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彬
【關鍵詞】小學數學;微課;運用;優勢;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9)11-0052-01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和微博、微信、微電影一樣,是信息網絡技術發展的產物,具有“短、小、少”等特點,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網絡課程資源,彌補了課堂教學的缺陷,拓寬了課堂教學的時空。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的優勢
1.符合小學生的特點。小學生的年齡是比較小的,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課堂中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所以,小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比較側重于形象認知。對于小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微課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于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以及課后復習都是很好的工具。學生學會了自學,學會了不懂就“問”。課前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新知識所需的銜接知識點選擇微課,讓學生在課前觀看,為新課做好準備。微課短小精悍,一個議題,一個重點,都是針對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設計,非常適合學生自學。另外,時間和地點可以選擇,有很大的自主空間,只要有學習的愿望即可實現。微課也適應不同的學生,視頻播放快慢可以調節,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和接受程度控制視頻的快慢。
2.微課可將教學內容優化。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師可以很清楚地對學生的反應進行觀察,通過查看學生的反應進而獲得反饋。學生若反應較好,就說明微課的內容是適合的,若學生沒有提起很大的興趣,則說明微課教學中還有一些問題存在,在課下,教師就要對自己的授課內容進行反思了,將存在的問題找出來,并進行改正、完善,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1.在課前的應用。預習是新知識學習的起點,也是教學過程的重要步驟,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先熟悉課本知識,對于后面的課堂教學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課的使用則可以幫助學生找到預習的重點,從而大大提高預習的效率。例如,在“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預習教學中,教師在課前可將預習內容制成微課,并通過網絡群發給學生,而學生根據微課內容進行知識梳理,同時對預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標記、整理,而到了課堂上,教師通過對學生預習情況的檢查,發現一些學生對于“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實際應用”、“如何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等內容存在理解困難,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重點在課堂上進行了講解,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聽課的效率。
2.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在小學數學課中運用微課,要讓微課成為學生數學思維的引導者。數學學習不僅是掌握數學知識,還包括對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求學生通過互相討論交流來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還應通過有效的引導培養其數學思維能力,不斷提升數學素養。
3.在課后復習鞏固中的應用。復習階段是小學生鞏固記憶中所學知識的重要階段,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在這一階段,教師也可以運用微課,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小學生自制力有限,經常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認知能力不足等原因,難以完全理解教師教學內容。為此,教師可以與學生建立QQ群,將課程相關的微課視頻上傳到群資料中,請學生在課后主動下載、觀看,著重反復學習課上未理解的內容。通過這一方法,不僅學生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同時也解決了家長輔導方面的難題。例如,在學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后,部分學生依然無法對這一部分知識準確理解,對于僅對分子進行減法運算,而分母不變的計算方法難以認同,而課上時間有限,教師便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后反復觀看教師制作的微課視頻,并通過即時溝通軟件,與同學和教師進行交流探討,從而實現對相關知識的準確理解,并利用微課視頻中提供的練習題目進行知識鞏固,增強學習效果。
總之,微課教學是大勢所趨,它可以輔導原有的數學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另外,微課也是教學重要的輔助工具,它的教學使用時間比較靈活,教師可以隨時在零碎時間對學生進行微課教學,方便學生復習加深知識的理解,但是教師在使用中也要堅持科學使用的原則,不能過分依賴微課,教學內容與時俱進的同時也要符合所教班級的學生情況,這樣才能夠讓多媒體在教學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