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芳
摘 要:運輸是物流的重要環節之一,在物流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物流產業的發展加大了貨物運輸保險的需求。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可能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如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或外來風險等,物流人員、貨物、物流設備會面臨著損毀或滅失的風險。而保險可以成為物流企業轉移物流風險、補償損失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物流;物流企業;貨物運輸保險
運輸是物流的重要環節之一,在物流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物流產業的發展加大了貨物運輸保險的需求。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可能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如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或外來風險等,物流人員、貨物、物流設備會面臨著損毀或滅失的風險。而保險可以成為物流企業轉移物流風險、補償損失的重要手段,貨物運輸保險也因此被企業廣泛采用。貨物運輸保險是對運輸過程中的貨物損失在保險責任范圍內進行分散和補償,不僅能夠保障貨主的經濟利益,以使受害人的損失降到最低,也有利于商品交易和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貨物運輸保險按照適用范圍可以劃分為國內貨物運輸保險和國際貨物運輸保險,本文分析的貨物運輸保險包含以上兩類,主要是分析一下我國貨物運輸保險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針對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我國貨物運輸保險的發展現狀
我國最早開辦貨物運輸保險的保險公司是中國人民保險公司(PICC)。在20世紀80年代,貨物運輸保險(以下簡稱貨運保險)逐漸發展,經過近40年的發展,貨物運輸保險逐漸發展和壯大。自開辦以來貨物運輸保險經歷兩次重大變革,第一次是在1999年,隨著商品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PICC)開發了國內運輸保險條款可以針對不同運輸方式。第二次是在2004年,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物流業發展的需要,貨物運輸量的增加使得物流企業對貨物運輸保險的需求增加,為此,貨物運輸保險的承保對象范圍擴大到了物流公司。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貨物運輸保險發展晚,基礎較薄弱,發展速度緩慢。隨著物流行業的迅速發展,物流企業在獲得利潤的同時也面臨新的風險。物流企業為轉嫁運輸過程中的物流風險、補償損失,會考慮購買貨物運輸保險,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貨物運輸保險的發展。下面主要從貨運保險發展速度和貨運保險發展水平兩方面來分析我國貨物運輸保險發展現狀。
(一)貨運保險發展速度
2017年,我國財產保險公司原保險的保費收入達10541.38億元,同比增長13.76%,而貨運保險僅占其中 1.2%,同比增長并不明顯。財險保費與貨運保費差距大。
(二)貨運保險發展水平
發展水平主要是用貨運險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來進行比較說明。保險密度的計算公式為保費收入÷人口數量,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平均一個人會花掉多少錢買保險。保險深度的計算公式是保費收入/GDP,反映的是某個地區的保險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的全國保險深度為4.42%,比2016年增加0.26個百分點,而全國的保險密度為2646元,較2016年增加407元。與1990年的數據相比,保險密度在38年的時間例增加了5628倍,保險深度從0.1%增長到4.42%。數據顯示,雖然2017年中國的保險密度約為407美元,與1980年相比增加了5600多倍,但保險密度仍遠低于發達國家6-11倍。
二、貨物運輸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貨物運輸保險需求不足
物流企業在運輸過程中面臨著很大風險,因風險造成的損失,也是物流企業所無法承受的。目前,保險市場上針對物流企業設計的保障運輸風險的保險產品主要是物流貨物運輸保險和物流責任保險兩種。但市場對著兩種產品的需求情況并不樂觀。貨物運輸保險需求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對于小公司、小企業而言,貨運企業或物流企業多為股份制或個體私營企業,并且大多數規模較小,運輸條件和物流裝備較落后,不具備專業化的管理水平,無形中加大運輸面臨的物流風險。很多物流企業對保險的認識不足,存在很大誤區,認為只需要對風險大、經常招災受損的貨物投保即可。而且貨運保險本身也存在著保額低,賠付率低的問題。
第二,對于大企業或集團來說,其進出的貨物量很大,雖然大多數生產企業在不同領域采用了現代物流管理辦法,或擁有自有運輸車隊,或采取自有物流公司與委托物流相結合的方式,面臨的風險相對較小。但一旦在運輸過程中遭受風險,對企業來說損失也是巨大的,所以,不管大企業也好,小公司也罷,投保貨物運輸保險還是必要的。按照現有的保險產品及承保管理規定,企業仍然需要繳納較高的保險費,有時出險后因各種原因得不到全額賠付,對企業來說購買貨運險并沒有得到十足的保障,仍然承受較高的成本或風險,所以大企業或集團的貨物運輸保險可以說是“絕跡”。
(二)貨運保險區域發展不平衡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末, 174家產壽險總公司(不包括港澳臺)中有110多家是位于“北上廣深”大中城市,占比達63.2%。而有些省份保險總公司的數量只為1或0,據統計在我國的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中有12個省分別只有一家保險總公司。有些省份目前還沒有全國性的保險公司,如內蒙古、青海等。
與西方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的保險水平還是處于較低的水平,而且地區間發展不均衡。根據中國保險年鑒的統計數據,2017年我國的保險深度為4.42%,保險密度為2646元,此數據為全國的平均水平,其中北上廣深等地的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是整體偏高,也高于西方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但中西部地區的數字就普遍較低。如廣西,其保險密度數字全國排名第29位,保險深度全國排名第30位,基本墊底。
(三)貨運保險人才短缺
對國內貨物運輸保險業務來說主要是圍繞裝卸、運輸及代理業務展開。它們有兩個共同特征:附加值小、技術因素少,所以對保險從業人員的其他專業要求不是很高。而國際貨運保險相比國內貨運保險而言,除了保險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涉及到國際貿易、海事、外語、航運、國際法律公約和慣例等多元的知識,對從業人員素質要求較高,但國內能從事國際貨運保險業務的一線展業人員匱乏。復合型人才的缺失將會導致一些重要業務的流失,制約貨運保險業務的發展。
三、促進貨物運輸保險發展的措施
(一)加大貨運保險宣傳力度
貨運保險需求不足一方面是因為公眾對貨運險認識上的誤區所致,另一方面也有現有保險險種和保險承保規定的限制所致。對此可以通過加強公眾投保貨物保險的意識、宣傳貨運保險相關知識,解除公眾對保險的誤區,這對增加貨物運輸保險需求有重要影響,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貨物運輸保險的發展。首先可以利用多種媒體推廣宣傳貨運保險知識如電視、報紙、專項欄目等方式。其次,保險公司應積極開創新的保險產品,制定合理的保險費率和保險條款,解決貨運保險市場的需求與保險產品供給之間的矛盾。最后,制定合理的保險承保管理規定,解決大企業的在貨運險方面的高成本與高風險并存的情況,穩定保險需求。
(二)分區域制定貨運保險發展戰略
針對貨運保險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應因地制宜,根據每個地區的地域特點制定合理的區域發展戰略。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我國的地理區域劃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個區域。貨物運輸保險在三個區域發展程度不同,對此應根據區域實際情況,提供差異化產品和服務,以促進貨運保險均衡發展。對不同區域提供不同的貨運保險產品,加大對中西部地區貨運保險發展力度。但同時也不能忽略東部地區的貨運保險發展,促進貨運保險全面健康發展。
(三)培養和引進專業人才
貨運保險的健康持續發展,貨運保險專業人才必不可少。首先保險公司在引進和招聘新員工是應大力引進貨運保險專業人才,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其次,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對內部員工定期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針對中西部地區,保險水平較低的現象,可以實行東部和中西部地區之間交流學習的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區保險從業人員的保險技術水平。最后,充分發揮專業人才的創新和創造力,設計和開發貨運保險新產品。
結束語:
我國貨物運輸保險的發展還存在較多問題,貨運保險需求不足、貨運保險區域發展不平衡、貨運保險人才短缺等,只有加大貨物運輸保險經營的投入與發展,才能保證貨物運輸擁有完善的保障體系,才能促進我國貨運保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安國勇,周怡媛,譚偉嘉.我國貨物運輸保險發展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分省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保險研究,2016(04):27-37.
[2]戴成峰,張連增.我國財產保險區域差異與宏觀經濟的關系研究——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保險研究,2012(11):42-53.
[3]孔榮,任國良.我國物流保險發展若干問題的探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5(09):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