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 中國人民大學
前言:基于我國基本國情,對婚姻法做出一系列的調整,以更好適應社會發展現狀。婚姻是夫妻雙方在法律層面認可的一種關系,維系婚姻關系的夫妻雙方在家庭生活中會面臨諸多問題,如財產、生育、婚姻自由等,如若不能加以妥善約束和解決,勢必會形成不可調解的糾紛事件。當前,婚姻法不斷完善,其適用性明顯增強,對減少婚姻不平等、維護夫妻雙方合法權益發揮積極的作用。盡管如此,新婚姻法中仍然存在不足的問題,因而作者對該問題做進一步分析。
為增強婚姻法的適用性,減少或規避婚姻不平等現象,維護婚姻關系中夫妻雙方的合法權益,應對新婚姻法加以完善。自新婚姻法實施以來,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其特點主要表現為:
首先,兼顧法治與德治。夫妻雙方婚姻關系的確定,需要法律認可,但雙方對彼此忠誠與信任屬于社會道德范疇。新婚姻法調整過程中,充分將社會道德規范內容融入法律體系中,以期順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同時也能為我國司法實踐開辟新路徑。從根本上看,法治具有強制性,德治更具人性化,通過將德治和法治的有機結合,進一步豐富婚姻道德內容,將其作為婚姻法律層面的補充,更能為現代婚姻家庭制度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1]。
其次,關于婚姻關系解除方面的內容有所補充。舊婚姻法中,夫妻雙方離婚的手續辦理流程不夠規范,其相關程序違背婚姻自由原則。對此,新婚姻法中加以調整,補充離婚方面內容。特別是在離婚程序和流程方面,對夫妻雙方財產加以明確劃分,提供合理的財產分割方法,不僅提高執法部門的工作效率,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優化離婚程序,節省時間。與此同時,新婚姻法中關于離婚內容的補充,為執法人員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據,實現離婚案件處理的公平化。
最后,關于婚姻家庭中的違法行為加以遏制。從現實社會層面看,對婚姻家庭違法行為做出更為明確的規定,如“小三”、“家庭暴力”等,嚴重威脅婚姻關系的穩定。所以,相關部門從該方面著手,加大對婚姻關系受害者的保護力度,對家庭暴力、非法同居等做出明文規定,既保障了婚姻關系中夫妻雙方的人身權益,又彌補人身安全方面的缺失,同時對穩定婚姻關系發揮積極的作用。由此可見,新婚姻法的補充與調整,更具與時俱進的特性[2]。
新婚姻法完善過程中,進一步對婚姻關系中的個人財產、共同財產做出合理的規定。舊婚姻法中,關于婚姻財政問題的規定相對較少,而社會離婚案件處理中,多數涉及到夫妻雙方財產分割問題,不利于案件的審理和判決。新時期,婚姻關系一旦發生改變,財產歸屬問題往往更容易引發社會問題。基于新婚姻法,對婚姻關系中夫妻雙方的個人財產、共同財產有明確的規定。同時,對于雙方財產分割,有部分法律內容為依據,而在離婚案件審理過程中,可從法定財產、約定財產等方面進行多重考量,有效規避夫妻雙方因財產分割而造成的矛盾激化問題。
近年來,家庭暴力事件屢見不鮮,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家暴行為中,女性往往是受害者,這也是婚姻家庭關系破裂的一大隱患。新婚姻法中,相關部門人員針對婚姻關系中,遭受暴力行為作出明確的規定,鼓勵被家暴者積極利用法律武器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以保護自我。意外家庭暴力婚姻案件處理中,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為案件審理的考量提高難度。自新婚姻法中對家庭暴力行為加以明確界定,可從多方面對施暴者給予處罰和保護受害者,并將其與婚姻財產分割因素相聯系。通過對家暴行為的規定,可有效減少社會違法行為,為維護婚姻關系穩定與和諧創造有利條件,同時也加大社會的家庭暴力打擊力度[3]。
隨著人們生活壓力加大及社會道德文化水平的降低,對婚姻的認識及保護意識明顯較弱,使其在婚姻關系中成為弱勢的一方。近年來,我國離婚案件越來越多,涉及的事由更為復雜多樣,其中不乏為婚姻關系當事人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這依然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新婚姻法中,增添關于婚姻法法律救助和責任的內容,從根本上加大對婚姻關系中受害者的保護程度。基于此,在婚姻關系中的受害者可通過起訴的方式,尋求保護或向施害者索賠。通過新婚姻法中增設該內容,為許多婚姻中的弱勢群體提供了求助的渠道,而在法律救助實踐中,相關人員必須立足實際情況,進而對違法行為予以處罰或責任追求,充分維護受害者的合法權益[4]。
通過對新舊婚姻法的對比看,新婚姻法中增添無效婚姻內容,是一大亮點。對于婚姻關系,涉及到財產分割、撫養權爭奪等問題,尤其對于無效婚姻而言,涉及的問題更為多樣。基于新婚姻法,對無效婚姻做出相關規定,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夫妻雙方感情破裂,出于家庭責任等方面因素,并未解除婚姻關系,處于分居狀態。倘若分居時間維系到規定時間標準,則判定為無效婚姻。但是,日后財產分割問題是后續處理的難點。其次,關于法定年齡規定方面,如當事人未達到法定年齡的婚姻不受婚姻法保護,屬于無效婚姻。新婚姻法中增加無效婚姻的內容規定,為我國司法實踐開辟新渠道,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社會矛盾,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創造有利條件[5]。
財產問題是大多數離婚雙方當事人爭議最多的問題,歷年來因財產分割不均而上訴的事件屢見不鮮。隨著社會的發展,新婚姻法中對夫妻財產制度有更為細致的明文規定,但仍然存在一些紕漏。對于婚姻關系雙方當事人而言,夫妻財產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法定財產;二是約定值財產。從法定財產看,新婚姻法中關于法定財產處理的規定尚不完善,只是通過列舉法而規定法定財產的具體處理方法,導致司法實踐中,可能遭遇超越法律范圍內的案件,加大執法部門的難度,難以公正判決。另外,從財產歸屬問題視角看,如果夫妻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出現分居的行為,該期間所獲得的財產由個人或者雙方共同歸屬的問題界定尚不清晰。所以,新婚姻法中關于夫妻財產制度方面有缺陷,亟需得以完善[6]。
自“二胎”政策登上歷史舞臺,傳統生育制度依然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在新婚姻法中,相關部門人員對生育制度做出一系列的調整,該調整是基于國家基本國策的,具有一定的適用性。然而,縱觀生育制度相關的法律規定,仍然不夠完善。就婚姻關系中的生育為而言,既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又存在倫理問題。目前,試管嬰兒、胚胎移植技術等逐漸成熟,為人類社會的繁衍生息做出卓越貢獻。可是,在新婚姻法中,關于此類技術應用后涉及到的生育問題規定尚不完善,亟需得到補充,進而規避社會倫理和道德問題,更好維護婚姻關系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7]。
無論在社會中,還是婚姻關系中,女性都屬于弱勢群體,需要得到重點保護。新婚姻法雖然較舊婚姻法更加完善,增添一系列有關維護女性權益的規定內容,但女性權益保護的內容仍然較少。例如,關于財產方面,強調有產一方的合法權益,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女性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付出內容。基于傳統習俗,“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根深蒂固,因而大多數女性在婚姻關系中既包括財產付出、又包括家庭雜務勞動、生育等多方面。所以,該方面關于女性權益的保護并不完善,要有效解決該問題,建議以“家庭貢獻度”為判定的依據,不僅能有效維護夫妻雙方的合法權益,而且也可促進婚姻關系穩定與社會的和諧,同時彰顯婚姻法法律的人性化、與時俱進性。
新婚姻法增加了關于無效婚姻的內容,但對無效婚姻的規定仍然較為籠統。如,結婚雙方未達到法定年齡視為無效婚姻的規定,未能充分考慮夫妻雙方的具體條件,倘若一方達到法定年齡,另一方未達到該標準,二者確立的婚姻關系視為無效婚姻后,則達到法定年齡一方的合法權益將得不到保障。所以,在婚姻法中,增加無效婚姻內容,應盡可能的縮小范圍,將具體情況細化,以保障更多當事人在婚姻中的合法權益[8]。
結論:新婚姻法的調整,以社會發展現狀為重要基礎,基于現實因素的考量,對舊婚姻法加以完善補充和調整,使之更具時代性的特征。從廣義角度看,新婚姻法更能滿足現代社會家庭關系中的婚姻裁定,彰顯其優越性,但其在進步的同時,還面臨著一定的不足,如夫妻財產制度有紕漏、生育制度不完善、關于女性權益保護內容較少、無效婚姻的規定相對模糊等,亟需相關部門對婚姻法加以深度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