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德十中 葉細賢
課堂提問指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提出問題,并從學生的回答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達到啟發學生思維的目的,促進學生思考并掌握知識的一類教學行為。事實上,善教者必善于提問,在課堂上有效的提問中,學生自主思考并解決問題,一定程度上也能達到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精神的作用。為此,接下來筆者結合近年來的初中數學教學經驗,重點分析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方法,旨在與同行教師交流,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
為了能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問題。教師在課堂上應努力融入更多的情感元素,同時利用初中生對事物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內心的求知欲望。其次,抓住學生思維的發散點。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的方向去質疑與假設知識點,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從而促進學生逐漸擺脫自身的思維定勢,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抓住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教師要善于發現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并以這些聯系點設計問題,這樣更容易讓學生深刻地理解知識。比如在教學《二次函數》的內容時,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觀察二次函數圖像,深化對二次函數的認識,教師可以簡單地在黑板上給學生畫出函數y=x2、y=ax2以及y=ax2+c 的圖像,在此之后,讓學生觀察并比較三個函數圖像的頂點、開口方向以及對稱軸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找到三個圖像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最后總結出a、c 對二次函數圖像有哪些影響。本次提問以二次函數圖像的聯系點為出發點,學生在對比三個不同的函數圖像中鞏固了二次函數的知識,有效地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的時機不同,帶來的結果也不同。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在課堂提問時也應善于把握提問的時機或創建好時機,激發學生對問題思維的漣漪,促進學生有效地思考問題,如此才能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發現問題,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提問的作用,提高提問的有效性。例如:先觀察下面的日歷,找出一個豎列上相鄰的三個數之間有什么聯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這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循序漸進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1)假設其中一個數為x,那么如何表示其他兩個數?(2)若這三個數之和為a,根據上面設的未知數x 列出相應的方程,求出這三天分別是幾號。(3)假若小穎說出的和是21,那么這三天分別是幾號呢?第一問可以提問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第二、第三問可以提問中等生或優秀生。以這些由淺到深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討論、探究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問題體現了知識結構的科學性、嚴密性以及條理性,且層次感更清晰。
教師在課堂上提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發展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也應該在學生思維發展的范圍內或者是稍微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若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也達不到鍛煉學生思維的目的;相反,若提出的問題太難,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不出來,也失去了提問的意義。問題的難易程度是相對的,同一個問題對于班級內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而言是容易題,而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而言就是難題。由此可見,教師設計的問題與學生個體能力水平要相匹配。如簡單的問題應提問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復雜的問題提問學習能力中等或者比較強的學生,如此才能充分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某中學為了能了解學生體能的情況,從八年級中隨機抽出部分學生進行體能測試,測試的結果分為1、2、3、4 四個等級,并且按照測試成績繪制了兩幅還不完整的統計圖,如圖所示:

(1)要求學生求出此次抽樣調查的樣本容量,并且補全條形統計圖;
(2)D 等級學生人數占被調查人數的百分之多少?在扇形統計圖中,C 等級所對應的圓心角是多少?
(3)若學校有1400 人,請你估計A 等級的人數有多少人。
這三個問題難度都不大,通過提問學生這些問題,讓學生掌握這部分的知識點。可見,以這些難度適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可以有效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總之,課堂上有效提問是師生間思想碰撞的主要渠道,有利于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由此可見,教師應高度重視課堂提問環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優化提問的方法,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