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輝 李秀麗 魏闕 史琳 宋微
摘 要:隨著哈長城市群的建設不斷進入新的階段,在發展過程中科技創新生態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日益突出。構建創新生態,提升區域綜合創新能力的思路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在促進科技創新生態發展方面,政府應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在規范和指導中發揮良好作用。本文從科技創新生態培育視角對哈長城市群新型科技創新生態建設的方法和路徑進行了研究。對于未來哈長城市群新型科技創新生態建設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創新生態 哈長城市群 創新要素 科技管理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4(a)-0193-02
1 哈長城市群新型科技創新生態建設的總體布局
通過對擬發展產業的現有的空間布局狀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的分析,形成了哈長城市群新型科技創新生態建設的總體布局。首先,要力圖從整個哈長城市群現代科技服務業體系的視角出發,努力營造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的良好產業發展局面,形成長春和哈爾濱兩市產業的既相互呼應又各具特色的產業發展形勢,并與現代科技服務業的發展互為補充,通過這種有效的競爭合作機制,促進哈長城市群現代科技服務業整體的發展和帶動整個產業結構的升級。其次,有目的從不同的視角發展以長春——哈爾濱兩市現有產業和創新資源為基于優越的區位條件,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地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基地,通過兩地不同產業基地的協調發展,形成開放共享的產業格局。最后,以哈長城市群所含區域的核心城市長春、哈爾濱作為產業發展的主要區域和經濟增長點,通過對兩市內部產業和科技創新生態等主要載體的整合,積極發揮它們的輻射作用,形成對周邊市縣和其他區域的產業引導和帶動,形成產業整體發展。
2 政府主導的哈長城市群科技創新生態的培育
目前,哈長城市群科技創新生態的培育主要以開發區作為主要的載體,區內開發區只有少數尚處在起始階段和資源填充階段,大部分開發區已進入資源填充的后期和集群發展的早期階段。根據集群發展理論,這一時期科技創新生態的管理應由其進行自組織或他組織。與此不相符的是,政府他組織模式仍是哈長城市群內開發區組織管理的基本特征,完全忽視了行業自組織能力的培養。在此情況下,政府他組織模式如何表現,在哪些領域政府他組織模式應逐步向科技創新生態自組織模式轉化,以及如何培養科技創新生態科技創新生態的自組織模式等問題是實現科技創新生態繼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方面,在促進科技創新生態發展方面,政府應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在規范和指導中發揮良好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哈長城市群內科技創新生態的布局以及對哈長城市群科技創新生態內現代科技服務業的選擇兩方面進行戰略定位和統籌規劃,為科技創新生態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和社會環境,提供連接暢通的平臺網絡和園區發展所需的必要的服務支撐。
另一方面,政府在適當的時候要從哈長城市群科技創新生態中逐步淡出,科技的發展也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并結合本地科技創新生態發展的實際。在此意義上,政府既要審核各部門職能定位總體的制度安排,又要正確處理總體規劃與具體制度之間的關系,使之成系統化的科學體系。政府有效職權范圍的界定本身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政府管理者在對科技創新生態發展具有充分的認知的情況下,主動讓渡權力,縮減職權范圍,還有必要充分考慮科技發展水平對政府服務,政府組織和科技創新生態發展的需求,做出合理并具有操作性的制度安排。
同時,依托政府的高效行政手段在短時間完成了企業的空間集聚,取代了依靠市場機制長時間才能夠完成的科技創新生態演化過程,但是這種高效率的代價就是這種空間集聚形成的同時并沒有完成長時間市場規律下完成的科技創新生態內企業協同創新網絡的形成。政府在完善科技創新生態自組織條件、觸發科技創新生態自組織行為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因此,科技創新生態現代科技服務業帶自組織模式所需的開放、公平等基本條件要在政府的引導下逐步地組織和推進。
3 哈長城市群科技創新生態的構建
(1)哈長城市群科技創新生態中競爭合作機制的培育。
競爭與合作機制是提升哈長城市群競爭優勢的重要舉措。培育行業自身的競爭與合作機制,實踐“內功”,發展自身實力和抗風險能力是科技創新生態發展的基礎。哈長城市群在培育科技創新生態帶的內部競爭和合作機制時應采用技術合作、人才交流、產業關聯和信息共享等多種方法集成的方式綜合培養。
(2)哈長城市群科技技術學習機制的培育。
科技創新生態的發展是一種本質上增強的周期性積累過程,但依靠個體產業的靜態優勢和自身的靜態不足以抵御市場帶來的變化。因此,哈長城市群需要通過不斷更新的知識和提高的技術能力來提升科技創新生態整體技術能力進而提升科技創新生態的整體競爭力,而這種內在提升的根本途徑就來自于技術學習機制。技術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企業間傳遞各種知識的過程。促成知識傳遞的途徑主要有員工流動、非正式交流、培訓、研發合作和產業鏈內部互動等傳遞方式。
(3)哈長城市群科技創新生態政府支持機制的培育。
雖然目前在短期內還不具備讓渡職權的條件,但是為了滿足科技創新生態內發展的需求,政府應當以此為目標逐步培養適合的第三方組織,并在適當的時機促成這種權力的轉移。通過政府進行哈長城市群以及哈長城市群內科技創新生態的產業布局及調整,在市場機制失靈時提供適合的公共產品,市場的監督管理和科技創新生態的管理是政府未來應該完成的主要任務。
4 哈長城市群科技創新生態構建的對策建議
第一,要制定完善的體制機制和配套的法律法規。
哈長城市群帶的良性發展需要相應政策與制度的支持,政府要制定促進產業集群良性發展的規則制度,并為規則制度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針對發展過程中所碰到的問題,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從而保證經濟在市場條件下的正常平穩運行;落實重要措施,保護中小企業發展,促進產業創新,確保持續有效發展。
第二,要優化產業集群的發展環境,轉變為創新集群。
政府應該在機構設置、項目審批、基地建設和市場管理方面制定相應的優化措施與改進,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功能,簡化流程,加強服務,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良好環境。為哈長城市群創新集群能得以良好發展提供硬件和軟件方面的支撐。
第三,要構建區域創新網絡系統。
建立區域創新網絡體系,即在區域內企業與科研機構和政府之間的長期合作基礎上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政府要理清帶的現有網絡結構,培育扶持龍頭企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調整創新網絡結構,優化網絡節點,將分散的創新資源和社會資源連接起來,提高網絡抗風險的能力;充分發揮中介組織作為促進中介發展的橋梁作用;加強集群網絡意識,有效實現生產,教育和科研的真正結合。
參考文獻
[1] 陳勁,尹西明.建設新型國家創新生態系統 加速國企創新發展[N].經濟參考報,2019-03-25.
[2] 劉剛,劉捷.開放型產業創新生態系統與傳統產業集群升級——以安徽省無為縣高溝鎮特種電纜產業集群為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2):39-50.
[3] 陳桂龍.智慧城市創新生態[J].中國建設信息化,2019(3):8-11.
[4] 李林,陳浩,張晶福.發揮產業集群優勢 打造創新生態系統——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建設實踐與思考[J].中國工業和信息化,2019(Z1):46-51.
[5] 趙宇航.共同構建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的創新生態[J].張江科技評論,2019(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