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和林
近日,上海廣播電視臺第一財經頻道節目嘉賓主持人廖英強因利用名人效應,在未取得中國證監會經營證券、期貨交易投資咨詢許可的情況下,組織多名不具備相關資質的從業講師,通過舉辦線上、線下講座報告等形式向公眾分析預測證券走勢,從事非法證券、期貨咨詢業務,非法獲利巨大,涉嫌“非法經營罪”,被刑事拘留。
早在去年,廖英強就因為“搶帽子”被證監會處以沒一罰二的行政處罰。所謂“搶帽子”,即證券公司、證券咨詢機構、專業中介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買賣或者持有相關證券,并對該證券或其發行人、上市公司公開做出評價、預測或者投資建議,以便利用市場波動取得經濟利益的行為。《證券市場操縱行為認定指引》明確將“搶帽子”
列為操縱交易行為。然而以廖英強為代表的股市“黑嘴”們因為并不屬于證券從業人員,執法機關無法以“操縱證券市場罪”加諸其身,而他們正是利用這一點,屢屢鉆法律的空子,擾亂市場秩序,侵害股民利益。
一旦被認定為“操縱證券市場罪”,犯罪嫌疑人將承擔刑事責任。而對不適用“操縱證券市場罪”的犯罪主體,目前監管層一般只能做出行政處罰,比如廖英強此前因“搶帽子”而被證監會開出1.29億罰單。這份對普通人而言毫無疑問是“天價”的罰單,廖英強本人卻似乎不以為意,甚至認為這是給自己打了個“廣告”。
面對“黑嘴”們的氣焰,當前證券領域刑事法律規范的滯后性就更加明顯地表現出來了。有關立法部門盡快推動證券領域刑事法律規范落實工作,切實對證券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加大處罰力度的必要性也就凸顯出來。與此同時,證監會在行政處罰之外,還應考慮引入失信聯合懲戒,比如聯合國鐵集團對違法違規人員采取一定期限內限制乘坐火車高級別席位等。
廣大投資者也應提高風險意識。預測證券走勢在學術界都是極為困難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的,而廖英強甚至還把證券預測搞成了教育培訓,從“愛操盤”的頁面上看,要獲得其團隊的提點,需要至少繳納近5萬元的費用。這波“韭菜”割得真是相當徹底了。▲(作者是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學者)
環球時報2019-07-17