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林



不等式恒成立問題貫穿于整個高中階段,筆者以高一初始階段的不等式恒成立為例,與學生共同復習總結判別式法、分離參數法等方法,通過一題多解來展開教學,從中滲透化歸思想,厘清解決不等式恒成立問題的基本方法.
1 巧設情境初探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開始階段非常重要,能夠影響學生整節課學習狀態,因此,數學教師必須重視上課初始階段.成功的開端教學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出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提升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散他們的數學思維,使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在本節課中,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回顧了以前學過的二次函數求最值的方法,要求他們完成當x∈[2,4]時,求函數y=X2-2x+1的最大值和最小
值,(引導學生用初中所學的二次函數知識求解,為下面引出二次函數求最值的方法做鋪墊).學生畫出函數圖象,觀察圖象得到最高點和最低點,進而得到函數的最值及取得最值時自變量x的值,讓學生復習鞏固了當對稱軸在區間[2,4]左側時的二次函數最值的求法.接著筆者再利用自制的拋物線教具結合黑板上已畫的直角坐標系,引導學生思考:“當隨著拋物線的對稱軸落在給定區間[2,4]內或右側時,如何求二次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隨著問題解決過程的逐步深入,充分調動學生回憶起已經學習過的知識,為本節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 變式訓練積淀經驗
在日常數學教學中,無論是講授新知識還是復習課都要用到變式訓練,因此,變式訓練在數學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借助于變式訓練,教師能夠將問題進行不斷深化,學生也可以在熟悉的問題情境中不斷地訓練,深入研究和探討問題,這就大大節約了讀題所需要的時間.此外,變式訓練還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問題,引導他們思考條件改變時結論如何變化,從而積淀對本類型題目的解題經驗,提高解題效率.在實際教學中,筆者一直強調傳授學生解題方法,變式訓練就是一種較好的授之以漁的訓練方法,這也是我們核心素養教學根本之所在.
在課堂探究階段,筆者先給出引例:若關于x的不等式2x2-8x+4-a>o在x∈R上恒成立,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學生很快得到以下解法:
因此a的取值范圍為(一∞,-4).
在教師進一步地引導下,學生想到了參數分離法,從而化歸到求函數的最值問題.解法如下:
依題意得a<2x2—8x+4在x∈R上恒成立,
設函數g(x)=2x2—8x+4,
易知,當x=2時,g(X)min=g(2)=-4,
故a的取值范圍為(一∞,-4).
在正確解答問題的基礎上,筆者給出了上題的變式:
變式1 若關于x的不等式2x2-8x+4-a>o在X∈[I,4]上恒成立,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變式2 若關于x的不等式2x2-(a+8)x+4>o在X∈[1,4]上恒成立,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變式3 若關于x的不等式2x2-(a+8)x+4>o在x∈[-2,2]上恒成立,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完成變式l,對于變式2,學生給出了兩種不同的解法.
解法1 由己知得ax<2x2-8x+4,
解法2設函數f(x)=2x2-(a+8)x+4,
函數f(x)在[1,4]上為減函數,
∴f(X)min=f(4)>0,
∴32-4a-32+4>0.
即a
在這基礎上再解答變式3,學生有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在教師引導和學生自由選擇下,班上學生分成了兩組,分別按變式2的兩種方法完成了變式3的解答,然后通過生生討論和師生互動進行對比總結,發現不少學生用參數分離法的時候,或者沒有對x分類,或者把每一類的結果求并集導致錯誤,而用另一種解法的學生,除了計算上的錯誤,沒有邏輯上的錯誤.通過以上變式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因題目條件的變化,而引起解題策略的變化,進而提升了學生的化歸轉化水平.
3 對比研究開闊思路
在高中數學中,化歸思想的滲透要通過教學實例來達成,在對比研究過程中,學生可以開闊自己的思路,發展自己的數學思維,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化歸思想的妙處.在問題逐步轉換和求解過程中,學生能夠體悟到數學學習的策略和化歸思想方法,總結出完整的解題思路,拓寬解題思維.在此,筆者采用了一題多解的形式,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滲透化歸思想.
圖象均不在函數J=-x圖象上方,求a的取值范圍.
分析上述三種解法,學生領略了解決恒成立問題的多種常見求解方法(化歸最值、分離參數、數形結合),但是這些方法并非獨立存在,在具體解題實踐中要綜合考慮、活學活用,才能順利解決數學問題.但是,不管應用哪一種解法,都需要通過化歸來得到函數求其最值進行處理,體現了化歸思想在數學解題中的重要性.
4 總結歸納鞏固方法
根據上述內容,在高一年初始階段,我們可以總結得到解決恒成立不等式問題的思路:(l)直接轉化為求函數最值;(2)分離參數法(轉化為求新函數法);(3)數形結合.含參不等式恒成立問題涉及到非常多的知識點,解題方法也多種多樣,但是不管如何變化,核心思想還是等價轉化,只有抓住問題的本質才能在解題時以不變應萬變,這就要求教師要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引導學生不斷地去領悟、體會和總結.在課后,筆者也為班級學生布置了相應的練習題,幫助他們鞏固課堂學習內容.
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筆者始終堅持“教師主導”與“學生主動”同時并重,認為“教師主導”與“學生主動”是相輔相成的,它們互相影響,相互促進,兩者的理想狀態是達到和諧.同時,筆者要求學生要積極完成課堂練習,幫助遇到困難的學生積極應對困難,引導他們親身體悟一題多解、化歸思想,確保每個人都能從中有所收益.筆者欣慰地看到,絕大多數學生能夠感受到化歸思想所帶來的解題樂趣,數學核心素養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昀晟,化歸思想在高中數學解題過程中的應用分析[J],數學理論與應用,2015 (04):124-128
[2]許靜,化歸思想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 (18):97
[3]蔣瑭涵,化歸思想在高中數學函數學習中的應[J].求知導刊,2015(12):116
(本文系福建省“十三五”第一批中學數學學科教學帶頭人培養對象科研課題《基于化歸思想的中學數學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DTRSX2017021)的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