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紅亮
由于在全球經濟和貿易領域,東南亞國家處于中美之間比較特殊的位置,最近該地區領導人已經多次聚焦中美競爭,表達了對中美競爭與角逐日益激烈的憂慮。而最直接的表現,則是美國陸續因為貿易問題對一些東南亞國家發出警告或啟動關稅懲罰措施。
如今,國際局勢變化劇烈,東南亞地區作為新興經濟體崛起的同時,也不得不面臨大國角逐、政治保守思潮與極端主義的影響,其中尤其以中美大國角逐最為突出;在經濟上成為當今全球發展最快和最為活躍的地區,卻也不得不面對中美貿易摩擦所引致的全球產業鏈深度波動的挑戰;在區域化和全球化層面一直是多邊主義、全球自由貿易的積極支持者和受益者,如今卻不得不面臨著來自“美國優先”為代表的單邊保護主義、“逆全球化”等舉措和行動的深刻影響;在全球治理方面作為積極的參與者,東南亞國家及東盟也是區域治理研究的重要范例,如今則不得不在南海遭遇日益激烈的大國角逐和高度復雜的反恐形勢。面對新一輪的科技與產業革命,東南亞國家則寄希望抓住新科技進步,并以此推動新興產業經濟領域的發掘和地區“工業4.0”的發展。
雖然東南亞國家對大國博弈并不陌生,但中美在科技領域、貿易往來、南海議題等層面日益顯著的大國競爭,是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推行傳統的“大國平衡”戰略進程中所不曾遇見的新情勢。鑒于此,從不久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講話我們可以看出,新加坡以往注重保持中美在東南亞地區的動態性平衡,如今更為聚焦、呼吁中美在全球規范和國際秩序層面的建設性合作與對話,及希望中美創新關系發展模式。
而東南亞地區現實的發展也表明,這些國家難做得利“漁翁”。新加坡今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放緩,同比增長1.3%,而2018年第四季度的增長率為1.9%;越南2019年1月-3月的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實際增長6.8%,相比去年同期的7.4%增速下降了0.6個百分點,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全球與地區供應鏈的波動和市場的不確定進一步加劇,而這已在實際層面對東南亞國家產生了“不成比例”的影響。
因而,面對中美競爭,東南亞國家難以作壁上觀。這些國家在不得已承受大國激烈角逐、經濟放緩之痛的同時,更在政策選擇上面對著日益增強的“選邊站”壓力。受此影響,東南亞國家如今在情感表現方面的憂慮是明顯的,而在這一情形下,如何處理應對中美大國競爭及緩解各種“不確定”無疑構成了東南亞國家目前急需應對的重大課題。▲(作者是廣西民族大學中國-東盟海上安全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