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梅生
欠債不還,在現實生活中已經司空見慣。但許多人并不知道,有四種錢卻是萬萬不能拖欠的,否則,或許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不履行判決,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案例】 面對法院判令自己歸還肖女士50萬元借款,劉某明明有履行能力可就是拒不履行,也拒絕報告財產,甚至經法院拘留后仍我行我素。2018年11月17日,法院判處劉某有期徒刑2年。
【點評】 劉某已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也指出:“負有執行義務的人有能力執行而實施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中規定的‘其他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情形:(一)具有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財產情況、違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費及有關消費令等拒不執行行為,經采取罰款或者拘留等強制措施后仍拒不執行的;(二)偽造、毀滅有關被執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證據,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他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妨礙人民法院查明被執行人財產情況,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三)拒不交付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財物、票證或者拒不遷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四)與他人串通,通過虛假訴訟、虛假仲裁、虛假和解等方式妨害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劉某就法院的判決,有能力卻拒不履行,拒絕報告財產情況,經法院拘留后仍我行我素,無疑難辭其咎。
借款不還,構成合同詐騙罪
【案例】 林某是一名賭徒。2018年7月2日,林某駕駛租來的奔馳小車,蓄意“偶遇”多年未見的王女士,尋機借款20萬元,并以小車質押。林某轉身在賭場揮霍一空后,便逃之夭夭,去向不明。
【點評】 林某已構成合同詐騙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中也指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1)個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在5000元至2萬元以上的;(2)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名義實施詐騙,詐騙所得歸單位所有,數額在5萬元至20萬元以上的。林某根本沒有還款的意愿、借款后轉身揮霍一空、隨即逃匿、數額巨大等,明顯與之吻合。
信用卡透支,構成信用卡詐騙罪
【案例】 雖一貫游手好閑,但呂某不愿過清貧生活。2018年5月,呂某辦理了一張信用卡。盡管明知自己沒有還款能力,但他卻透支3萬余元。面對銀行催收,呂某先后改變聯系方式、住所乃至逃匿。
【點評】 呂某構成信用卡詐騙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廢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惡意透支的。前款所稱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后仍不歸還的行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也指出: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3個月仍不歸還的,應當認定為“惡意透支”,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為“數額較大”;1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為“數額巨大”;100萬元以上的,為“數額特別巨大”。呂某明知無還款能力而大量透支,透支后逃匿、改變聯系方式,逃避銀行催收,涉案金額達3萬余元,無疑當屬其列。
拖欠工資,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
【案例】 因老板楊某拒不支付5萬余元工資,5名員工不得不于2018年11月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雖經勞動監察部門責令限期支付,楊某卻無動于衷,甚至還長時間與勞動監察部門玩起了“躲貓貓”。
【點評】 楊某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規定:“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也指出:以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屬于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隱匿財產、惡意清償、虛構債務、虛假破產、虛假倒閉或者以其他方法轉移、處分財產的;(二)逃跑、藏匿的;(三)隱匿、銷毀或者篡改賬目、職工名冊、工資支付記錄、考勤記錄等與勞動報酬相關的材料的;(四)以其他方法逃避支付勞動報酬的。”第三條則表明“數額較大”是指:(一)拒不支付一名勞動者三個月以上的勞動報酬且數額在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二)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且數額累計在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楊某經勞動監察部門責令仍無動于衷,甚至玩起了“躲貓貓”,自然罪責難逃。
特別提示:本欄目點評屬律師或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意見,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