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摘要:現實主義作家賈平凹的文學作品無論是初期清新明亮的語言特點,還是后期揭露批判的內容追求,其創作的藝術風格始終在求新求變,對文學的影響頗為深厚。而《廢都》的問世卻是賈平凹小說創作的轉折點,小說出版遭禁、讀者的爭論話語以及評論家對《廢都》的批評否定態度,形成了一時獨特的“廢都現象”。論文結合作者的創作追求,分析《廢都》的主要內容,以及對“廢都現象”表現形式的客觀認識。
關鍵詞:《廢都》;時代背景;廢都現象;表現形式
任何一部優秀文學作品的出版問世,都經過了時代的反復審度和讀者的閱讀接受為檢驗標準進行的全方位評判。現實主義作家賈平凹無疑是一位有思想、有魄力的創作才子,是我國文壇中少數風格獨特又個性鮮明的文學奇才,被冠以“鬼才”之稱,一部短篇小說《滿月兒》就讓廣大民眾對風格清新明亮的賈平凹印象深刻,然而其后期創作的《廢都》一改以往樸實之風,以大無畏的膽識沖破了長期以來被禁錮的藝術禁區,作品大膽超前的描寫,無疑激發了民眾潛藏的窺視心理,但由于其精神內涵與社會的態度極為不符,十幾年來外界對作品的質疑聲始終不絕于耳。
一、對《廢都》的認識和理解
文學是對現實的間接反映,文學的創作總是與社會的發展及時代的潮流密切相關,作者對現實認識的態度和理解,對文學最原始的創作初心和追求,勢必影響和制約著文學作品的具體內容。《廢都》融合了作者對現實的理解,寄托了作者的創作追求。
(一)作者的創作追求
《廢都》因其大膽超前的描寫在中國文壇遭禁,卻在法國獲得了費米娜文學獎。賈平凹的創作風格貼近現實生活的真實,以近乎寫實的筆觸描寫其對勞動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需求的細致觀察,表現其對社會和時代的關懷與熱愛,同時也融入了自身的辯證思考與深刻認識。賈平凹在參加民間慶祝酒會上作了這樣的坦言,“我寫作是我的生命需要寫作,我并不要做持不同政見者,不是要發泄個人的什么怨恨,也不是為了金錢,我熱愛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民族,熱愛關注國家的改革,我是以我的觀察和感受的角度寫這個時代。”[1]對于自己的創作追求,賈平凹曾這樣說過,“我的出身和我的生存環境決定了我的平民地位和寫作的民間視角,關懷和憂慮時下的中國是我的天職。”[2]賈平凹的文學作品吸收了西方作家的創造方式,賈平凹的創作實際上是對真善美的追求,也正是因為作者對整個民族的熱愛與關懷,才敢于大膽質疑和直面社會現實存在的不合理,并利用文學創作進行深刻地揭露和批評。
(二)《廢都》的主要內容
賈平凹的《廢都》以古都西安為背景,圍繞主人公莊志蝶的生活日常與情感糾葛,展現了西京城的社會風俗面貌,以及表現知識分子在物欲橫流的環境中異化和墮落的過程,和面對時代遷徙內心無所依靠的彷徨與焦灼,直面知識分子精神與命運的悲劇。《廢都》從瑣碎的日常著手來演繹人物命運的悲劇,作品對當代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的描寫,形象表現了社會變革時期廣大民眾找不到新方向的苦悶、迷惘、壓抑、沉淪等一系列的復雜心情,烘托出人文精神丟失的荒涼氣氛。
二、對“廢都現象”的認識和理解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被民眾和評論家一度批判的文學作品,《廢都》卻在剛出版問世的初期受到了民眾讀者熱烈的追逐,人們在茶余飯后討論的話題幾乎沒有離開過賈平凹和他的作品,一時間文學界呈現出奇特的現象:一邊是擁有大規模的讀者群,一邊是持續不斷的質疑批判聲;一邊是以格調低下的名義查禁,一邊是受到其他國家的熱烈追捧。在短時間內無論是賈平凹,還是他的作品《廢都》都經歷了大起大落的狀態,也因此形成了1993年文學界轟動一時的典型、獨特的“廢都現象”。
(一)“廢都熱”
北京當地的多家報刊或雜志社爭相用大篇幅的版面刊登賈平凹的個人生平介紹、發表的相關文章或作品,尤其是對其作品《廢都》及后記內容的大肆宣傳,幾乎占滿了大報小報的頭版頭條,一時間全國范圍內大肆吹捧《廢都》,抬高了賈平凹的文學地位和影響力,也煽動了讀者對賈平凹和《廢都》的好奇心。“廢都熱”的現象也讓賈平凹名聲噪起,無論是他前期還是后期的文學作品都瞬間紅遍了大街小巷,其一時炙手可熱的程度,夸張到書市剛上架的短短十幾秒幾乎被喜愛的讀者一搶而空,幾乎是賈平凹踏離家門半步就能被附近瘋狂的讀者圍堵得難以前行。
(二)難得批評
《廢都》之所以轟動文學界,引起讀者的爭論話語,正是因為在《廢都》作品中,作者賈平凹對男女情感的原始沖動展開了直白地描寫,對當時的社會主流思想而言是一種赤裸的挑釁,直接地沖擊民眾的傳統思想意識。然而在《廢都》出版乃至掀起大規模的“廢都熱”之后,對《廢都》的掃黃行動卻遲遲沒有搬上文學舞臺,不加干涉,甚至于對批評《廢都》的同志橫加指責其不懂現代社會,不懂現代人,形成了難得批評的文化怪圈。
一本書能引起眾多讀者的關注,就證明了這本書自有它的文學價值,就有傳承下去的意義。即使文學市場仍有對賈平凹《廢都》批評與質疑的聲音,但不能否定的是,《廢都》的確是賈平凹文學創作的再出發,是對文學藝術革新的探尋與摸索,更是以超前的眼光和卓越的膽識大膽沖破現代文學禁區的嘗試,借用筆鋒的描繪深刻表達作家對時代的客觀認識,赤裸裸地揭露某些丑惡嘴臉,叫人深思和反省。
參考文獻:
[1]韋建國.賈平凹談民族文學的世界性的[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1).
[2]肖云儒.高老莊評點本[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