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潔
摘要:2019-2020年,《物流運輸組織與管理實務》課程工作組以中國茶的運輸為主線,將中國茶史與世界史相結合;將傳統茶文化傳播途徑——陸上、海上絲綢之路,與當今的介路運輸、鐵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相結合;在現代篇將傳統茶文化延伸至年輕人喜愛的奶茶文化,加入了奶茶品牌營銷、牛奶和砂糖的供應運輸、電商平臺傳播,以項目實踐的方式完成中國茶的歷史疏導,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代入感,完成《物流運輸組織與管理實務》課程的線上教學總設計。
關鍵詞:中國茶文化傳播;茶運輸;線上教學;項目化
該課程的線上教學將古今中外的茶輸出路線,按照地圖板塊、發生年代、茶的品種、運輸方式、運輸組織形式等多維度層級劃分為二、三級子項目,將物流運輸組織與管理中的所有關鍵知識點進行合理拆分,融入進每一個子項目任務;同時注重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在《物流運輸組織與管理實務》課程中注入愛國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積極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讓學生以完成一個個小的項目任務的方式獲得人生觀的成長,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多元統一,完整教育結構。
《物流運輸組織與管理實務》課程工作組分成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環境生物職業學院組成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團隊;第二梯隊是思政課教師和計算機專業教師;第三梯隊是企業專家團隊。三個梯隊集思廣益,共同建設課程資源與學習數據,包括:授課視頻、非視頻資源、課程公告、題庫、測驗和作業、互動交流情況、考核情況、學校SPOC使用情況。
課程團隊在課程建設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也出現了較明顯的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課程團隊資源整合和創新能力不夠
課程的線上教學總設計主要由第一梯隊的老師負責,思政課教師和企業教師提供建議,資源建設中可以獲得計算機教師的幫助。課程建設中最關鍵的就是團隊的默契度,雖然課程組團隊成員構成較為合理,尤其是第一梯隊,匯聚了三所職業院校的物流專業骨干教師,但團隊間成員分散,只能通過QQ群直播、電話會議、微信群等方式溝通交流,成員有各自的個人事務,也都非常忙,能湊在一起討論的時間并不多,很多時候溝通回復不及時,團隊的默契度欠缺。
《物流運輸組織與管理實務》課程特性是需要團隊成員走出錄播室,不能閉門造車,教師深入現場,在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中進行一段實地跟拍,最好是沿著某條茶運輸路線,完成多式聯運的全程跟蹤報道,但疫情期間活動自由度受限,又加上缺乏制作經費和錄制團隊,在課程資源建設上缺乏創新,不能給學生提供很好的直觀感受。
2 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缺乏地氣
《物流運輸組織與管理實務》課堂教學的設計線比較單一,課前及課中以資料查閱、在線討論、頭腦風暴等多種方式開展,引導學生跟著教師的線上教學資源完成學習,課后每個小項目給學生布置對應的任務和作業,讓學生完成課后復習,這樣的課堂教學形式沒有很好的實現“翻轉課堂”,與學生溝通的形式單一,學生缺乏積極回復,課堂教學的設計并不能很好體現當初加入課程思政元素的初衷。
3 課程資源建設與企業實際銜接不夠緊密
以二、三線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的實訓條件是不足以完成該課程的的實踐錄播,為了保證省級職業教育精品課程的質量,課程資源建設中的實踐或現場錄屏,就需要得到相關企業的大力幫助,需要茶企、物流公司、進出口貿易公司等多方協助,但因為人脈資源的限制,找不到相關的合作企業,與企業實際銜接的緊密度上打了較多的折扣。
4 課程團隊對中國文化、地理歷史及人文科技一知半解
要高質量的完成這門課的線上資源教學,不僅僅是了解該門課程的專業知識,還要求團隊成員具備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對地理歷史及人文科技都要融會貫通,這樣才能不牽強,不生硬的提升課堂層次,實現顯性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既能實現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人格養成,又能完成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目前課程團隊在中國文化,地理歷史及人文科技方面還是一知半解,只能通過翻閱書籍、網上查閱、觀看記錄片的形式慢慢補充這塊短板,在課程資源的制作上肯定會受到學識水平的局限而施展不開。
針對以上在省級職業教育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本課程工作組會一如既往的通過深化課程目標、內容、結構、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導向與課程固有的知識、技能傳授有機融合,在課程建設的具體過程中,發動創新思維,以新思維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謀求新發展、以新發展推動新方法,以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實現課程建設的創新發展,進一步提高課程建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