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舟 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云南監測站
引言:想要增強企業綜合實力,需要提升會計工作的質量,而在日常工作中也要按照新會計準則展開,積極營造出和諧的企業內部環境,進而為會計稅收籌劃活動的推進夯實基礎。想要滿足企業對于會計工作提出的相應要求,讓會計信息實現共享,貼合市場需求,就應當對諸多關鍵環節加以嚴控,如此提升會計稅收籌劃的水平。
關于新會計準則下的稅收籌劃要介紹長期股權投資、收入確認時間以及折舊核算等。
(一)長期股權投資方面。長期股權投資屬于如今企業在發展中有效減免風險所運用的比較有效的理財形式,能夠為企業帶去重要的收入,如此也是企業需要繳納所得稅的重要構成。新會計準則針對企業的投資類別和形式展開調整,同時也對股權投資其核算形式加以調整。
(二)收入確認時間方面。新會計準則對企業銷售的商品規定一定要滿足相關的條件才能歸為收入,稅法也對計稅收入的確認時間和新會計準則有所出入,會計準則更為注重商品所有權的轉移以及貨款的結算時間。因此各個銷售形式對于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規定的也不一樣,只要公司能夠合理的出具規定的收入確認條件就出現了納稅義務,而納稅人則是選擇見款再開票的方式也讓納稅被延緩,例如分期收款以及代銷等,運用結算形式會對收入確認的時候造成影響從而延緩納稅。
(三)折舊核算方面。新會計準則針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形式提供多種選擇,準許在固定資產其實現的形式上和之前預估出現差異時及時調整。事實證明,將折舊年限縮短能夠讓后期的折舊費用向前移,而前期的利潤則是后移,如此有效的將納稅的時間推遲[1]。
(一)新會計準則和稅收籌劃的關聯性。如今大眾對于新會計準則和稅收籌劃沒有予以相同的重視,透過對于新會計準則的參考提升稅收籌劃的能力,從而取得稅收目的。及時的取得資金時間價值,進而用會計收益調整的形式減少稅率,在新會計準則和稅收籌劃彼此協調的狀況之下,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較為突出的增加。
(二)新會計準則下企業增強會計稅收籌劃的意義。稅收籌劃針對的是合法的稅收行為,諸多違法行為是不包括在內的。新會計準則之下,在稅法可接受范圍內展開稅收籌劃能夠有效的減少企業的納稅負擔,進而取得稅收零風險的終極目的[2]。
(一)企業管理層專業水平比較低。諸多企業之中其中高層的管理人員對于公司的營運管理能力都比較高,不過對于企業稅收籌劃這塊的專業化水準比較低。高層管理人員并沒有接受過較為專業的會計知識和理念等培訓和進修,所以關于企業稅收籌劃這一塊并沒有切實有效的對公司員工提供指導和管理。
(二)企業財務人員專業水準有待提升。企業的稅收籌劃屬于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要求企業會計人員能夠切實掌握專業的財務管理知識和內容,同時也要求財務管理人員要對國家稅法的相關條例和規定有較為明晰的把握。只是在新會計準則出臺和實施之后,盡管各個企業都有遵照國家的政策和命令展開工作,要求遵照新會計準則的要求和標準讓會計工作和稅收籌劃等經由財務人員展開調整和改革,只是因為一些財務管理人員針對新稅法和新會計準則的有關內容上存在了解和掌握不足,而在詳盡的實施中有盲目且不規范等現象[3]。
(一)增強企業會計從業者的風險意識,及時關注政策變動。整個企業營運和管理等環節都有著諸多不可控的動態變因,同時經濟市場里也存在著諸多的多變性和復雜性特性,所以整個企業在發展中對于風險預防的意識一定的要建立,這點很重要。始終保持著警惕狀態能夠針對可能出現的對企業帶去風險的環節加以關注,進而事先做好風險預估和應對等計劃的制定。
(二)加強和稅務機關的溝通,對稅收籌劃方案及時調整。不論是何種稅都要求在納稅范疇的界定上留有一定的余地。對于稅法沒有明確的規定的行為,稅務機關需要自我判斷確定其是不是需要納稅,是否屬于納稅行為。常規的稅收籌劃里,稅收籌劃人員需要始終和稅務部門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和溝通,甚至是在一些較為模糊或者是展開的新業務的處置上取得有關部門的認可,而后再展開詳盡的籌劃行動,這是絕對重要的一點。
(三)對企業財務管理的規范和專業等有所提升。會計稅收籌劃工作針對企業的營運較為關鍵,應當依法納稅,遵照國家的新會計準則積極展開財務管理工作的革新。構建起較為完備的財務管理工作體制,讓財務管理工作較為規范。而且遵照國家稅收政策針對稅收籌劃加以調整,確保稅收籌劃的合理且合法。
結束語:稅收籌劃工作其質量會對企業的營運效益產生較大影響,而在新會計準則實行的大背景下,國內諸多的稅法政策都在加以調整,企業應當及時對應稅法的變化狀況以及新會計準則等展開稅收籌劃方案的調整和優化,如此有力的提升企業成本的產出率,讓公司的發展和財務管理等工作在質量上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