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驊
“上半年看消費,下半年看科技。”這是此前多數機構對于下半年行業布局的看法。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儀式在即,近期A股的科技行業也獲得資金重點布局,近兩周北上資金的持倉也已經從大消費轉向了科技龍頭。
借著科創板的東風,陸續發行的幾批科創主題基金均已大賣;而對于之前的科技主題類基金,如果基金投資者準備借機選購,則需要關注哪些問題呢?
截至目前,科技主題基金共121只產品,其中被動指數型產品23只,主動管理產品98只。
對于主動管理型基金,由于投資策略、投資子板塊等方面的不同,產品的收益特征相差較大,加之基金大多成立在2016年之后,而近兩年科技股低迷期表現并不理想,平均收益率僅為6.37%。尤其在2018年,科技類主題基金平均跌幅達到18.72%,博時互聯網主題、匯豐晉信新動力等基金跌幅超過30%。但是今年以來,科技股在市場偏好提高以及科創板預期提振下表現良好,建信信息產業、上投摩根科技前沿等基金錄得了30%以上的漲幅。
在科技主題基金中,值得關注的是那些擁有選股能力以及子板塊切換能力的產品,例如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和信達澳銀精華,兩只基金今年以來漲幅27%左右,長期重倉新能源板塊以及電子元器件行業個股。基金經理馮明遠今年抓住了新能源中游的印刷電路的行情,其重倉的華正新材、石大勝華年內漲幅均超過60%。與此同時,在新能源車受政策影響波動較大的情況下,今年他圍繞材料以及裝備領域尋找投資機會,其配置的湘潭電化、智動力以及光弘科技亦表現不俗。
對比來看,匯豐晉信新動力的基金經理陳平更看重公司的長期價值,從去年以來配置了以恒生電子、立訊精密、完美世界為代表的消費電子、5G、游戲等領域股票,這些相對業績穩定、不太受經濟下行影響的個股在今年為基金貢獻了穩定的超額收益。
然而,科技板塊中的各行業分化較大,因此子板塊切換能力也是決定基金業績的重要因素,今年以來,表現出色的基金中不乏這樣的例子:潘明管理的國聯安優選行業去年主要配置5G和新能源兩個主題方向,而今年以來關注與科創板聯系緊密的半導體板塊,北方華創以及深南電路今年以來分別上漲77.57%和53.73%;易方達信息產業的基金經理鄭希今年以來在保持了對通信以及通信上游元器件、計算機軟件等核心品種占比的同時,適當配置了傳媒以及消費電子行業,新進的同花順和上海鋼聯今年表現均很突出,前者實現了翻番。
截至上半年底,科創板受理已有141家,其中TMT行業的公司占比接近五成。對于目前二級市場,如果在科創板能夠出現一批較好的科技類公司,對于現有的創業板和中小板里的一些股票可能也會有拉動作用。
而通過科技主題基金進行投資的邏輯也在于此,但是,科創板公司多屬于初創,且科創板交易制度相比主板更加靈活,交易初期免不了大幅波動繼而帶動科技板塊震蕩。因此,科技主題基金的風控水平也需要投資者注意。根據統計,科技主題基金的平均波動率高達27.53%,多數基金呈現大漲大跌的特征。
風控水平的另一個表現是基金換手率,科技主題基金的換手率普遍較高,根據測算平均換手率為421.5%,華潤元大信息科技近兩年的換手率高達785%和834%。雖然大幅換手能夠體現基金經理積極操作的意愿,但是高換手未必能帶來業績增加,如華潤元大信息科技今年增持的南威軟件、太極股份等個股在一季度短暫攀升后也都逐漸回落。
此外,科技主題基金的基金經理多數將目光集中于計算機、電子與通信等行業,很多人本身也是理工科班出身,或是從事了較長時間的科技行業研究,對其他板塊難免覆蓋不足,加上科技股本身彈性較大,基金業績難免大起大落。
投資者需要認識到,科技板塊長期波動較大,即使通過基金參與,投資風險也較高,較適合對該主題有深入了解且高度認可的投資者作為工具性產品階段性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