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佳瑜 中共湖州市委黨校
本著培養一流工匠的目的,構建雙元制和雙導師制的培養模式,培育一批又一批滿足和適應現代產業要求的新型工匠。新的時代呼喚著“大國工匠”,我們必須對原有的職業教育的培養機制進行改革,使工匠精神植根于職業教育之中。縱覽世界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不難發現,在現代學徒制基礎上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是一種可試路徑。這種雙元制和雙導師的培養模式,既發揮了學校集中學習的優勢,又最大程度的做到了在實習中傳承技藝,而且對于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和工匠精神的傳承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完善培養機制,主要從企業面入手。第一,要充分發揮師父角色的作用。這里的“師父”主要指的是擁有高超技能的企業工人。職校學生在完成學校的基礎課程后進入企業實習,這一階段的學業主要由師父來指教。從職業生涯的維度來看,師父在傳授技能的同時,也會把以工匠精神為代表的工作態度潛移默化的內化成為學生的職業品質。比如通過對一個零件加工的高標準要求,培養學生對細節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嚴格按照規章和流程來工作的嚴謹態度。從社會心理的維度來看,師徒之間的關系不僅僅只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有時更是朋友甚至是親人的關系。師父對徒弟的關心鼓勵,會給徒弟帶來極大的影響,而在這種社會心理維度下的教育會更富有成效,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高度的熱情和激情。從角色模范維度來看,師父作為擁有高超技術、豐富經驗和嚴謹工作態度的學習對象,在日常教學和溝通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會成為學生的榜樣和模范,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對學生職業精神的養成也有著積極意義。第二,要嚴格科學的制定實習考核標準。通過考核制度,來規范學生實習期間的生活和工作,為工匠精神的培育創造條件。一是要嚴格規范作息時間,準時上下班鍛煉了學生的紀律性,也使其養成守時的工作作風;二是對學生的實習工作的標準要高,考核要嚴格,使其養成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作態度;三是要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和創造,對于積極進取的學生給予獎勵,對于粗心散漫的學生及時批評。
本著使工匠精神社會化具體化的目的,完善職業資格認證,建立職前和職中禮儀。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揚離不開對職業的規范,只有嚴格落實職業規范,才能盡可能的使符合崗位需要的人才上崗。嚴格的職業規范,是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和保質完成的重要前提。為了建立職業規范,必須要完善職業資格認證。目前我國的職業資格認證存在著如下問題。第一,職業資格認證有多個部門同時管理,存在著管理交叉和重復認證的現象。第二,部分職業資格的社會認可度不高。有些單位和組織,為了獲得職業資格培訓和考試的利益,盲目的擴大職業資質證書的種類,從而導致證書的泛濫。另一方面,部分職業資格的認定由于缺乏科學的標準,使得培訓的技能不能跟上市場經濟變化的步伐,從而偏離了企業的實際需要。第三,我國當前的職業資格認證存在著重理論,輕能力的問題。只通過書面考試來評判是否符合標準,對實踐特別是操作的考查存在著不足。通過這樣的程序培訓出來的人員往往得不到企業的實際認可,職業資格認定的含金量也隨之降低。因此,為了弘揚工匠精神,必須要對現有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進行完善。首先應該建立全國統一的職業資格認證體制。其次要充分發揮行業機構的能動性。在市場經濟的廣闊舞臺上,行業的種類實在是數不勝數,全部由國家來執行認證程序是不現實的。因此國家應該充分依托行業的力量,建立由政府部門宏觀把控,定期督查,行業協會負責的認證機制。
21世紀國家與國家的競爭,主要就是體現在制造業領域,而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國工匠”。因此,弘揚工匠精神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有著突出的意義。要弘揚工匠精神,首先要提高工匠的威望,改變現有的擇業理念。中國在漫長的封建史上,是以農業為本。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儒家思想,更是把行業嚴格的按照等級區分。“士農工商”的行業等級觀念,“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社會思想,使中國社會對工匠產生了偏見,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和發明創新往往被視為“奇技淫巧”。這樣的觀念至今仍然在影響著中國社會,家長和學生在擇業的時候首當其沖就是選擇“體制內”工作,公務員考試萬人空巷的場景和工廠遇到招聘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樣的思想在教育領域也是如此,社會公眾對職業教育充滿著偏見,認為只有能力差的學生才會去接受職業教育,認為畢業了做工人是沒有出息的體現。因此黨和政府要通過各種手段,轉變社會的就業觀念,提高工匠的威望。第一,要對現有的教育體系進行改革,轉變“高分上大學,低分上職院”的傳統錄取方式,大力推進高校職業化轉型,嘗試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擴大專業型碩士的招錄比例,為高端制造業培養和儲備高素質人才。第二,進一步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工作在生產第一線的具有高技術水平的產業工人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從而在社會分配中占據有利地位。其次,可以通過樹立“大國工匠”的光輝典型,在全社會范圍內弘揚工匠精神。第二,可以通過樹立典型的方式,讓工匠精神被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所關注??梢猿浞职l揮當下各種媒體平臺的巨大影響力,通過“海選”、“頒獎”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工匠精神深入百姓心中。
精心培育一批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家、實業家,通過他們自身的經營管理和精神示范,讓工匠精神成為無錫產業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民生發展的命脈,制造業強則國家強。制造業的發展其實就是企業的發展,可以通過培育企業典范,在全社會范圍內弘揚工匠精神。透平葉片廠成立于1979年,曾經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但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該廠大力實施升級轉型戰略,將技術能力建設做強、做專、做精放在首位,不片面追求市場規模和經濟總量,而是注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正是在工匠精神的引領下,在短短數十年的時間里,該廠迅速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目前該廠生產的葉片代表著我國最高的制造水平,不僅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國航空發動機葉片不合格的“心臟病”,還成功出口歐洲,贏得了世界三大航空巨頭之一的英國羅爾斯·羅伊斯發動機公司為期十年的超級巨單,這也是世界三大航空巨頭歷史上第一次從亞洲采購高溫合金轉動件。如果說透平葉片廠的成功是在高端的新型產業,那么陽光集團的成功則是無錫企業在傳統行業工匠精神的最好體現。工匠精神已經內化成為無錫這座城市新的城市品質,并為無錫制造在全球的“開疆拓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本著保護工匠與優秀技藝的目的,制定相應保護和激勵措施,如改善就業體系,更新就業觀念,提高工匠職業威望。如果知識產權可以隨意侵犯,那么就會大大打擊企業追求完美的研發積極性;如果任由假冒偽劣產品肆意銷售,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大大打擊企業對產品質量精益求精的生產動力。無錫歷史上就是一個以工商業為本的城市,“尚德務實、和諧奮進”是這個城市的精神氣質。數千年來,勤勞而又精明的無錫人世世代代踐行著“務實行穩”的祖訓,無錫這座城市才有了中國四大米市之首和“長江三碼頭”的美稱。近代以來,無錫更是在以榮氏家族、唐氏家族和周氏家族為代表的工商界前輩的帶領下“立志行遠”,從一個江南小縣一躍成為民國五大工業城市之一,產業工人和資本數量僅次于當時的上海和廣州。工匠精神,讓無錫這座城市的氣質煥然一新,在近代化浪潮中迅速脫穎而出,站在時代的前列。近期有一則報道,稱在蘇北農村,有一架八十年代無錫縣拖拉機廠生產的拖拉機仍然狀態良好,從事著農業生產活動,無錫制造對產品質量的極致追求值得后輩吳人繼承和發揚。第一,政府應該鼓勵企業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公平競爭,減小行業差距,破除壟斷行為。在競爭的狀態下,企業生存的壓力迫使其必須要提高生產效率,強化產品質量。第二,政府可以制定相關政策,激勵企業和個人踐行工匠精神。在經濟方面,可以給具有高超技能的“大國工匠”頒發榮譽和物質獎勵。我國歷來存在著重視文化而輕視工藝的現象,從事科研和從事工藝的待遇差距非常之大。第三,政府可以通過建立“工匠精神”基金,給愿意進行創新研發的企業以獎勵;也可以通過評選“無錫工匠精神”等活動,給予在錫企業中踐行工匠精神的企業或者企業的個人以獎勵,從而在全社會的范圍內樹立追求工匠精神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