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 娟
雖然國資國企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但是僵化的國資國企體制也阻礙了社會的健康發展。為此,我國已經將加快國資國企改革提到了具體的日程之上,進而改變經濟發展現狀,從而提高經濟發展水平。
如今,我國逐漸沿著國資國企改革規化,推進改革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第一,構建了國有企業改革“1+N”政策體系,制定改革工作路線,指引改革工作的有效推進。第二,確定了具體的改革試點,以試點改革的成功經驗為改革方向。試點的主要改革工作如下,一是著力優化機構,提高其工作效率以及為人民服務的水平;二是根據國資國企性質,進行分類,促進其有效發展;3.深化改革混合所有制經濟等等。第三,由于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出現了“供需錯配”的問題,極大地浪費了社會資源,不利于提高經濟發展水平,我國有必要改變經濟發展現狀,加大優化配置資源力度。在這種發展背景之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孕育而生。而“三去一降一補”則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去”主要是指:產能、去庫存、去杠桿;“一降”主要是指降成本;“一補”補短板。第四,在新的發展階段,各大企業的制度逐漸完善。然而,國資國企卻按照以往的企業制度開展各項工作,阻礙了自身的發展速度,不利于發揮在社會經濟引領作用。在新的階段下,我國逐漸深入地研究現代企業制度,并根據國資國企發展現狀的基礎之上創新發展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國資國企制度,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經過國家不斷地努力,國資國企已經發展了變化,呈現了新的發展局面。不過,國資國企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為此,我國應該繼續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措施,加快國資國企轉型與升級。伴隨著十九大的順利召開,我國的國資國企改革擁有了新的引領方向。因此,我國深入地貫徹與落實十九大報告中關于國資國企改革的政策,為社會經濟提供發展動力,提高社會經濟發展整體實力。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了,國資國企改革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關于國資國企改革的方向與目標,方向:構建完善的體制,優化經濟結構,目標:提高國資國企發展效率與發展實力,以期取得最大化經濟效益。在這種情況之下,國資國企改革的具體實施者應需要以大局出發,多維度地思考改革內容,以便保質保量的完成改革任務。
伴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地深入,經濟全球化不斷地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形式愈演愈烈。在此種情形之下,我國國資國企不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挑戰,而且面臨著發展機遇。如今 ,我國采取了諸多措施,加快國資國企快速發展,釋放社會經濟發展活力,壯大國民經濟,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提高自身在國際上的地位。
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國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國資國企改革策略。與此同時,我國需要積極地促進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等社會經濟形式的發展,提高整體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一般而言,國資國企擁有著多種類的發展資源,也擁有著強大的資金規模作為發展基礎。不過,我國的民營經濟處于發展弱勢。 基于此,我國有必要根據民營經濟發展需求,提出一些關于發展的優惠措施,為民營經濟創設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社會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具體如下,第一,確保民營經濟發展的公平性。比如,在政府招標中,我國需要選擇一定數量的優質民營經濟形式的企業作為招標對象,保證其獲得競標的權利,進而確保民營經濟發展的公平性,從而提高其經濟發展活力。第二,完善溝通渠道,促進民營經濟快速發展。也就是說,政府與民營經濟主體應該建立良好的關系,積極地了解民營經濟主體發展困境,主動地為其解決發展問題。而完善溝通渠道則能夠讓民營經濟主體反映問題,激發其發展活力。第三,構建產權保護機制,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如果國家發現侵權行為,就需要嚴厲打擊犯罪行為。在這種情況之下,民營企業才會更好地加快自身的升級與轉型,提高自身發展質量,以此適應當代人對其的需求。
為了提高預算工作水平,增強預算資金使用效率,我國需要加大對預算資金的公開力度,讓社會公眾清晰了解預算資金的使用范圍。與此同時,我國需要明確中央與地方管理財政工作的權利,提高財政工作效率。除此之外,我國需要完善稅法,規范各大企業的納稅行為,提高稅收工作水平。 另外,我國需要構建關于地方政府舉債融資的體系,保證地方政府按照融資工作步驟順利推進工作,降低其在融資過程中所產生的財務風險,促進其穩定發展。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國逐漸改革金融體系,引導其健康發展。由于各大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發展問題,我國有必要為其建立一定的保障機制,降低其所發生的經濟損失。如,我國需要深化改革保險行業,充分發揮其在社會經濟之中的價值。
1978年,我國實施了改革開放政策,并積極地與國外進行交流,進而促進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從而提高自身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各大領域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以往,我國主要根據西方國家發展經驗,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發展自身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如今,我國整體發展形式已經不能同日而語。因此,我國需要開辟新的發展路線。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之下,創新越來越成為社會發展的內在重要驅動力。基于此,我國需要加快技術創新和技術變革,以便實力跨越式發展。具體如下所述,一方面,培養技術型人才。國家需要加大對學校的資金投入力度,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提高技術教學質量,為社會輸送技術型人才。另一方面,為企業的技術水平發展提供優惠政策。倘若企業積極地研究新技術,國家就可以為其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支持,確保企業順利推進技術研究工作。
汾酒集團與山西省國資委簽訂了2017年度以及三年任期經營目標責任書,被外界稱之為“打響了山西國資國企改革的第一槍”。在這種發展背景之下,汾酒集團的經濟增長速度不斷地加快。而汾酒集團取得經濟成果的原因之一就是其運用了契約化管理方法。具體如下,第一,構建股權激勵體系。也就是說,倘若企業內部工作人員能夠積極地落實發展任務,主動地提出改革建議,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等等,就可以根據其具體表現情況,對其分配一定的股權,調動其工作積極性。第二,明確崗位的權責機制。即每個崗位上的工作人員需要承擔自身的職責。如果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或者專業素養不高等,就會被相關人員追究其責任。第三,保證工作考核的動態化。在現代社會下,企業可以應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等,隨時記錄工作人員的信息,動態地分析他們的工作成效,以此確保對其進行工作評價的科學性與準確性。第四,積極地選聘經理人,強化干部任用的契約化。為了保證國資國企改革質量,我國有必要提高契約化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國更加需要貫徹落實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資國企轉型,提高國資國企發展水平。本文主要闡述了四種加快國資國企改革的方法。即我國需要“大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術變革”、“充分運用契約化管理方法,縱深推進國資國企改革”,進而提高國資國企的綜合實力,從而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