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勝偉 浙江農林大學黨委宣傳部

黃堅欽(左三)為農民講解技術要點
20多年來,黃堅欽埋首山林,把林間山頭當成實驗室,默默堅守,執著追求,在科學道路上不斷前行;以助農增效增收為己任,心系農民,無私奉獻,常年耕耘在技術推廣示范的第一線;他重視人才培養,注重發揮團隊優勢,把綠色科技撒遍青山綠水,積極推動農業產業提升和區域經濟發展。“羸羸老牯牛,默默數春秋;田里禾苗壯,一步一點頭。”一直是黃堅欽的日常寫照。
近日,浙江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勞模表彰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浙江農林大學博士生導師黃堅欽教授被授予“浙江省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充分肯定他在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上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從杭州領獎回到學校后,黃堅欽并沒有暫停忙碌的腳步,依然堅持工作在教學科研第一線,為服務“三農”殫精竭慮。利用這個難得的五一假期,他不僅要在實驗室里繼續忙碌、為今年暑假赴云南貴州開展精準扶貧作準備,還要進行一門特殊課程的備課,因為五一假期后,他將給部分涉農專業學生上一堂思政課,引導更多有志大學生投身鄉村振興、服務三農發展。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浙江省“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省情,決定了高水平建設小康社會的瓶頸與難點在山區,而要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必須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產業。山核桃、香榧是浙江重要的特色干果,營養價值高、經濟效益好,在山區農民脫貧致富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因種植難、良種缺乏、營養期長、產量不高不穩等問題制約了產業的快速發展和農民的穩定增收。
浙江農林大學黃堅欽教授帶領團隊,以山區脫貧致富為已任,潛心無性快速繁殖、良種選育、早實豐產等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與技術攻關,經20多年的不懈努力,先后選育了填補國內良種空白的優質高效干果良種25個,審定了填補國際空白的山核桃良種6個、香榧4個;先后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3件,登記軟件著作權1項,編制標準10項,其中國家標準1項、行業標準4項;首創了山核桃苗側根萌發,插皮接嫁接法,突破了山核桃嫁接技術難題;形成了早實豐產體系,薄殼山核桃栽培3年可掛果,山核桃、香榧4年可掛果,創造了國內干果栽培史上結果最早的紀錄。
在開展科研并取得系列成果的同時,黃堅欽始終急山區農民之所急,把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時無償傳授給農民,為林農增收增效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方便有效地傳授實用技術,他還牽頭建立了“中國山核桃產業網”,建立了“農民技術員”培訓班,開辟了“林技通”微信群,隨時隨地解答和解決農民朋友的實際問題,深受老百姓的普遍好評。
山核桃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花蕾蛆就是其中較常見的一種,每年山核桃開花期間,一些蚊子在花上產卵,幼蟲孵出后,山核桃花紛紛脫落,導致產量大大降低,甚至可能顆粒無收。黃堅欽教授領銜的團隊為掌握癭蚊(花蕾蛆)的生物學規律,初夏悶熱的傍晚蹲守草叢邊,等待癭蚊羽化。他和團隊成員研發了專用的農藥配方,進山“手把手”教林農噴灑農藥,花蕾蛆得到有效控制,保住了山核桃產量,也保住了林農辛苦一年的收成。這項技術僅桐廬縣百江鎮翰坂村1000多畝山核桃林從年收入不到12萬增加到160萬,人均增收1500元。
山核桃抗性弱,強度經營引發一系列問題,如干腐病、根腐病等。黃堅欽和團隊成員分析了山核桃土壤狀況,提出了禁用除草劑、留草保肥、減少施肥次數、合理水肥管理、強化有機肥等生態化經營的理念,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橫路經營大戶楊有發深有感觸地說,“我聽了黃教授的話,自家的山核桃林每年穩產,也沒有干腐病”。
20多年來,黃堅欽領銜的“干果團隊”始終堅持把科研與服務有機結合,在深入一線搞科研的同時,免費為林農送科技、送服務,共舉辦各類技術培訓300余期,培訓林技人員和林農2.39萬人次,培養了一批掌握實用技術的現代農民。科技改變了林農的生產經營方式,讓他們獲得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在特色干果團隊的努力下,浙江省山核桃干籽畝產量從原來不到20Kg到現在的40Kg以上,高的畝產超過120Kg;香榧面積從原來的8萬畝發展到現在的80多萬畝,產量從原來的500多噸到現在超過6000噸;產業獲得了快速發展。
截至目前,黃堅欽及其團隊的技術先后在浙江、安徽、江蘇、江西、云南等7個省90多個縣市山核桃、薄殼山核桃、香榧重點產區和新產區進行示范,推廣了一批林木良種和多個樹種的種子催芽、嫁接、容器育苗等一系列良種快繁技術,累計繁育良種嫁接苗6745萬株,結束了山核桃沒有良種、香榧品種單一、薄殼山核桃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種的歷史。相關技術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累計新增造林面積121.5萬畝,新增干果產量9.6萬噸,累計增加產值57.7億元,大大推進了山核桃、薄殼山核桃、香榧等南方特色干果樹種栽培良種化進程。
如今,身為博士生導師、省萬人計劃“杰出人才”的黃堅欽教授,擔任著國家重點研發專項項目主持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林草局香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林學會經濟林專業委員會主任等職。他和團隊的研究成果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杭州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等,他個人也多次榮獲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先進個人、浙江省新農村建設帶頭人“金牛獎”、浙江省高校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