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媛媛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在全球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下,外貿與互聯網之間實現了進一步結合,催生了跨境電子商務。相較于傳統外貿模式,跨境電商突破了傳統外貿中的壟斷問題,降低了商品流轉成本,為各類外貿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提供了新渠道,讓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土品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跨境電商的發展為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的改革提供了全新機遇,對于人才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新要求,要適應市場的發展需求,高職院校需要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致力于培養市場所需的復合型人才。
不同規模的外貿企業,對于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不同,其中,高職院校畢業的人才多流向中小企業,這類型企業要求人才掌握復合型知識技能,具有扎實的實戰經驗,具體而言,社會發展對跨境電商人才的要求包括幾個方面:
從崗位來看,當前跨境電商崗位包括運營與維護、操作、國際物流、成本核算、客服等工作,跨境電商人才多源自于國際商務、國際貿易、商務英語等專業,跨境電商教學具有交叉性的特征,要求人才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單一育人模式,很難滿足企業要求。當前,跨境電商教學在師資力量、實訓環境、課程體系等方面,與當前企業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影響了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跨境電商,是“跨境”、“電子”、“商務”三者之間的結合體,需要基于網絡作為交易平臺,將外貿產業的種種環節電子化、網絡化,將不同主體關聯起來。借助信息平臺和信息技術來完成交易。跨境電商的發展催生出了“信息安全”、“海關監管”、“金融支付”等問題,要保證人才適應跨境電商的發展,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
高職院校跨境電商的育人目的是針對中小企業,這門學科的實踐性很強,在育人上,要著重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需求、開拓市場、制作圖片、優化產品、商務談判、跨文化溝通的能力。對于學校而言,難以向外貿企業一樣,及時更新軟硬件,傳統實訓項目,往往無法達到理想的人才培養目標。
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需要在開設理論課的同時,開設足夠的實踐課程,縱觀當前的教育現狀來看,高職院校跨境電商實踐類課程不多,很多院校只是在某個學期安排幾周的企業實習,在平時的教學中,也存在重理論、輕實踐問題。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依靠這種模式是不夠的,基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需求,高職院校需要與行業情況相結合,強化校企合作,提高實踐教學的比例,側重崗位知識、技能,為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依托。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要求跨境電子商務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也要有過硬的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需要對傳統課程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制定上,需要對復合型人才需求做出充分調研,依托學生實際、技術發展需求、產業升級要求等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根據筆者所在院校的情況來看,以“一個平臺”為主,“四個模塊”為輔,“一個平臺”重點在于鍛煉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職業能力,“四個模塊”包括“基礎模塊”、“核心能力模塊”、“專業拓展模塊”、“綜合能力模塊”組成,對教育資源做出整合,開發實訓平臺,加強校企合作,將企業的各項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利用工作過程導向、項目教學等方式形成學校、企業的雙向教學模式。
從跨境電商人才操作要求來看,人才需要掌握關于商務英語、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等方面的內容,在實踐教學體系上,也要基于此進行優化、改革。在商務英語上,需涵蓋至“跨文化溝通”、“產品描述”、“客戶關系維護”、“英語交易”等內容;在市場營銷上,有“產品采購”、“市場調研”、“需求分析”、“網絡營銷”等;在國際貿易上,則需要包括“搜索引擎”、“平臺開發”、“業務處理”等內容。
在實踐教學體系的開展上,要做到循序漸進,進入大一后,學生的基礎知識還不扎實,在這個階段,通過實踐體驗、仿真實踐的方式來開展認知訓練,由校內教師負責考核;進入大二后,重點借助校企合作的模式來進行商務英語、網絡營銷、網絡貿易、跨境電商、網絡建設實訓;在最后一個學年,通過“職業體驗”、“頂崗實習”等方式進行培養,在鞏固專業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團隊合作力和管理溝通能力。
為了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需要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利用阿里巴巴速賣通、敦煌網等方式來構建實訓平臺,由合作企業為學生提供賬號和場地,學校方面提供理論指導,采用公司制的模式進行合作,根據業務特點,讓學生輪流在“運營推廣”、“美工”、“客服”等崗位上參與實習,負責其下屬項目。在具體的合作運營上,推行“現代學徒制”、“工作制”等新模式,實現了招生、招工之間的密切結合,受到了學生、企業的一致好評。通過三年的時間,學生各項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高,在畢業后,也能夠第一時間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
此外,由校企合作,共同負責構建出開放性的實驗室,找出當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問題,根據當前校企合作實訓基地構建中存在的問題來改革、創新,及時更新企業的真實案例和項目,為學生就業指導活動、職業能力測評工作提供與之相關的配套服務,將產業標準、教學標準相結合,及時解決合作實訓基地建設上的種種問題,提高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效率。
為了發揮出跨境電商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的作用,還需要構建雙導師教學團隊,組建一支運行開放、結構合理的雙導師教學團隊。在高職院校內,由商務英語、國際貿易、電子商務、藝術設計等專業有經驗的教師組成教學團隊,負責校內理論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校外導師,則聘請有實戰經驗的、優秀的技術型人才,如企業管理者、企業技術人員、淘大講師等,他們不一定是專業的研究人員,也不一定有很高的學歷,但是掌握了大量一手實戰經驗,在專兼職教師的互補下,能夠有效提高育人質量。
推行雙導師教學團隊,能夠將教學內容從專業教學延伸至其他層面,構建出特色化的教學模式。同時,針對校內教師,要與時俱進的開展培訓活動,幫助教師了解行業新規則、動態、技術,提高其創新創業與實踐能力,實現校內教學、校企合作之間的有序銜接。
實踐能力是學生職業能力的一項核心內容,在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背景下,高職院校要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立足于本土,基于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出發,加強與本地外貿企業之間的深入合作,發揮出學校、企業優質教育資源的作用,實現區域經濟發展、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協調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