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琪
摘要:本文從農資流通企業經營風險成因著手分析,提出購銷存環節風險防范措施,以及建立完善的企業內控體系保障的建議,旨在農資流通企業實際經營過程中,及時發現可能面臨的各種潛在風險,并結合企業的實際經營做好相應的防控措施,力求有效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為企業長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農資流通企業;經營風險;防范措施;內控體系建設
近幾年來,農資市場環境錯綜復雜,國家“肥藥雙控”、去產能、強環保等政策落地,淡季儲備、增值稅、進出口關稅等政策調整,致使供需兩端均受較大影響。農資市場總體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對企業的運營能力及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需全面、充分、及時分析各種內外部狀況,洞察潛在風險點和管理薄弱環節,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整改,切實規避實際風險發生。否則,可能會對企業經營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因此企業必須加大對風險防范工作的重視程度,將其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要務。
一、農資流通企業經營風險的主要成因
(一)外部環境風險成因
農資商品是農業之基,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不言而喻,主要的外部影響因素包括:1.國家關于農業及農資商品相關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2.國際農資商品價格,國內煤炭、天然氣等原材料成本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3.淡旺季調整、極端氣候、農產品市場價格低迷等多重因素綜合影響,導致市場需求波動較大。
(二)內部管理風險成因
從農資流通企業財務管理角度來看,主要的經營管理風險包含:1.采購環節的供應商延伸風險,預付款資金損失和行情錯判等風險;2.存貨管理中經常存在庫存保有量水平,出入庫、在庫管理,以及有問題庫存處理等問題;3.銷售環節尤為重要,企業的經銷模式落后,傳統賒銷風險,現金收款和定價舞弊等都值得關注。
二、農資流通企業經營風險防范措施
(一)購銷存環節風險防范措施
1.采購環節
(1)加強供應商綜合評價,強化差異化合作定位。建立供應商綜合評價體系首先要對供應商進行資信評估,再結合供應商的品牌美譽度、銷售政策、供給渠道和運營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并利用信息系統進行動態化管理。要嚴格限制或審批與評級較差供應商的合作;重點加強與經營理念相同、優勢互補、經濟效益較好供應商的長期戰略合作。
(2)靈活運用合作模式,充分發揮集采優勢。集團化公司應充分發揮規模優勢,采用總部集中采購、統購分銷模式,尤其是在尿素期貨推出之際更要重視總部價格研判與期現結合操作模式。在市場行情處于上升通道時,要充分發揮戰略合作伙伴優勢,盡可能地爭取優質資源;在市場行情不佳時,要借助企業網點庫點優勢,利用聯儲聯銷、以銷定價、暫定價計息等模式,從根本上轉移企業的經營風險。
(3)及時跟蹤合同執行、預付額度,以及貨物運輸情況。農資產品價格波動較大,特別是行情快速上行時容易出現預付款金額大,但廠家發貨困難的情況,要及時跟蹤合同執行進度,確保及時到貨。農資流通企業運輸成本和進出倉成本占費用比重較高,要及時根據事先的計劃,合理安排貨物流向,同時須重點關注貨物交割的手續必須確認到位。
2.存貨管理
(1)加強市場行情研判,合理控制庫存結構。要及時根據用肥季節性特點等因素,做好市場階段性供需情況的研究,積極把握市場波段性操作機會,合理計劃、控制、調整庫存結構和規模。同時,應針對行情變化不斷調整優化營銷策略與方法,提高存貨周轉效率、加快資金回籠、降低資金占用成本,并防范存貨跌價風險。
(2)強化規范庫存管理,重視財產保險工作。要嚴格執行倉庫管理制度,規范出入庫管理程序,嚴格履行企業收發貨流程的規范要求,及時對庫存商品進行登記做好臺賬管理工作。同時,針對農資商品基層倉庫一般條件較差的情況,在做好安全保管的基礎上也要積極落實商品財產保險工作。
(3)抓好庫存盤點及有問題庫存處理。要定期、不定期的做好庫存盤點工作,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臺賬登記及時、出入庫手續到位。對于盤點中發現的有問題庫存要制定專項清理方案和目標,指定專人負責,切實落實計劃的執行,盡可能減少損失發生。
3.銷售環節
(1)改良傳統經銷模式。傳統農資經銷模式以購銷差價為主要盈利方式,在商品供過于求的情況下,行業競爭白熱化,經營風險不斷加大。要從根本上通過作物綜合解決方案、產業鏈融合、供應鏈金融等增值服務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對原有經營模式地突破。
(2)嚴控賒銷壞賬風險。首先要制定合理的銷售政策,盡可能降低賒銷額度,從源頭上控制賒賬風險;其次要優選合作客戶,針對于客戶的資信情況、履約能力、經銷情況等確定賒銷額度,建立客戶信息檔案,分類分級管理,并落實失信客戶禁入制度;加強賒賬管理檢查和考核工作,杜絕超額、違規賒賬現象。
(3)嚴防管理漏洞,防范人為舞弊。嚴格限制個人卡收款業務,并通過pos機和銀行二維碼等收款方式逐步降低現金收款比例;對于已銷未提等界定困難的銷售形式要嚴格規定審批權限,嚴防漲價前突擊開票情況發生;對于不同類型、合作規模、不同結算方式的終端客戶,要設置標準化的定價機制,防止私人牟利情況發生。
(二)建立完善的企業內控保障體系
1.規范經營業務流程
設置標準化的業務決策流程,嚴格規范內部管理體系。(1)農資流通企業因產品類別不同、經銷模式不同、區域時間不同,其業務流程都會存在差異,企業應當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優化企業內部的業務決策管理流程,盡可能做到風險事先預防工作。(2)要不斷完善業務風險評估體系,重大業務必須開展嚴格的風險和收益評估,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市場環境變化,以及可能產生的后果等多個角度進行考慮,確保經營風險可控。(3)規范標準化合同管理,如合同中的價格約定、結算方式、貨權交割、質量標準、違約責任等等,要從根本上保證合同內容的全面、規范、細化和可操作,避免表述歧義而造成風險隱患,進而確保合同能夠順利履行。
2.完善企業內控體系
逐步完善內控制度和體系,樹立業務全流程風險管控意識。(1)形成企業全流程規范管理標準,加強授權審批管理工作,確保各個節點人員都知悉自身工作職責,不斷強化各級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做到人盡其事、人負其責、監察到位。(2)對于重要的崗位須做到職責合理分配與制約,避免不相容職務由一人兼任的現象。例如,采購與倉管、入庫驗收與貨款支付、存貨盤點與倉管、存貨出庫與收款等職責不能由同一人來擔任,互相分離保證相互監督與制約。(3)抓好監督考核工作,建立期獎、風險金賠補等管理辦法。強化員工風險責任意識,尤其是一線業務員需堅持“風險第一、業務第二”的原則,落實管理政策,對違規現象堅決予以處罰,對損失進行嚴格審批、落實考核。
3.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在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須充分結合業務實際逐步健全風險預警機制。(1)建立符合企業自身特點的預警模型,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系統工具進行業務的全流程管控,將預付、庫存、賒賬等各種預警體系相關的指標、指標權重、預警值等納入信息化管理,運用于整個經營環節中,加強風險控制工作的及時性和有效性。(2)抓好全面預算工作,年初制定各類年度經濟目標,過程中及時科學明確各項子任務目標,實現滾動跟蹤各項目標完成情況,對于異常情況要及時匯報并合理調整。(3)針對農資流通企業日常經營“點多面廣”的特性,在管理過程中要強調監督審計工作,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和檢查在發現存在問題、總結經驗教訓,預警同類風險隱患、提高整體管理水平方面的有效作用。
參考文獻:
[1]顏建海.農資企業化肥經營資金的風險及對策[J].商業會計,2004 (12):22-23.
[2]李小櫻.試析企業內控機制的建設與風險防范[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 (12):113-114.
[3]雷斌.論貿易企業經營風險及防控對策[J].納稅,2018,12 (3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