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樹人鳳天小學 賴 建
數學是人類文明的象征,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的發展推進了人類文明的腳步,它在科學、經濟、軍事等方面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育實踐中,不能只有知識而沒有文化,不能只有技能而沒有思想。
任何一個數學公式、知識、定理的產生都有其豐富的內涵,在數學課堂上既要讓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要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數學的思想方法都包含于數學知識之中,在平時的課堂上,教師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梳理,給學生展示數學知識發生、發展、演變的全過程,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數學與科技的密切聯系,漸漸形成正確的數學觀。
片段:“三角形面積”探究。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嗎?
生1:是把平行四邊形沿高剪開后,轉化為長方形來進行研究。
生2:轉化后的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不變,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高,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底。因為長方形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通過這樣的回顧,不僅激起了學生已有知識的回憶,降低了學習難度,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讓學生體會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啟發學生思考:能否把三角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探究呢?
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可以充分發揮四人小組學習共同體的作用,讓學生自主動手操作、對比分析,輕松發現,不管什么方法,都是把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并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系,從而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整個學習過程給孩子滲透了轉化、比較、推導等數學思想方法。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和有趣現象,將這些資源進行整合或進行重組變得更加開放,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情景,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片段:在六年級下期教學《圓柱和圓錐》中引入數學文化。
師:學習了圓柱和圓錐之后,我們來了解古代的幾何。
數學文化欣賞《古老的幾何》:早在6000 年前,我國已經能夠繪制初等平面幾何中的大多數圖形。如西安半坡出土的彩陶上面的幾何圖案有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菱形、圓、長方形等。公元前1 世紀,我國古代數學著作《周脾算經》中已經歸納出直角三角形中“勾三股四弦五”的數學結論。稍后問世的《九章算術》總結了許多關于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2000 多年前,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寫成的《幾何原本》是世界上最著名、流傳最廣的數學著作,它采用公理化思想方法,系統地總結了前任積累的幾何知識。后來《幾何原本》一直是學習幾何的主要材料,它的公理化思想還滲透到法律、心理學等領域。17 世紀,《幾何原本》傳入我國。我們現在學習的“三角形內角和為180 度”“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都是《幾何原本》里的定理。
數學文化的滲透使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更濃了,喜愛的程度大大提高了。
孩子們通過講述數學家的故事,從而感受數學家們嚴謹求真的態度和不斷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通過聆聽數學的發展史,可以簡單了解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通過探究數學歷史名題,感受古人的智慧與數學的魅力,體會數學在人類文明中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生尋找規律。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通過思考、推理、運算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 倍。可見,筆者借助課堂活動來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應用,使學生在實際練習中大大提高了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提高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評價手段是教師用以檢驗一堂課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重要依據,選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能全面、準確地判斷學生的學習效果。根據核心素養的具體教學內容以及本課時想要達到的核心素養目標,教師應當選擇與素養要求相對應的多元化評價手段。
以聾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中“認識圖形”的教學為例,筆者結合教學內容,選擇符合數學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的多元化評價方式。針對“取出四個長方體,可以拼成什么圖形”這一問題,學生通過自由拼擺能夠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別以及之間的關系,比如有的學生拼成了長方體,有的學生拼成了正方體。對此,筆者讓學生兩兩合作,通過觀察長方體的上面、前面和右面,思考相對應兩個面之間的關系,然后進行正確的拼擺。在學生合作互評之后,大部分學生能夠想到從多個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比如四個2×2×4 的長方體,就能拼成一個4×4×4 的正方體。可見,筆者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不僅符合這堂課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而且有效檢驗了學生對核心素養目標的達成情況。
綜上所述,聾校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對于進一步培養全面發展的聾生有重要意義。教師在聾校數學課堂中,應當重視教學情境、教學活動及教學評價方面的策略實施,引導聾生在掌握必要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提升數學素養,加強學生的個人道德修養和良好性格形成,從而使他們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