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帥帥 李京泰 黃思維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留心就會發現,管制出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我們的生活聯系的非常緊密,比如我們常說的較寬范的經濟管制,還有我們當今更關注的健康、安全和環境管制,這些無不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那么我們政府為什么要給與社會這么多類型的管制呢?這些管制又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呢?難道管制帶給我們的只有好處嗎?或許這個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究。學過哲學的朋友都知道,凡事我們都要辯證的看待,從中才能得到更全面,更有說服力的結果。因此本文就在基于這些問題的基礎上來研究管制問題。
本文用一些基本的經濟理論,著重從一些實際的案例著手,多方面、多角度來探討我們的管制,深入分析各種管制措施的前因后果,真正徹底的去認識管制,理解管制,評價管制。讓我們對于管制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讓整個社會不懼怕管制,也不盲目管制,如果能做到科學的管制,那么我們的社會效益將會最大化,這也是我們迫切想要看到的結果。希望本文這種辯證觀看待管制的角度能夠得到業界的贊可,這將是本文研究的最大意義。
經濟管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見并且非常熟悉的一種管制,這種管制離不開我們的有為政府,是政府利用其擁有的主要權利和資源——強制權,來限定經濟行為人的決策。其主要方法就是對企業在進入、退出、產量和價格等方面的決策進行管制,幾乎沒有控制產品的投資和質量。
由于愈演愈烈的通貨膨脹,尼克松總統于1971年8月在整個經濟領域將各種商品的價格凍結形成制度化。兩年以后,第四階段的計劃明確解除了除原油之外的全部物價。對于原油的控制原定于1974年4月終止,但是直到里根總統上臺對于石油價格的控制一直持續不減。
至少在工業革命以來,能源工業已經是世界各國經濟中的及其重要的因素,無論是用于卡車運貨的汽油,用于辦公室計算機的電,用于家庭供熱的天然氣,還是用于制造業工廠的煤,在絕大多數的生產過程中,能源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能源價格的連續不間斷的波動在經濟周期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價格這一指標除了對能源的供求產生影響以外,數據還能夠清楚地說明:能源的價格與宏觀經濟的發展狀態有著顯著的密不可分的關系。這里主要講述政府對于原油工業的干預,主要采用的規制手段手段是價格的管制。
學過微觀經濟學的朋友會很容易的明白,根據一些基本的經濟學知識和經濟學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我們政府的管制真的有得有失,得,在于我們的產品價格降低了,更有利于市場的活躍,也能讓人民有更多的幸福感,每個人也會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失,在由于價格上限的存在,我們整個社會的福利有著很大的損失,還有包括國內供應的損失,勘探激勵的減弱,管理與服從的大量成本等等,其實這些對社會都是不利的。冷靜下來想一想,管制的成本可能會超過我們的收益。因此,管制需要從不同角度去看待,會更能全面的看清它,也能更深入的了解它。
在很久以前,大約1970年前,社會上壓根就沒有涉及到健康、安全與環境方面的管制。隨著社會的不斷快速的進步,大約在20世紀初,社會上出現了對于安全、健康與環境領域的管制,社會各界人士都為管制做出了很多努力,當時的絕大部分工作只是局限于食品和醫藥領域,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有一些消費者維權倡導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國內議事有著重大影響,而且公眾的不斷持續關注也對國內政策有著相應的影響。因此后來我們的風險與管制機構就開始出現了,如美國環保署、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消費安全委員會等。每一個機構都會在其相應的領域內發生很大的作用,一些政策的實施更要在其相應的領域內,并且每一個機構都有著其自身相關的法律責任和義務。
在我們相關機構實施相應的政策后,我們需要對于政策作用的效果進行評價,一般情況下,我們主要用收益—成本分析法來對于一些規制政策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對于管制行為的收益和成本的驗證也是非常的重要,其不但與任何特殊規制的嚴厲性相關,而且與規制的嚴厲性在不同情形下的差別有關,例如,通常情況下污染標準的設置對于新企業來說要比對現有企業更加的嚴厲,這部分主要是因為人們相信,引進一項新技術的成本要比增加現有技術的污染控制設備要小得多。然而,還有一個對新資源存在偏見而存在的潛在問題。另外,由于各行業的技術水平不太一樣,邊際成本曲線也盡相同,人們通常情況下會要求對于不同行業采取不同的標準。如果各行業的邊際收益曲線都完全相同的話,邊際成本曲線越高,最佳環境質量水平就越低,這也就體現了更寬松的管理體制。
對于如何衡量我們應有的收益這個問題,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它和我們之前的石油產業的經濟管制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在我們的石油產業的經濟管制中,我們的收益和成本是在有形的物品上來進行測量的,都有著一定的可以衡量的價格,而在健康、安全與環境管制中,我們的價格是很難衡量的,因為社會的管制努力所取得的結果很大一部分并不是顯性市場交易的結果,這就需要找到一定的標準來確定這些努力的價值。就整個社會而言,無論某一地區看起來有多么多么的重要,我們一定都不可能將無限的資源分配給任何一個受到特殊關注的區域。因為對健康、安全與環境的額外收獲對額外貨幣支出呈現出一個不斷減少的比率,我們會在用完所有機會之前很快消耗完我們的資源。明確闡述評估收益的一般的經濟學方法并不是特別的有分歧,但是經驗方法所建立的這種價值仍然處在其慢慢發展的階段。我們在這里遇到的最大問題可能就是,不能將隱性的市場作為我們的合適參考點而建立精確的風險,在進行貿易的重要性方面還有許多更重要、更復雜的難題沒有被我們完全認識,在這些情況下,要意識到我們并不是處于不受任何限制的情況下,要意識到我們一定是在有沖突的目標中權衡利弊,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有得到更多的收益。
從正文中有關石油和環境、健康與安全管制的例子中,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啟示。在石油產業的管制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以經濟管制為主的,既然提到經濟,那么我們的政府或者企業想到最多的就是個人的經濟利益,往往忽略我們的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以及我們整個社會的福利。往往都會是成就了一方而傷害了另一方。在環境、健康與產品安全的管制中,我們的成本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我們的政府做的非常好的就是,即使我們的生產成本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我們也必須這樣做,因為用這些成本換回來的一些無形的東西是我們這個社會寶貴的財富。我們最終的收益將遠遠大于我們的成本。
通過這兩個例子以及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看待管制必須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有得就有失,有些得失我們不能用金錢去衡量,有些東西客觀上容不得我們用金錢去衡量。即使有些得失可以用金錢去衡量,可能我們的管制也不會著重于那個金錢,更多的是想到整個社會人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因此,在林林總總的更多的管制中,希望政府更多的關注于整個社會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