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武杰
摘要:武術是我國的傳統體育項目,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受不同人群的喜愛,武術不僅有強身健體的作用,武術還可以調解心理健康,緩解學習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多的高校將武術教學引入到體育教學中來,本文主要就高校武術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進行研究,希望為促進武術教學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武術課教學;學生;心理健康;影響
據調查顯示,有15%~30%的大學生都存在恐懼、傷心、抑郁、悲觀等心理現象,嚴重者甚至出現自殺、殺人等極端事件。隨著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漸嚴重,相關部門已引起高度重視。可見,對其進行相關的干預、治療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方向。武術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可以塑造人堅強、勇敢、和諧等意志品質,對學生的心理也有著一定的影響。本文通過調查高校武術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的同時,更為當代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提供理論幫助。
一、高校開展武術教學的意義分析
武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不僅是一種強身健體的運動項目,還能調節不良情緒、培養人們團結奮進、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高校武術課程是武術在教育結構中的終極模式,而大學生肩負著民族發展的未來,其精神素養的高低決定著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高校在武術教學中,一方面,學生通過學習課程要求的套路組合動作,對其力量、靈敏、柔韌、協調等身體素質的提升起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武術文化蘊含著一種面對困境依然堅持不懈的精神,一種不屈服、不言敗的品質。當今社會,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的心理健康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替代不了武術所擁有的深厚的文化與道德素養,這讓武術在越來越多的學校承擔起教育任務。基于此,很多高校教師將武術教學作為一種手段,針對現階段高校學生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通過武術教學讓學生釋放在學習和生活中的緊張情緒、負擔壓力等,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健全人格,完善自我意識。
二、武術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大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對于學生來說,大學是心理健康完善的關鍵期。然而,高校學生學習任務重、外在誘惑多,學生面臨著多種多樣的壓力與沖擊,易形成心理問題,需要一種手段進行調節。武術所擁有的深厚的文化與道德素養,教師通過武術課傳播武術精神,學生耳濡目染體會武德思想,建立與時代發展相符的正確觀念。由此可見,武術教學可以承擔起調節學生心理的重任。
(一)武術教學對學生情緒調節的影響
武術課的特點之一是強調在練習過程中有發聲助威,練習過程中大聲的發聲,可以宣泄不良情緒,化解學生因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導致的抑郁、偏執、焦慮的不良情緒。而武術中的太極拳動作舒緩,練習過程中會讓人緊張、壓抑、痛苦的情緒有所改善,長期練習不僅使學生感覺身心輕松,情緒愉悅,學生在不經意間感受著生活中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變化,使自身修養得到提升,更能凈化心靈、陶冶情操。
(二)武術教學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影響
武術的學習,需要進行系統的訓練,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諺語,這體現出武術練習的艱辛,通過長期練習,能夠培養人頑強的意志品質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在教學中,教師會利用嚴冬酷暑的天氣進行訓練,這不僅能提高身體素質,提高學生抵御特殊氣候變化的能力,更能培養人持之以恒的毅力。長期練習會提高學生抵抗挫折能力,對意志品質也是一種鍛煉與提升。
(三)武術教學對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
由于現今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家庭過多的關愛,造成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意識與集體意識的性格,很多學生與同伴之間的交流很少,人際交往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武術教學中對學生人機關系的改善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武術精神中的“整體為上”體現著團結合作愛國主義情懷,眾多習武者用自己高超的武技保衛國家,用身軀捍衛民族尊;其二,高校的武術課都是由不同院系、不同性別的學生組成,且練習中集體練習、小組合作方式較多,學生之間通過學習促進了友情,在交流中增進了解,改善人際關系。
(四)武術教學對學生責任意識的影響
隨著金庸、古龍等武俠小說的暢銷,學生對武俠文化中的為國為民、見義勇為的精神充滿著欽佩。這些具有正能量的武俠文化,是武術文化的分支,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學習武術文化,可以培養其以身作則、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
三、結束語
研究發現,高校的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針對這一不良現象,學校應重視武術精神的傳播,明確支持的態度,努力跟上時代的步伐,提升思想觀念和科研水平,建立良好的武術學科研究環境;鼓勵學生參加武術課程的學習,更要充分利用課余體育、校外體育的鍛煉時間,組織一些武術比賽項目,加深學生對武術項目了解的同時,更提高學生對其的學習興趣。從而改善不良心理帶來的恐懼、焦慮、強迫、偏執等情緒,改善人際關系、提高意志品質和抗擊挫折的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吳志坤,王賓,徐仰才.高等院校開展武術拳操教學的可行性研究[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5(27):11-12,19.
[2]劉國立,趙瑜.武術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探析[J].搏擊·武術科學,2016(3):32-35.
[3]金華,吳文源,張明園.中國正常人scl-90評定結果的初步分析[J].中國精神病雜志1986,12(5):260-263.
[4]林如鋒,鄭松源,葉石生等.醫學生體育運動參與程度與心理健康水平關系研究[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4,31(6):42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