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怡如
摘要:在新的教育環境下,幼兒教育中滲透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已經成為社會共識。教師也積極挖掘傳統節日資源,圍繞特定的主題組織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了解傳統文化內涵、感知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文章就以臘八八寶飯為例展開了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傳統節日文化;幼兒教育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就明確的提出了“要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優秀,讓孩子了解中國文化常識,形成文化積淀”的具體要求,以此來引導幼兒教育的開展,引導幼兒優良品質、傳統美德的形成,引導幼兒產生對國家、對文化的認同感,實現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1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開發價值
1.1 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傳統美德
中國傳統節日都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文化資源,包含了濃烈的情感思想和美德,每一個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以及要告訴我們應該學習具備的怎樣的優良品質和傳統美德,因此在幼兒教育中不斷的開發和利用傳統節日,可以讓幼兒通過親身的參與來體驗和感悟文化精髓,并在它的指引下感受到傳統美德的審美內涵和社會意義,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1.2 有助于中國民族文化的傳承發揚
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的瑰寶。為了更好的實現文化與教育的對話,幼兒園必須要挖掘、開發和利用傳統文化,讓這些精髓深深的駐扎在幼兒幼小的心靈中,成長、發芽,讓幼兒從小就接觸傳統文化,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對文化的認同感,進而促使幼兒自覺的繼承和弘揚中國民族傳統節日文化。
1.3 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認知時間能力
每一個中國傳統節日都蘊含著特定的文化習俗和民族精神,在節日中我們也通常會采用特定的方法、活動來理解紀念。比如春節時會貼對聯、放鞭炮,用紅紅火火的喜慶之氣來慶祝新一年的到來;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等,幼兒在成長中經歷并參與這些節日,他們或許能從家長口中得知這些節日的由來,但并不系統和全面,而在幼兒教育中對這些節日予以開發,并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會讓幼兒體驗到與家庭教育不同的樂趣,從而產生極大地學習興趣,并全面了解文化節日中蘊含的情感、禮儀、習俗和文化,同時為紀念或慶祝這個節日,幼兒還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制作特定的物件,比如畫一幅畫、制作一張卡片、編排一場舞蹈演出等,既鍛煉幼兒的認知能力,也鍛煉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更為幼兒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舞臺。
2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教育在幼兒園中班中的實踐策略
我利用臘八節組織了以“制作美味的八寶飯”為主題的活動。整個過程如下:先講述八寶飯的來歷,接著了解制作過程,最后通過多種方式嘗試制作,由簡單到難,先用粘土制作八寶飯、后親子在家制作(增進親子感情)、幼兒在園獨立嘗試制作自己的八寶飯、節慶當天同伴之間合作制作!節慶當日的活動方式是幼兒自主游戲,既是活動的組織者又是參與者!先向大家介紹八寶飯來歷故事,介紹各種食材和寓意,接著現場合作制作八寶飯給大家吃,最后利用食材進行猜謎游戲。
2.1 在八寶飯制作中了解臘八傳統節日的內涵
在活動中,我會鼓勵幼兒邊在對媒體上觀看八寶飯的制作流程,邊自己動手制作,當成品完成之后,再讓幼兒將自己的制作過程、用到的食材等一一描述出來,而我在聽的過程中也會適時的做出解釋,將每一種食材蘊含的寓意告訴幼兒:八寶飯的由來跟武王伐紛的故事有密切關系,周武王在八位勇士的幫助下打敗了商紂王,百姓們十分高興,為了慶祝這一時刻,搞賞八位勇士,就用八種珍貴的食材做成了一道美食,故名為“八寶飯”,而每一種食材也都有著在自己的寓意,比如薏仁米象征長命百歲;桂圓象征團團圓圓,瓜子象征平安喜樂;蜜餞象征甜甜蜜蜜。
2.2 在八寶飯制作中了解臘八傳統節日的習俗
臘八節的習俗多種多樣,尤其體現在飲食上,我國各地的臘八節所吃的傳統食物各有不同,除了臘八粥還有臘八蒜、吃冰等等。此外,臘八節的一大習俗活動就是祭祀,因為臘八節本身就是一個佛教用來祭祀的節日。喝臘八粥是我們較為常見的習俗,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用糯米、紅豆、棗子、百合等煮成甜粥,或者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熬成粥,當臘八粥熬好后,先要敬神祭祖,再分給親戚朋友,最后家人才一起吃臘八粥。另外,臘八節的習俗還有祭祀,通過祭祀祖先、神靈來祈求豐收和吉祥。在講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說一說他們在臘八這天都會做些什么,講一講父母講訴的故事。
3 結語
中國傳統節日是幾千年形成的悠久歷史文化的具體體現,我們應該珍惜傳統節日的教育活動,引導孩子們充分認識傳統節日文化的價值。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該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借助節日活動來培養幼兒的傳統美德和高尚的品質,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促進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1j陳昱形.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開發與應用[J].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