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梅芳
摘要: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諸多風險,企業內部審計作為一種監督控制手段,具有對企業風險進行管理與控制的作用。本文從分析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含義及其在國有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提出具體應用的方法,以探討提高內部審計管理企業風險的效果。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導向;應用
2001年國際內部審計協會重新修訂《內部審計實務標準》,內部審計轉向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模式。2004年美國COSO委員會頒布《風險管理整合框架》,使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實踐中日趨成熟。2006年我國發布《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全面風險管理在國有企業中得到高度重視,并落實推廣。內部審計通過參與企業風險管理,有效提高自身工作的成就感、獲得感。本文擬對提升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國有企業中的應用成效進行探討。
一、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含義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全過程中對各種可能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評估和分析,將風險控制融入傳統審計方法中,提高風險防范的一種風險管理手段。
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作用
一是幫助改進和完善企業風險管理體系。內審人員可以在了解國家產業政策及本行業發展狀況的基礎上,結合本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定位進行分析預測可能出現的風險,幫助管理層改進、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二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從全局的高度客觀公正地管理風險。內審機構具有獨立性,不從事具體業務活動,這使得他們可以從獨立、客觀的角度對審計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分析。
三是指導企業建立風險應對策略。內審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所從事的工作長期接觸企業風險,積累了較大的知識和經驗,能夠從專業化角度去識別風險,并向企業管理層提供風險應對策略。
四是在企業的各個層面中形成風險意識。通過對員工進行風險培訓,使風險意識貫穿于整個企業的各個層面。通過內部審計揭發了企業存在的風險問題,在員工中起到了警示效應,在員工進行的各項業務工作中樹立了風險觀念,有效遏制風險高發情況。
五是內部審計具有省力、高效的杠桿作用。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可以參考內部審計結果確定風險的發展趨勢和高風險領域,減少重復工作;相對于聘請社會中介機構,內部審計能實時掌握企業動態,將管理要求融入到風險管理各個層面。
三、以風險管理為核心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
國有企業面臨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內審機構通過風險審計對風險管理進行監督和再管理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提高內審機構的客觀性和獨立性
根據《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23號—內部審計機構與董事會或最高管理層的關系》,國有企業可從管理體制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內審工作模式,內審機構可接受高管層和董事會的直接雙重管轄,獨立于其他部門開展工作,制定內部審計相關規章制度。內審機構向高管層匯報審計結果的渠道應保持暢通,溝通及時;保持內審工作的客觀、獨立,與被審計單位的人事、經費、組織等方面減少關聯,不使自己的判斷受他人的左右。內審人員應重新定義自身的作用,內審工作不再是單純的基礎性的審查監督工作,更重要的是能夠提供更高一層的咨詢和確認服務,努力做好企業風險管理的第三道防線的角色。
(二)加強內審人員風險管理理念的培育
內部審計由“監督”向“服務”轉變。內審人員的主要工作由事中、事后審計,及時反饋查錯防弊轉變為防范審計,針對國有企業管理和控制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在事前查堵漏洞,防止資產流失,以提高經濟效益,最終增加企業的價值。《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提出了“風險組合觀”的概念,要求分析風險的時候使用風險組合的理念,所以內審人員需要較強的職業判斷能力,以國家有關審計準則以及內部控制規范等為指引,保持高度的危機感,結合實踐經驗,對高級管理層風險偏好、風險程度計算、風險征兆捕捉等及時做出專業判斷。
(三)提升內審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
《內部審計實務標準:屬性標準1210 專業能力》對內部審計師專業勝任能力的要求是“審計人員應具備履行各自職責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其他能力。審計部門作為一個整體應該具備或應獲取履行職責時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其他能力”,具體包括:一是熟練運用內部審計標準、程序和技術的專業能力;二是具備開展業務所必需的會計學、經濟學、金融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知識;三是良好的溝通技能和流利的表達能力等等。內審機構應逐步增加非會計專業背景人員,以組成有綜合能力的審計項目組,開展多種類型審計項目。新入職內審人員應在上崗前到企業分、子公司或不同職能部門實習,熟悉各項具體業務程序。
(四)強化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機制的實踐應用
1.建立健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制度
由于社會行業眾多,各行各業所遇到的具體情況各有不同,國家在規范審計制度、審計準則方面已經有法可依,然而作為一種創新的審計模式,國家法律并不可能規范到具體每個行業、每個單位的操作細節,因而在推動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國有企業中的落實方面,需要企業自身去完善自我的審計制度管理,國有企業要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完善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操作規范,在制度上給予最大的支持,使審計人員更容易執行和得到其他部門的理解與支持,從而提升審計質量。
2.以風險導向編制年度審計計劃
內部審計參與企業風險管理,由于熟悉本企業生產經營、業務流程、管理流程和戰略風險,因而容易識別相應風險,但仍應對企業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以客觀公正的角度去分析和評價企業存在的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進而確定組織年度審計計劃。
3.圍繞企業經營目標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
風險導向審計不單單是一種現代審計方法,更是一種新的先進的綜合性審計理念。它關注企業經營的各種風險點,將多種審計方法進行有效地整合組織,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以企業經營目標為出發點;二是能協助企業進行各種風險的預測;三是對風險管理是否按期發揮有效功能進行確認;四是具有咨詢職能,協助企業管理層進行企業風險管理,控制內部流程。
4.以事實為依據出具風險管理審計報告
從為公司服務的角度出發,提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審計建議:(1)報告的內容要重點關注被審計單位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情況,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分析風險產生的原因、危害、涉及的范圍,并提出防范風險的措施;(2)報告要反映風險管理運行情況的結論和改善風險管理的建議,重點突出風險活動的后果以及對實現公司經營目標的重要性;(3)說明報告的適用范圍,支持企業實施風險管理,積極參與風險管理活動。
5.創新和發展風險分析和評估方法
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不是完全摒棄傳統技術的新模式,是建立在傳統技術上的創新與改進。是將風險控制方法融入傳統審計方法中的一種創新,因而在分析和評價可能產生的審計風險方面仍然會使用傳統的數據收集、統計分析等方法,并在實踐中借助計算機審計技術,提高審計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社會行業所具有的復雜性,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國有企業的應用是一項長期探討的課題。國有企業在管理和防范企業風險時,可積極借助內部審計的力量,分析探討出最佳的全面風險控制方案,最終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蓓蓓.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在計劃階段的應用[J].北方經貿,2017 (11).
[2]王林卯.基于風險導向開展公立醫院“三產”企業內部審計[J].中國內部審計,2018 (10).
[3]胡玲玲.國外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對我國的啟示[J].決策探索(下),2018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