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嘉馳,羅純清,王 興
(湘潭市中醫醫院,湖南 湘潭 411100)
急性咽炎屬于中醫學“急喉痹”范疇,常由外邪侵襲或肺胃熱盛,上犯咽喉而致病,以咽喉疼痛、充血、腫脹為主要表現,發病率高[1-2]。銀黃解毒膠囊系我院名老中醫經驗方,臨床療效顯著,由山銀花、黃連、黃芩、大黃、連翹等8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活血的功效,主治急性咽炎。為擴大其應用范圍,經過系統研究,擬將其研發為便于服用且穩定性高的膠囊制劑,為廣大急性咽炎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本研究以浸膏得率為考察指標,采取正交試驗法[3-6]對水提工藝條件進行優選;以潤濕劑選擇、輔料種類篩選、堆密度測定、膠囊型號、顆粒的吸濕性曲線和CRH為指標[7-10]進行成型工藝考察,為其藥效和臨床研究奠定基礎。
山銀花、黃連、黃芩、大黃、連翹等8味藥中藥均購自湖南海川醫藥有限公司,經湘潭市中醫醫院藥學部鐘喜光副主任中藥師鑒定,均符合2015版《中國藥典》規定。黃連對照藥材(批號:110905-201119)、黃芩對照藥材(批號:110925-201125)、芍藥苷對照品(批號:110736-201136)、牡丹皮對照藥材(批號:111490-201111)均由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提供。
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湖北省黃石市恒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CP214 型電子天平(美國 Ohaus公司) ;ZF-2型三用紫外儀(上海市安亭電子儀器廠);微晶纖維素(上海恒信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糊精(上海伯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淀粉(青島海洋化工分廠);硅膠G和硅膠GF254(蘇州科同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試劑均為分析純。
2.1.1 正交試驗設計 以浸膏得率為考察指標,采用正交試驗L9(34)優選提取加水量、浸泡時間、煎煮時間三個指標。試驗設計見表1。

表1 提取工藝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設計
2.1.2 正交試驗結果及分析 按處方配比稱取藥材共70 g,加入規定量的水,浸泡至規定時間后,進行煎煮,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稠膏狀,計算浸膏得率。

表2 提取工藝L9(34)正交試驗結果

表3 浸膏得率方差分析
注:F0.01(2,2)=99.0,F0.05(2,2)=19.0。
以浸膏得率為考查指標,表2中極差R值大小顯示,各因素作用主次順序為C>A>B。方差分析結果表明:C因素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B因素具有顯著性差異,C因素無顯著性差異。從K值可以看出,A因素以A2為優,B因素以B2為優,C因素以C1為優,因此優選的水提工藝為A2B2C1,即提取兩次,分別加8倍和6倍量水,浸泡0.5 h,煎煮2 h和1.5 h。
2.2.1 輔料種類篩選 參照文獻并結合實際情況,選用淀粉、糊精、微精纖維素為輔料,研究輔料與浸膏粉混合后對成型率、吸濕性和流動性影響,優選最佳適宜輔料。
(1)成型率測定。取干膏粉318 g 3份,采用等量遞增法分別加入淀粉、糊精、微晶纖維31.8 g,混勻,制粒,成型率依次為94%、92%、91%。結果表明,不同輔料制得的顆粒收得率差異小,所以選擇淀粉作為輔料。
(2)吸濕百分率測定。將稱量瓶烘干至恒重,冷卻后再稱重,加入干燥至恒重的淀粉、糊精、微晶纖維混合顆粒,將已恒重的稱量瓶底部放入厚約2 mm的顆粒,稱重后置于含有NaCl過飽和溶液的干燥器內(稱量瓶蓋打開)于25 ℃保存,定時稱量,按下式計算各時間吸濕百分率,吸濕率(%)=(吸濕后顆粒重量-吸濕前顆粒重量)/吸濕前顆粒重量×100%。結果見表4。

表4 顆粒吸濕百分率 (%)
(3)流動性考察。采用固定漏斗法,根據休止角計算公式(tgα=H/R),求得α值。重復測定3次,結果依次為32.7°、34.5°、35.1°,平均休止角為 34.1°,均≤35°。休止角越小,表明顆粒的流動性越好,越能滿足生產要求。
2.2.2 潤濕劑選擇 考察不同濃度及用量的乙醇對浸膏粉黏附性的影響。取干膏粉63.6 g共3份,加淀粉6.36 g,按照制粒→制軟材→干燥→整粒步驟處理,計算顆粒得率。結果見表5。

表5 不同濃度及用量乙醇的制粒結果
通過觀察軟材性狀、過篩情況,發現以采用95%乙醇作為潤濕劑最為適宜,其用量為浸膏粉總量的20%~23%。
2.2.3 堆密度測定和膠囊型號選擇 根據堆密度試驗及試裝法,測定3批膠囊內容物的平均堆密度為0.52 g/mL,內容物重量應為0.35 g±10%。對同批膠囊內容物(按一劑處方量約350 g,取3份),選擇不同型號膠囊殼進行試驗,00號膠囊容積(mL±10%)為0.79 mL,0號膠囊容積(mL±10%)為0.67 mL,1號膠囊容積(mL±10%)為0.50 mL。結果見表6,可以看出,選擇0號膠囊灌裝最為適宜。

表6 膠囊型號選擇結果
2.2.4 臨界相對濕度測定 (1)吸濕率測定。在已恒重的稱量瓶底部放入厚約2 mm的顆粒,精密稱量后置于表7所列的分別盛有7種不同濃度硫酸或不同鹽的過飽和溶液干燥器內,稱量瓶蓋打開,于25 ℃恒溫培養箱中放置7天,即達平衡,再精密稱重,計算吸濕百分率。結果見表7。

表7 不同濃度硫酸或不同鹽過飽和溶液的相對濕度
(2)吸濕曲線繪制。以表7中的吸濕率為縱坐標,相對濕度(RH %)為橫坐標作圖,見圖1。可知該顆粒的CRH為67%。故灌裝車間環境溫度應控制在25 ℃,濕度控制在67%以下。

圖1 吸濕平衡曲線
2.2.5 中試工藝驗證 取采用上述工藝制得的樣品3批(20151110、20151111、20151112),按照2015版《中國藥典》附錄膠囊劑項下要求對其水分、裝量差異、崩解時限進行檢查,見表8。結果表明,3 批中試產品均符合2015版《中國藥典》附錄膠囊劑項下要求,工藝可行,質量可控。

表8 工藝驗證結果
(1)黃連薄層鑒別。按參考文獻[11]方法制備黃連供試品溶液、對照溶液及陰性溶液,分別吸取上述溶液各3 μL,點于硅膠G薄層板上,采用冰醋酸-水-正丁醇(1∶2∶7)于槽中展開后,晾干,于紫外光燈(365 nm)下觀察。結果表明,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陰性對照液無干擾(見圖2)。
(2)黃芩薄層鑒別。按參考文獻[11]方法制備黃芩供試品溶液、對照溶液及陰性溶液,分別吸取上述溶液各5 μL,點于硅膠G薄層板上,采用甲酸-水-丁酮-乙酸乙酯(1∶1∶3∶5)于展開槽中展開后,晾干,噴以1%三氯化鐵溶液顯色,于紫外光燈(365 nm)下觀察。結果表明,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陰性對照液無干擾(見圖3)。
(3)赤芍薄層鑒別。按參考文獻[11]方法制備赤芍供試品溶液、對照溶液及陰性溶液,分別吸取上述溶液各5 μL,點于硅膠G薄層板上,采用甲酸-乙酸乙酯-甲醇-二氯甲烷(0.2∶5∶10∶40)于展開槽中展開后,晾干,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顯色,于紫外光燈(365 nm)下觀察。結果表明,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陰性對照液無干擾(見圖4)。
(4)牡丹皮薄層鑒別:按參考文獻[11]方法制備牡丹皮供試品溶液、對照藥材溶液及陰性樣品溶液,分別吸取上述溶液各10 μL,點于硅膠G薄層板上,采用冰醋酸-乙酸乙酯-環己烷(0.1∶1∶4)于展開槽中展開后,晾干,噴以2%香草醛硫酸乙醇溶液顯色,于紫外光燈(365 nm)下觀察。結果表明,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陰性對照液無干擾(見圖5)。

圖2 黃連TLC

圖3 黃芩TLC

圖4 赤芍TLC

圖5 牡丹皮TLC
制備銀黃解毒膠囊的工藝條件確定為加水浸泡0.5 h,提取兩次,加水量分別為8倍和6倍,煎煮時間分別為2 h和1.5 h。以淀粉為輔料,95%乙醇作為潤濕劑進行濕法制粒,60~80 ℃低溫干燥,CRH控制在67%以下,選擇0號膠囊型號灌裝即得。中試工藝驗證實驗證明該工藝科學合理。
該實驗中不同濃度的乙醇及用量影響顆粒制粒和膠囊灌裝準確度。三種輔料對顆粒成型率影響小,而淀粉成本最低,且三者輔料抗吸濕性也無較大差別,考慮到經濟效益與成本,選擇淀粉為最佳輔料。
銀黃解毒膠囊是中藥復方制劑,采用薄層色譜鑒別黃連、黃芩、赤芍、牡丹皮斑點清晰,專屬性和重現性好,陰性對照無干擾,可作為制定其質量標準的依據。其有效成分含量測定及臨床藥效學研究有待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