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萍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大家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衣食住行都出現了巨大的變化。經濟的發展使得大家對于精神需求的要求越發高。當大家不再為生存而擔憂,那么幫助他人、提升自己、健全自身塑造一個和諧穩定的人際交流場景以及社會環境就成為了大家所迫切需要的內心需求。這些年來,隨著社會的變化,志愿服務取得了不小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自愿參與到志愿中去。論文就實踐活動中培養少年隊員志愿服務精神進行深入探究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實踐活動;培養少年隊員;志愿服務精神
十九大報告之中提出“培養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少先隊員實施善真五彩課程,就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著重強調:課程要教導指引中華少年兒童從小立志、有追求、熱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做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少先隊的主要責任就是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以“善真五彩志愿活動”為前提,少先隊有針對性的開展“志愿者服務”,對隊員志愿服務精神進行培養,引導隊員關心祖國、社會、環境等問題,重視社會所需同時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去,服務社會;培養學生愛國精神,養成社會責任感,增強學校教育與社會發展需求、科技發展、隊員生活以及社會生活的關聯。
1 培養少年隊員志愿服務精神的價值
志愿者又叫義工,是指在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去。合理應用社會現有的資源,服務于社會公益事業,為幫助有一定需求的人,盡自己的努力、符合實際情況,且具備一定專業能力、技術能力、長期性服務活動的人。開展各種形式的少先隊活動,能夠有效減少隊員的學業壓力。在不斷研究學習和校本課程創新中,能夠將豐富的活動課程資源進行深層次開發運用,豐富了活動課程的內容,更加有助于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加強了教育活力,充分體現了課程的價值,對培養學生志愿服務精神有著巨大的作用[1]。
2 加強隊員志愿服務精神的有效對策
2.1 與日常管理結合
根據隊員成長需求、校園管理需要,將志愿者活動與班級、校園日常管理相結合,使得公益活動能夠融人班級、融入年級、融入校園,使得善真獎賞出現在班級中,讓隊員們參與到學校的日常管理中去,充分體現隊員們的主體性,培養隊員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2.2 大節點活動整合
充分發揮植樹節、雷鋒日、端午節、重陽節、志愿者日、“九一八”、國家公祭日、校園善真文化節、體育節、科技節等等重大節日的價值,開展“綠色環保活動”“走進養老院”“學習雷鋒好榜樣”“憲法知識宣傳活動”“模擬法庭活動”“清明節掃墓”等等一系列活動。使得普通的節日具備不同的含義。從而有效培養隊員志愿服務精神。
2.3 與校園社團活動相結合
與校園善真小禮儀、善真小記者、善真服務社、善真少兒科學院、善真合唱團等等社團進行溝通合作,加強社團活動與培養隊員志愿服務精神之間的聯系,充分體現社團的作用,校園內外積極主動的組織志愿者活動,進而培養隊員志愿服務精神。
2.4 與社區公益機構活動相結合
充分發揮教育機構資源的作用,將五彩善真課程系統化。根據隊員年齡段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的差異性,合理選擇社區公益機構,配套有關的輔導員進行相關活動,加強學生的能力。孩子的教育不光是在學校更不可或缺的就是家庭教育,做好家校合作為孩子營造更美好的未來。
3 培養學生志愿服務精神的效果
3.1 加強了隊員當家做主的民主觀念
過去,隊員們一致認為認為搞活動就是輔導員老師必須做的事情,只需要跟著做就可以了,可是,現在大部分隊員們都認為,少先隊的內部事務應當通過隊員參與投票進行決策,少先隊的活動應當是隊員自己組織、設計策劃、安排實施。這變相的加強了隊員的組織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2]。
3.2 學習習慣與態度的改變
志愿者課程看重對學生學習習慣與能力的培養,經過一系列的實踐學習,能夠發現學生的學習情況從過去的旁觀、接受朝著主動參與、認真投入前進,通過對這種主動參與、投入情況的培養,學生的傾聽、質疑、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以及手段會慢慢的養成。學生們會變得更加陽光自信。學生們能夠主動的參與到與他人的交流中去,將自己的觀點闡述出來。
3.3 認知方式的轉變
學生從過去被動接受知識朝著運用已有學習熱情、學習能力、學習方式進行自主學習,進而養成一個獨特的學習品質。學生們變得更加善于交流合作,學會尊重他人的意愿,與自己的伙伴搭起不錯的人際交流關系。
4 結語
總的來說,對隊員進行志愿服務精神的培養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加有助于學校的管理班級的管理以及年級的管理。對維護社會穩定、國家經濟發展有著不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梓葉.淺談志愿服務在高中養成教育中的作用[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7):1.
[2]陳佩穎.淺談如何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精神——以高職院校空中乘務專業《服務禮儀》課程為例[J].大慶社會科學,2019,(1):141-142.DOI:10.3969j.issn.1002-2341.2019.0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