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 農
(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黃石市分行)
近年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大力倡導,金融監管部門全力推動下,各商業銀行積極行動,全面發展小微企業的各項業務取得了顯著成效,極大地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的各種矛盾。在實際工作中,雖然通過運用金融科技較好地彌補傳統金融機構在服務小微企業過程中的擔心和不足。但是,仍然存在不少急需解決的問題,下面就金融科技在小微企業信貸風控管理中的應用,提出幾點建議。
其一,經營特征:數量龐大,家庭式管理水平落后,規模較小,技術落后落后,創新能力不足。其二,財務特征: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信息不透明,不規范,融資能力弱。其三,生命周期特征:中國企業平均壽命7.5歲,民營企業平均壽命3.5歲。其四,行業特征:小型加工制造,零售貿易,餐飲服務等。
其一,信息收集難度大,小微企業客戶數量龐大,涉及面廣,而且存在較多的異常值或缺失值。其二,盡職調查成本高,不僅盡職調查的成本高,且盡調用戶的體驗不佳。其三,風險預警針對性弱,風險預警顆粒度大,針對性偏弱,容易造成優劣客戶區分度不清晰。其四,風險甄別實用性差,甄別維度單一、或者預警方式與甄別方式易于造成誤判。
2016年3月,全球金融治理的牽頭機構——金融穩定理事會對金融科技做出了初步的定義,即金融科技是指通過技術手段推動金融創新對金融市場機構及金融服務產生重大影響的業務模式,技術應用以及流程和產品,實質是金融科技以大數據為基礎,通過各種前沿科技的應用,實現金融服務效率提升,交易成本降低以及客戶體驗的感受。
盡管金融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在小微企業的營銷和風控管理上,成效顯著,但畢竟還是初始階段。存在諸多盲點。
數據孤島是制約金融信貸業務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政府銀行,互聯網企業和第三方征信公司掌握的信息資產難以在短時間的互聯互通。
從而導致信息不對稱,不透明以及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欠佳,帶來大量的多頭債務風險和欺詐風險,類龐氏欺詐案件層出不窮,使得金融機構的風控能力和風控效果大打折扣。
數據生命周期的每一個環節都存在安全隱患,從數據的收集和產生,然后到存儲使用傳輸共享。在這期間隨時會遇到各種安全問題。就是數據產生以后存取時可能會被篡改和盜取,使用傳輸的時候會被攻擊,共享時會被利用,偷取時會被販賣,最后導致數據失真,從而影響金融機構風險預警監測的失效和誤判。
由于小微企業的特殊性,在金融科技時代,為快速獲客,達到規模的快速提升,一般會在客戶的識別準入,風險偏好上形成一套較低標準的產品體系,從而造成風控體系的標準與產品體系的不一致,影響全面風險管理的有效實施。
隨著金融科技化潮流的不斷發展,作為金融細分領域的信貸風控模式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和演化,金融科技的發展,從根本上推動著風控模型技術和模型能力的演化進步,從傳統的基于經驗的專家模型到量化的線性評分模型到現在復雜結構的非線型模型,特別是針對小微企業特征的信貸風控,更是從傳統的全手動風控到半自動風控演化到現在的全自動智能化風控模式的升級。
信貸風控模式的演化經歷了從傳統風控到智能風控的過程。通過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升級發展。信貸風控的初級階段,是全手動信貸風控模式,主要是以人工經驗為主的專家意見模式。這種模式有利于客戶經理深入了解企業獲取足夠多的軟信息,但這種信貸模式最大的局限性是過于依賴專家的信貸經驗和缺乏成效的人海戰術,無法適應小微企業的小、散、頻、急的信貸特征,更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從而影響金融機構的積極性。信貸風控的中級階段,是半自動信貸工廠的風控模式,隨著信貸理念的進步,信貸流程的自動化水平逐步提升,小微信貸業務逐步開始邁入半自動的信貸工廠模式,這種模式是按照流程銀行的理念,對涉及信貸業務的整個流程進行分析梳理和判斷。簡化流程,并將各業務節點進行標準化設計,通過批量化操作,降低風險成本和操作成本,實現收益覆蓋風險和成本,同時促進了大型銀行介入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積極性。信貸風控的高級階段是全自動智能風控模式,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廣泛應用,特別是金融+科技的有機結合,為信貸風控流程全自動化,智能化處理創造了條件,通過建立大數據選客控險,模型化系統排險,智能化預警避險等智能化全流程風控機制,形成普惠金融服務數據化,精準化,自動化,智能化新模式。
由于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最大的難點是信息不對稱,不透明問題。而我國信貸數據資源的80%以上,掌握在各級政府部門手里。由于各種原因,各地各部門各行業仍然存在著“各自為政,信息壁壘,信息孤島的問題,從而嚴重影響各項工作的開展以及由此帶來的各種信息安全隱患。未來,應將信息開放共享理念上升到國家層面,由政府構建全國統一的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打通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信息資源,做到數據統一,同步更新,同源發布,最大限度地發揮數據的使用效益,從而解決金融機構的后顧之憂。
金融是高風險行業。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金融科技的分析運算能力可以幫助金融機構構建一套針對小微企業進行全方位的數據風控體系,科學完整的風控體系必須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實現,從前端獲客,客戶評價,客戶服務,再到客戶管理的全業務閉環流程。在各個環節上做到準入底線,風險偏好,客群管理,信息共享四統一。實現信貸業務貸前準入審核,反欺詐風險評估,貸中償還能力評估,貸后異常行為實時監控預警等全流程信貸業務風控及畫像解決方案,杜絕欺詐,降低貸款不良率,使貸前,貸中,貸后各方面達到有機統一,從而實現全流程風險防控,全口徑風險監測,提升風險管理的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金融機構的各項業務無紙化、電子化的趨勢越來越普及。未來,小微企業貸款將更多的采取由借款人在銀行提供的設備和系統中自行辦理,不需要簽訂各種紙質的文本資料,而是生成一些電子信息和數據。一旦這些電子數據出現缺失,將會產生各種風險隱患。特別是當貸款出現逾期,向法院提取訴訟時,由于電子數據的不完整產生的糾紛以及敗訴的案例比比皆是。在現實工作中,金融機構應加強和完善電子數據的管理,防止電子交易數據在傳送處理和存儲過程中被篡改或丟失。并對電子合同,單證等數據電文以及與客戶往來交易信息進行長期保存,已備隨時可以提取,作為證據使用,并將納入整個風控體系之中。
普惠金融是世界性難題,多年來社會各界包括銀行界一直致力于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數字技術在普惠金融領域的嘗試應用已經證明,借助金融科技全面重構小微企業信貸服務務體系,可以有效提升普惠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覆蓋率,推動服務小微企業的成本不斷降低,從而激發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積極性,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優化完善系統,開發金融新產品,調整信貸結構,真正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助力實體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