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麗
摘 要:伴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提升,城市人口對于生活的要求也在隨之提高。城市設計漸漸與建筑設計相接軌,為的是空間資源的優化使用。此外,由于近年來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為了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綠色、環保,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都提出了要合理搭配城市中的人文景觀、建筑、道路以及綠化等設計,更好的建設城市形象。
關鍵詞:城市形象;人文景觀;建筑設計;協調發展
城市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了城市空間的規劃和布置,如何合理的利用城市空間是建筑設計師在工作時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為了讓城市環境看上去更加舒服,需要通過建筑空間和城市空間之間的協調,合理規劃我們賴以生存的城市資源。城市的整體空間是建筑設計的基礎,城市設計是建筑設計的重要基奠,研究建筑設計和城市設計之間的關系,有利于人們城市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社會的和諧發展。評價一個城市的生命活力和文化內涵,可以從這個城市的建筑入手,同時一個國家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是由建筑來體現。由此看來,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息息相關,兩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維持著城市和建筑之間的平衡關系。
1 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
城市空間的規模會影響人的心理和行為,人們通常會對規模較大的居住環境感覺到舒適。較小的城市規模,也就意味著人們工作和生活的空間會相對較小,容易給人產生一種壓抑的心情。城市設計顧名思義就是根據居民公共生活的方式和內容來布置和塑造城市空間,也就造成了每個城市空間和資源的配置都不盡相同。城市空間和資源的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建筑設計的框架和結構,為了控制建筑設計視覺和空間的平衡,城市規劃采用了動態調節的方式。
建筑物是城市建筑設計的核心組成,周圍空間和場地的設計都圍繞著建筑物外觀和性能的實用性來開展,需要設計師充分了解城市空間,才能對其進行合理的控制和分配。如果缺乏了解,就無法將自己的設計理念和建筑物的實用性充分融合。合理規劃城市的資源和空間有利于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發展,因此,程式設計和建筑設計之間存在著多種多樣的關系,他們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平衡。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充分結合城市的人文內涵以及環境資源來進行設計,從而實現城市建筑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
2 城市景觀和建筑設計的協調發展
建筑設計的開展需要城市設計的引導,通過對城市人文內涵的分析來設計處具有當地特色的城市建筑風格。一個城市的建筑份風格無一不體現出這個城市歷史發展的腳步和傳統文化色彩。因此,建筑市在設計和規劃城市建筑時要對城市周圍的地段特征、區域分布和自然環境進行嚴格的考察,深入調查和研究這個城市的建筑風格,例如這個城市的地理化境、城市色彩、綠化面積等,在城市原有的歷史風貌上進行繼承和創新。尤其是作為城市風向標的中心建筑,每個來訪這座城市的人對中心建筑的印象直接影響了對整個城市的印象。因此,對城市建筑設計的評價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1)是否對城市起到了正面的影響效果,是整個城市環境和建筑設計看起來和諧統一,是否滿足城市設計和規劃的要求。2)慎重審核城市建筑的設計方案,從規劃面積、建筑風格等多方面進行考量。成功的城市建筑必須要滿足以上兩點要求,以實現城市景觀和建筑設計的協調發展,滿足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政策要求。
3 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
3.1 城市地下與地面建筑的相互協調
地面建筑是凸顯城市文化、經濟特點的顯性建筑,地面建筑的美化特色離不開與地下建筑的和諧發展。城市的地下建筑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地下商場、停車場、地鐵交通的經濟建筑以及地下給排水、供電、排污等排泄供給系統的建設,為地面的顯性建筑提供具有較強實用性以及多層利用的延伸功能的條件支持。這兩個部分的地下建筑,前者與地面建筑的和諧性體現在建筑重量的錯落承載性,后者則體現在地面建筑內部運行系統的關聯性。
3.2 街道與樓群建筑的相互促進
現如今,城市建設的許多樓層設計都特別注重住宅環境與商業價值的合理體現以及和諧發展,使土地面積的利用效率到達最大化。為住宅居民創造更便捷、更實惠的經濟生活條件,街道與樓群的關系屬于主副層次建筑,兩者的和諧性不僅取決于地理位置的方向,更取決于地形和距離的合理規劃。樓群建筑大都依附于“一線齊”的建筑方式,在保證建筑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的同時,也保障了街道建設的直線寬度和精確等距;樓群之間建筑距離的制約設計,使傳統街道的流線型設計得到了運動的延伸和通暢,此類建筑設計的和諧性體現在了由幾何比例所決定的建筑制約線與建筑形體的功能性、實用性、穩固性和建筑特色化、人性化的緊密結合。此類建筑完全符合人群的居住、生活、辦公的需要,一般來說,此類建筑不需要太強的標志性,強調對居民長期生活、工作的功能實用性的滿足,更注重于建筑的人性化設計體驗,例如說,電梯、通道、走廊的設計更應該重點體現科學性和實用性。
3.3 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相互制約
近幾年,國家對于城市的規劃要求一直處于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城市的規劃離不開經濟環境的增長。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房地產事業逐漸成為了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對大多數老百姓來說,民房的建設成了房地產開發商商品買賣的主要來源,農戶耕地的征收成為了政府規劃建設的試驗對象,街道建設成為了經濟交易的基地。城市規劃的不穩定,老百姓不能安居樂業,城市建筑設計和諧性得不到體現,主要問題存在于:其一,城市的規劃建設隨著國家領導機構的換屆選舉,得不到長遠的規劃設計,常常有“三年一說,五年一變”的情況出現。其二,部分政府單位在城市的規劃中,將建設重心放在了城市中心、橋洞、街道、廣場等大型建筑規劃中,很少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投入心力。其三,部分建筑單位對建筑材料的選取、建筑設計的合理性規劃只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忽略了可持續發展條件下的建設標準,極大的造成了土地、林木等資源的浪費。其四,部分政府單位與房地產開發商的聯合,為炒熱房地產的市場經濟,對耕地以及民用林地的侵占,以低價格進行土地的收入,再進行對外的高價售出,大多數居民無法負擔房價的增幅,導致了許多樓盤難以銷售,最后成為“空巢”樓房。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和諧,在于整體規劃的長遠性與建筑設計的人性化結合程度。
3.4 生態環境與城市建筑的和諧
現階段建筑設計更注重于節能減排的實際目標,而傳統的建筑設計理念已經滿足不了人們對于生活方式和居住水平的要求。生態環境與城市建筑的和諧不僅要求建筑設計與自然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還要保證人們居住的舒適生活環境。就比如說,傳統的建筑設計主要通過主動采暖和空調的形式控制室內環境,這種設計形式不僅會對人體造成不利影響,還會提高能源的消耗量,已經滿足不了現階段人們的綠色生活理念。據調查,很多城市的室外環境與人體感的最佳舒適度相差不大,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太陽能采暖與自然通風等技術,將室內與室外環境構建為一個整體后,再利用來自室外的熱量降低室內的耗能率,推動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4 結語
建筑設計的和諧性是城市建筑設計的核心組成,也是我國科學發展觀建設的主要途徑。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的和諧統一,需要從多方面、多角度的層次進行考慮,完善城市的規劃建設,充分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城市建筑設計中的實施。
參考文獻
[1]竇志,趙敏.試論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J].建筑學報,2002(10):54-56.
[2]杜和華.試論建筑設計與城市設計規劃的關系[J].安徽建筑,2015,22(06):20-21+29.
[3]唐娜.試論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建筑設計關系[J].北方經貿,2014(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