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麗
【關鍵詞】多元化;作業評語;家長;信息化;交流
【中圖分類號】G62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9)11-0040-01
作業評語多元化是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作業評語不僅是學校和教師落實教學常規的手段和方法,更是家校交流的紐帶。它對和諧師生關系,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育教學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家長能及時了解學生在校的情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現如今由于生活壓力大,父母每天忙于工作,回家拖著疲憊的身體,如果孩子一問三不知,做作業拖拉,父母不是抱著失望的心態就是進行粗暴的教育,從而使孩子出現了倦怠學習的心理,在學校上課不專心聽講,老師提問起來,有的低頭不答、有的支支吾吾,課后作業到處出問題。
如果教師能夠針對學生的這些不良行為習慣,在每次批閱作業時,及時把孩子在校的情況告知父母,老師與家長雙管齊下,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先在作業評語中,找到孩子這幾天的閃光點,然后把它放大,告訴父母,父母再對孩子的進步表現欣喜,說一些鼓勵孩子的話,當孩子看到老師與父母對自已高度的評價一定會非常高興,暗暗竊喜,自已在老師父母眼中還是很不錯的,孩子對自己有了肯定,接著教師再提出孩子最近的一項不良習慣,如“上課喜歡做小動作”,父母看到老師的評語后,再靜心回復給老師“前段時間孩子有所進步,我非常高興,針對孩子做小動作,我會及時教誨,我相信他一定會慢慢改變,讓我們給他一點時間……”其實父母與老師的對話是寫給孩子看的,每次他都會看到父母與老師對自已殷切的期望;久而久之,孩子漸漸會擺正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學習價值觀。
再如,對于低年齡段孩子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家長可以給孩子制作讀書記錄單,進行周反饋,家長把孩子每天的讀書情況寫在讀書記錄單上,當老師看到家長在讀書條上的留言寫道:孩子讀書時每次都要讓父母督促,才去看書。老師看到這樣的反饋留言時,會主動回復家長針對這種情況的做法,同時還會主動找學生談話或在班級里告訴孩子們讀書的好處,過了一周左右當這位家長再次反饋孩子的讀書情況時,寫道:孩子最近的讀書主動了許多。這就說明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下,孩子的讀書興趣一點點在提高。孩子由剛開始的被動讀書變為我要讀書,慢慢地孩子把讀書當成是每天必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便捷家校溝通渠道
充分利用現在的信息技術手段,老師除了在紙質版作業后給孩子寫作業評語,還可以利用班級微信群、QQ群等社交網絡平臺與家長溝通孩子在作業和其它生活方面的情況。教師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與家長相互溝通,這是信息溝通的最大優勢。
有一位家長在班級“微信群”里提出了自己孩子作業書寫亂,上課不在狀態,不會聽課的問題,希望老師和其他的家長幫助她解決這個困惑,家長們在群里紛紛獻言獻策,有的結合自己的經驗談自己的的想法,有的用從報刊雜志上了解到的先進教育理念進行開導。通過家長們前期的相互交流,他們彼此將自己的成功做法傳遞給別人,也充分地調動了家長參與的積極性,這其實也是作業評語的一個有效延伸,使家長們樂意拋出自己的疑惑,積極與老師及其他家長進行交流,增進了家校的互通互助。
三、拉近了父母與孩子心靈的交流
在小學階段,學生從內心底里崇敬老師,老師說的話就是圣旨,有些孩子甚至出現喜歡這位老師進而喜歡老師的課程,老師可以抓住這一契機與學生進行紙筆溝通的無聲語言交流,“老師,你的QQ號是多少?”“老師,我們家養了一只小狗狗,你能幫我給它起個名字嗎?”“好的,那你能幫我描述一下你們家小狗外形特征嗎?”孩子在老師的誘導下還進行了作文的小練筆,何樂而不為呢?接著老師在評語中告訴孩子,他要介紹一位新朋友的加入,孩子一定會非常好奇,老師告訴孩子那位朋友就是他的父母,在三者交流之中都以別名來稱呼,漸漸形成一種“三角鏈”說彼此之間的小秘密,談論學習上的一些難題,漸漸孩子在老師與父母兩者無聲的誘導之下,把自已的思想動態,告知于父母,這樣孩子就會把自已的父母當做朋友來對待,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心理學家威廉姆斯說過:“人性最高層次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欣賞”。所以,家長在與孩子交流時,以朋友的身份靜下心來與孩子交流他們的喜、惱、哀、樂,家長要注意對孩子的評語不能用總結性的語言,而應該以發展性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把評語作為一種過渡性的提醒與希望來寫,字里行間要體現出父母對孩子成長與發展的指導與期盼。
總之,多元化作業評語對和諧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促進和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作用非常大。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個性、不同作業類型、特殊家庭孩子,實行多元化作業評語并進行作業評語互動化。讓作業評語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家長與學生之間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為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有機幫助。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