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誠
摘?要:新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的農業用地轉為非農業用地,農民更多進城務工,大量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迅速轉移,再加之每年城市新增就業人口(包括高校畢業生和達到就業年齡的人口)數量龐大,勞動力供給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結構性失業,出現不穩定性就業和社會保障。鑒于此,筆者作為業界的從業人員,現對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就業問題與對策進行分析研究,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農民就業;對策;城鎮化;制約因素;補償
在城市化過程中,會帶來一系列的國計民生的問題。如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農業用地轉為非農業用地,又如大批農村務工群體向城鎮轉移,而另一方面每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數量龐大,出現勞動力需求量和供給量不匹配,結構性失業的情況下。使得我國就業人員的就業壓力很大。筆者以所處的區域為例子,對當下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的就業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一、就業狀況存在的突出問題
(1)市場需求和求職人數不平衡。一方面,在城鎮化過程中,過余勞動力不斷增加,但大部分勞動力更傾向于流向外地,而不是在本市選擇就業。傳統生產領域逐漸衰落,許多 "夕陽 "企業產品的過剩產能急劇減少甚至倒閉,許多專業崗位被淘汰。
(2)農村剩余勞動力出路難。隨著城市工業化、城鎮化和市場經濟的推進,加快了進程。農民工新代已經過學習知識裝備從學校走向社會,帶著改變現狀,創造更多財富的夢想向往更高一級別的城市,另一方面是剩余人口老齡化的增長,勞動者文化素質低等因素的制約,剩余勞動力尋求就業出路難的問題日漸突出。
(3)就業市場不完善,導致滿足不了勞動力就業的需求。由于地方政府對當地農村勞動力服務市場的建設重視不夠,相關中介組織發展程度低,城市和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不均衡,造成農村勞動力服務市場建設滯后,就業市場不完善、城鄉統一的市場就業機制尚未形成,直接影響群眾就業和轉移。
(4)自身存在的不利于就業的因素。調查中發現眾多居民,出生貧農,受教育水平和技術水平較低。甚至少數居民目不識丁,知識儲備較少,而且由于長時間從事農業耕作,勞動技能較為單一,缺乏非農產業的專業技能,同時居民思想普遍較為保守,缺乏市場意識和產業轉型意識。
(5)缺乏各種就業培訓。多數務工者以往是農耕作業為主,進入競爭的勞動力市場,在新的環境和條件下,就業方式、求職能力和上崗技能都有一個適應期,農民工找不到合適的培訓班,或是培訓班結束時依然掌握不了該有的技術和技能。
二、新型城鎮化就業問題的對策建議
(1)積極營造有利于農民就業的環境
一是健全勞動就業的相關法律法規,保障失當地農民的合法權益。二是對積極進行自主創業的農民提供更多的稅收優惠和經濟政策上的支持,取消阻礙農民創業、就業的政策規定,打破城鄉就業的界限,取消對農民在城市就業的種種不合理限制,規范職業中介行為,切實保護農民在求職過程中的合法利益。三是加大對吸收農民就業企業的補貼,吸引更多的企業向農民提供就業機會。四是改善融資環境,發展小額信貸,放寬貸款條件,降低貸款利息,延長貸款期限,為農民創業投資提供資金保障。
(2)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的勞動力市場
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的勞動力市場體系,完善就業服務平臺,提供多元化的就業渠道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在堅持市場化導向的前提下,建設和完善科學化、現代化、規范化的勞動力市場,構建勞動保障服務平臺,為群眾提供直接的全方位就業服務,積極推動當地農民再就業工作的開展。
(3)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同時,還要考慮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現階段資金有限,科技水平低,但勞動力資源豐富,應不失時機的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形成產業集群優勢,但政府必須改造軟環境,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在未來一段時間,要進一步加強鄉鎮高新技術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結構,強化服務和輻射功能,促進高技術人才、資金、技術和重大設備集中,加快區域高技術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的發展,逐步形成高技術產業集群。
(4)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不僅有利于承受著巨大的就業壓力的社會保持穩定,而且還可以解除人們的后顧之憂,減輕人們的儲蓄欲望,增加全社會的有效需求,促進經濟增長,進而增加就業。將社會保險制度的改革與勞動工制度改革結合在一起,要求每個企業將勞動情況向勞動部門上報,建立網絡,將勞動用工信息和社會保障聯結起來,統一管理。二是搞好社會保障的接續。
(5)加強對失地農民的就業培訓,提升其素質和就業能力
一是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就業培訓機制,創新培訓模式和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對農民勞工的信息采集機制、師資組織機制、專業培訓機制、評級考核機制、反饋跟蹤機制以及資質認證機制等,把農民就業培訓工作納人政府工作的主要議題。二是圍繞勞動力市場的用人需求和結構變化,開展技能培訓、訂單式培訓、定向式培訓、崗前技能提升培訓等多層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訓,切實增強就業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開展各類就業輔導講座,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職業資格證書為抓手,以落實培訓補貼政策為保障,開展有針對性的訂單培訓和超前培訓,搞好培訓與需求銜接,提升就業能力,有效提高當地農民的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
三、結語
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就業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以經濟增長為前提,采取多種方式共同促進就業增長。上述通過對轄區內就業形勢和經濟發展態勢,給出多條途徑解決就業問題,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黃偉.推動江蘇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臺階[N].新華日報,2015-08-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