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李笑穎 黃蔚艷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農村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在政治上仍然相對處于落后地位。眾所周知,旅游業的發展能夠帶動某個區域的發展。因此,對于鄉村來說,發展鄉村旅游業無疑是一個推動鄉村發展的契機。但是,鄉村振興戰略在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同時,也會對鄉村旅游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要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科學合理的發展鄉村旅游業。
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基于解決“三農”問題而提出的戰略方針。從概念看,“鄉村振興戰略”是針對“鄉村”的,而不是“城市”,這說明鄉村在國家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因此,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不斷提高村民在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和受益面,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1]。
從功能定位看,國家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用20個字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只有按照具體的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才能更好的實現鄉村現代化。
鄉村旅游是指在鄉村區域內,以農村本身的自然景觀,農林牧漁副生產景觀,民俗文化,農家生活場景等資源為基礎的一種新的旅游經營活動。它主要包括:鄉村觀光旅游、鄉村休閑度假旅游、自然生態旅游和鄉村民俗體驗等方面。鄉村旅游的最主要動機是尋求一種原生態的、沉浸式的鄉村獨特體驗。
鄉村旅游是連接城市和鄉村的紐帶,它不僅促進了城鄉之間社會資源和一系列文明成果的共享,也為城鄉差距的縮小做出了很大貢獻,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鄉村旅游業具有生態性、多樣性、服務性、鄉村文化性等特點。
近些年來,全國的鄉村旅游建設正在火熱進行中,鄉村旅游發展已經成為農村發展、農業轉型、農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無疑成為鄉村旅游發展的又一催化劑[3]。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在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兩者既會相互促進又會相互制約。
3.1.1 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本質上具有共同的發展理念和資源依賴
鄉村旅游是旅游者在真實的鄉風民俗,古樸的鄉村作坊,悠久的民間文化和美麗的自然風貌中游玩、學習,體驗鄉村生活的一種活動。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為了提高鄉村農民的收入,減小城鄉差距。而鄉村振興戰略也是在依賴鄉村整體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基礎上,為了更好的解決農村、農業、農民問題而提出來的。因此,兩者本質上具有共同的發展理念和資源依賴。
3.1.2 鄉村振興為發展鄉村旅游創造基礎和條件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使鄉村產業變得多種多樣,環境得到了美化,基礎設施也得到了完善,這為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創造了堅實的基礎和條件。
3.1.3 鄉村旅游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鄉村旅游的發展對鄉村經濟的貢獻日益增加,表現在:首先,鄉村旅游業可以作為精準扶貧的策略,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帶動整個鄉村的經濟發展;其次,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加大鄉村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再次,發展鄉村旅游增加了許多就業崗位,使當地的居民生活得到改善,從而推動了社會生產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穩定;最后,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鄉村生態環境的改造,推動鄉村整體建設,促使鄉村實現可持續發展。
3.2.1 鄉村旅游可能會使鄉村文明受到影響
由于目前的鄉村旅游發展更側重其帶來的經濟效益,從而忽略了鄉村文明。首先,在發展鄉村旅游的背景下,當地居民之間出現了惡意競爭行為,嚴重地破壞了鄉村淳樸的“民風”;其次,在搞文化創新的同時,忽略傳統鄉村文化的本性,逐步趨于城市化,使原本的傳統文化失去“鄉土氣”。另外,隨著鄉村旅游的盛行,去鄉村休閑度假的人也越來越多,安詳穩定,恬淡自足的鄉村生活變得聒噪、雜亂無章,使“鄉音”發生了變化。
3.2.2 鄉村旅游可能會導致鄉村生態遭到破壞
鄉村生態環境是一個脆弱的整體,很多地方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缺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面對相對于未開發鄉村旅游之前的人流、物流、車流急劇膨脹所帶來的成倍增長的各種污染無所作為,特別是農家樂旅游,普遍存在污染排放無節制、無處理的情況。
3.2.3 鄉村振興戰略如果制度不完善將制約鄉村旅游發展
第一,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自駕游變得盛行,但是由于鄉村停車場較少,就出現了道路兩旁停滿車的畫面,再加上鄉村道路窄的特點,鄉村堵車成了一種普遍現象,這就嚴重影響了游客們的心情,大大降低了游客們的體驗度。第二,為了更好的發展休閑旅游,政府部門對外部投資商的評判缺乏依據。一個信用差的投資商,有可能在產業不景氣的時候“跑路”,這就造成了產業危機,最后間接制約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第三,鄉村戰略中土地流轉問題沒有得到合理的解決,這就是鄉村旅游的產業化、規?;l展受到嚴重制約。土地既是鄉村的主體資源,也是鄉村旅游的基礎,但是由于受到鄉村土地制度的制約,使鄉村土地使用的分散性和鄉村旅游的集中性產生矛盾。
加強對鄉村旅游發展的組織領導,明確管理職能。成立專門的旅游發展委員會,研究制定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措施,解決鄉村旅游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統籌協調市場監管等工作。旅游發展委員會下設相對應的旅游管理部門,發揮不同的管理職能,負責不同的日常工作。出臺懲罰措施,對于一些違法違規和違反道德的事情都要有相應的懲罰措施,一經查出,嚴懲不貸。
智慧鄉村就是以現代先進的互聯網技術為依托,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建立智能化文化、產業為目標,創造集休閑旅游、文化體驗、農耕養殖等多功能業態環境[4]。智慧鄉村不再有空間距離的制約,能夠極大地調動人們的參與性。智慧鄉村建設包括智慧旅游、智慧工作、智慧交通等方面。
智慧旅游即智能旅游,是一種以現代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使旅游景區、景點、交通、住宿、餐館等資源得到系統化整合,并服務于游客、旅游企業以及政府旅游職能部門的全新的旅游形態。在進行智慧旅游建設時可以從智慧體驗、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智慧營銷四個方面來著手。
智慧工程是指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及聯網應用工程。當前,不少農村由于青年男子外出打工,鄉村治安防控成為薄弱環節,加強公共安全的防控是打造智慧鄉村的關鍵。通過進行智慧工程建設,農民可以隨時隨地知道自己家中的情況,使他們出門很放心,睡覺很安心,生活很舒心。
智慧交通是利用互聯網應用平臺解決農村出行難的農村生活服務開放平臺,擁有打車、汽車購票、公交查詢、定制班車等出行服務功能。該平臺由智能指揮平臺、手機APP和公交車、出租車、客運站等服務實體構成,民眾可根據自身出行需求,進行預約,獲取方便快捷的出行服務。鄉村智慧交通的建設也可以使各個鄉村連接起來,使鄉村交通更加便捷高效。
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結合,在大力建設生態綜合體,特色小鎮等農村新型業態,提高物質文明的同時,還應在全村開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的表彰活動,逐漸形成尊老愛幼、鄰里和睦、文明禮貌、崇尚科學的精神文明環境。只有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兩手抓,才能使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讓文明遍布全村,讓文化深入鄉情,為加快推動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使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共存。
要保證在對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既要保護好鄉村的生態環境,也要保護好鄉村的原本性。在對鄉村旅游項目進行開發的過程中要進行合理的、科學的規劃,不要因為一時的利益而對鄉村環境和文化造成大量的破壞。
首先,在對鄉村旅游項目開發的過程中要做到未雨綢繆,提前進行環境保護的規劃,使鄉村旅游項目的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問題之間能夠得到有效的平衡。其次,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在合適的地方進行旅游項目的開發,比如對一些古老的建筑進行資源的挖掘,使一些快要損毀的古老建筑能得到重視,從而進行相應的保護。因此,在鄉村旅游項目的開發過程中要充分地挖掘當地的旅游資源,同時也要對環境進行必要的保護,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進行合理有益的開發,使鄉村旅游項目的資源優勢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促進鄉村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總之,鄉村是一個復雜的生態和社會系統,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不僅涉及生態問題,更與產業發展、鄉村建設、人民幸福等方面密切相關。只要用科學合理的方法趨利避害,著力處理好幾個發展中的關鍵問題,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