國增值稅轉型后企業的應對對策,規避一些風險。本文針對稅務籌劃的含義、特點以及企業稅收籌劃的必要性展開討論和研究。
關鍵詞:企業稅收籌劃 ?增值稅轉型 ?稅收籌劃的必要性
投資商和納稅人在投資之前都會選擇先去了解當地的稅收政策,對各種方案進行篩選,以尋求能最大化的降低成本,獲取最大的利益的一種納稅方案,然而有些地區的稅收政策比較寬松,這也是在合情合理的情況之中,也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但是在我國稅務籌劃還在起步階段,大部分納稅人還無法接受這種模式。稅收是企業經營下去的前提,生產經營的每個環節都有著稅收的影子,例如:采購環節、固定資產投入、設備的折舊以及產品的出售等等,如果無視稅收的存在,為此整個企業也就無法繼續生產下去,如何使企業的納稅在合理的法律允許范圍內,也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企業的稅收籌劃,使納稅人和政府雙方受益。
一、稅收籌劃的含義和特點
(一)稅務籌劃的含義
企業納稅是必不可少的事情,稅務籌劃是指企業在正常納稅之前,可選擇稅收較低的項目或者手段來減少稅收負擔,但前提是納稅人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通過投資項目和理財手段進行精心的計算和籌劃,提供一切包括免稅在內的一切政策和方案,從中最大化的節省成本,獲取利潤。稅收籌劃是企業維護權利的一種手段,也是對自己應有的權利的一種應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稅收籌劃也慢慢的會變成投資性企業必不可少的一種維權手段。
(二)稅收籌劃的特點
稅務籌劃的特點具體體現在三方面:合法性、目的性和擇優性。
首先,稅務籌劃在增值稅轉型后逐漸的走入市場,也慢慢的得到納稅人和投資人的接受。稅務籌劃本身也是在法律的允許范圍之內的,以稅務法為依據,在不違反稅法的情況下,統籌規劃,理解稅法所表明和限制的地區和方向。
其次,稅務籌劃的目的性要很明確,就是在于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如何將稅收負擔降低到最小,盡可能的將稅收款規避掉。因地域的緣故,各地區的政策狀況也是不同的,如何減少稅收就要跟著國家的政策走,因為優惠的政策很大層次上的就是免稅收來吸引投資者來落地生產,創造經濟,也就是所謂的招商引資,達到企業與政府雙豐收的局面,這是最優化的一種方案。還有一種方案目的性不是很強,延長納稅的時間,畢竟一個企業的資金是否雄厚,看得是這個企業的流動資金的多少,俗話說的好“錢多好辦事”,手頭的流動資金多了,能做的事情就很多。就生產型企業來說,工廠需要壓貨,原材料的量需要提前購置,這需要一大部分錢,如果能在減少稅收的情況下,將上繳稅款延后,那么這一部分的錢就可用來購置原材料,減少企業的壓力和負擔。但稅收也不可一而再再而三的延期,必須規定時限,上繳稅收。
最后,稅收籌劃的擇優性要強,相比之下一些大城市的資源比較多,無論做什么生意都比較便利。但一些落后地區雖然經濟實力比不上,但國家為了縮小貧富差距,相對性的給一些地區一些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資商來投資,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達到雙贏的局面。這些政策里就包括免除3年或者5年的稅收,甚至連場地也可以免費出租,對一些投資者而言,這么大的優惠力度能使企業節省一大筆開支,爭先恐后的做出擇優的選擇,以投入最小化的成本,獲得高收益的回報。
(二)稅收籌劃的必要性
稅收是政府獲得財政收入的必要手段,政府在行使權力的同時也要履行自己的義務,企業出于對利益的追求的同時自然就少不了向政府部門上稅,政府給予企業短期的優惠政策,招商引資,長時間以后自然要收取回報。稅收籌劃短期來說使財政收入降低,但降到了企業的壓力,有更多的資金來發展經濟;但長遠的來看,可以獲取更大的利益。因此,稅收籌劃的重要性至關重要。
二、結束語
稅收籌劃在政府和企業之間起著關鍵的連接作用,短期來說效益企業,長遠來看服務政府,達到雙贏的目的。總的來說,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稅收籌劃是企業發展的前提,更是政府招商引資的重要實施方案,政府及時調整稅收方案,不但企業自身得到發展,而且也能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延嘉.中小企業稅收籌劃中涉稅風險與規避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0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